文/艾汐
袁立事件算是撕下了綜藝的面紗,其實此事爆發之前,觀眾未必不知節目是需要一定“設計”的。為了達到效果,設計也是必要的。但觀眾對這種“設計”的承受是有尺度的,至少它應該是在不挑戰大眾某種底線基礎上,成為既實現娛樂效果又溫溫暖的節目。
但現今的綜藝,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一定要聚焦沖擊眼球,不論手段,所以我們看到了《演員的誕生》導師總不會輸;《我們相愛吧》兩人幾乎要弄假成真,后來與愛無關........就像一部影片或小說,看了故事開頭,就猜到了結尾,味同嚼蠟,有“娛”而已無“樂”。但盡管如此,人們總需要消遣,所以只能“將軍中拔矬子”,在精神貧瘠的海量片子中搜尋,人口多的中國有意無意,自然都能促收視率飆升,飆升的收視率讓創作者們燃起了興奮點,堅定不移往嘩眾取寵、甚至挑戰人們某種底線的方式前進,惡性循環。
但其實總會有爆發和呼聲的時候,所以袁立事件出來了,所以馮雷也暗示了注定不能贏的游戲規則。
所以袁立事件以后,綜藝可能會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點上,以前你知他知,我裝糊涂,但如今,你如果看到得獎的女嘉賓們還表現出驚訝的樣子,你她一樣感同身受的驚訝嗎?當選手比導師演技更精湛卻只能輸,導師為了使流程朝著既定方向走而說出的評語你還覺得中肯嗎?你一定會覺得戀愛類節目仿佛小孩過家家......或許綜藝需要重新考量,回歸到“人民的藝術為人民”的樸素的宗旨上。但目前來說,還是市場考量大于一切,但袁立事件多少對綜藝會是一個小小的地震,以及隨之而迎來相應的調整。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