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前文化
卓霞
摘 要:本文主要從《大眾文化通論》課講授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問題教學法及在《大眾文化通論》課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問題教學法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三個方面展開論述,期望能與大家共享教學心得,以共同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講授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問題教學法;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G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5-0213-02
《大眾文化通論》課是高職傳播與策劃專業的專業選修課,也是一門俗稱“純理論”的課。“純理論”的課,一般都是采取講授式的傳統教學方式。而這種教學法,在高職學生中遇到了抵觸。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該課教師曾嘗試過多種不同的教學法。本文提到的問題教學法,只是諸多引進的教學法中的一種。那么,問題教學法是不是就是該課的天作之合呢?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有沒有不足之處呢?對于問題教學法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本文將針對這幾個方面進行梳理,具體見下文。
一、《大眾文化通論》課講授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發現,83%的通過普通高考升學的學生認為,這樣的課程、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較“大學”,而且課程設計到的知識點比較專業,所以還比較喜歡的;10%的通過普通高考升學的學生認為,這樣的課程、這樣的教學方式,接受指數尚可,但是不如實踐操作性的課程有吸引力;7%的通過普通高考升學的學生認為,這樣的課程、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較刻板,動手實踐的機會也沒有,覺得意義不大。而通過自主招生升學的學生,對這門課、對這種教學方式的看法,與普通高考升學的學生的觀點,在比例上幾乎完全相反。53%的通過自主招生升學的學生認為,這樣的課程、這樣的教學方式,幾乎是提供機會給她們“放空”;只有19%的通過自主招生升學的學生認為,這樣的課程、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較“大學”,而且課程設計到的知識點比較專業,所以還比較喜歡的。
那么,為什么會造成這一現狀呢?
據調查了解到,傳統的講授法往往是教師為主的形式,學生在課堂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盡管內容也許也還精彩有趣,但是在80分鐘的課堂內,很難始終如一地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的狀態。而且,有時候因為沒有明確的目的,所以一次課聽下來,盡管知識點很多,可是還是不知道學到了什么。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大眾文化通論》課傳統的講授法之外,嘗試加入別的教學方法。“基于問題的教學方法,實現了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性, 調動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提升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強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同時也強化了學生的思維能力”。①因此,教師計劃在《大眾文化通論》課傳統的講授法之外,根據具體情況酌情加入問題教學法。問題教學法在《大眾文化通論》課的課堂教學內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問題;本文將就問題教學法實施過程中的情況進行分析。
二、問題教學法及在《大眾文化通論》課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一)問題教學法概述
那么,什么是問題教學法呢?“問題教學法為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所提倡,又稱‘五步教學法。這種方法是指教師針對學生在生活成活動中所遇到的困難和提出的問題,幫助他們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進行實驗,以求最終解決問題。它是以實驗邏輯的反省思維學說為依據的。
反省思維是由疑難的或不確定的情境到確定的情境這樣兩個極端之間的全過程,其問包括五個步驟:第一是發現疑難或問題;第二是確定疑難的所在和性質;第三是提出假設,作為可能的解決方法;第四是演繹假設所適用的事例;第五是驗證假設而形成結論。思維遵循著嘗試-錯誤-成功的原則,不斷地改變假設,反復驗證,直至得出正確的結論。后來,杜威將這一過程概括為暗示-問題-假設-推理-驗證等五個步驟。”②
問題教學法的應用,有教學對象限制嗎?問題教學法在教學中的適用面非常廣,從學生的年齡層來看,小到幼兒園小小班的稚子,大到老年大學的老爺爺老奶奶均適用用;從學校的性質來看,就高校層面,普通的大學、高職、電大、成教、自考函授的面授、夜校、網校等均適用;從學科的類型來看,文科、理科、工科、農科、醫科、藝術科等等,也均適宜。因此,作為純理論課程的高職院校傳播專業的《大眾文化通論》課教學中,嘗試引入問題教學法,也并不是不可行的。
(二)問題教學法在《大眾文化通論》課中的運用情況
“問題教學法”的主要特點是比傳統的講授法更能培養學生在課堂中的自主意識,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傳統課堂的單主體,轉變成教師與學生并重的雙主體形式,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以達到提升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目的。
為了提高高職傳播專業的學生在《大眾文化通論》課中的注意力,并且引導她們主動參與課程的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在課堂中改變傳統的講授法中的以教師講為主、學生聽為輔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是非常必要的。而強調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通過小組或個人的努力來分析并解決問題的問題教學法,則可以很好地改變這一現狀。“關于問題式教學法學術界已有較充分的討論,有人認為:‘問題教學法主要是師生共同參與和合作,解決一個具體的實際問題,以達到激發學生思維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③因此,在《大眾文化通論》課中一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四個板塊:
一是教師在課前,通過班級QQ群先向學生發布本次課的主要授課內容,要求學生先做好預習。通過實踐發現,雖然不是每次的預習要求都會全部執行,但是至少會有一半左右的學生會去做這件事。
二是成立學習小組。學習小組的成立形式往往有兩種:(1)以寢室為單位,這也是占主流的小組構成;(2)趣味相投的好友或搭檔,這種情況相對少一點,主要是以技術流的學生為主。學習小組的成立,可以對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起到很好的監督作用,這是問題教學法得到鞏固的保障;學習小組在課內的問題教學法執行環節中的小組討論部分,也是起到主導作用的,是問題教學法在任何章節有序開展的有力保障。endprint
三是根據培養方案、依據課程教學大綱的理論框架及邏輯脈絡,每個章節都設計相應的問題。這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會更加從容。
四是根據課堂的節奏,采取課內外相結合的問題教學法或講授法加問題教學法的模式進行運用。據調查發現,如果全部采取問題教學法的話,學生也會產生接受疲勞的情況。因此,將全問題教學法改組為課內外相結合的問題教學法或講授法加問題教學法的模式,經運用證明,教學效果確實更好。
三、問題教學法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
通過一屆學生的授課實驗后發現,問題教學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在最初嘗試問題教學法的時候也犯過一些常規的錯誤或明顯的疏漏,現就這些問題的整改建議與措施梳理如下文:
(一)提問環節的問題與措施
其一是無端過多發問。
在剛開始嘗試問題教學法的時候,曾經一次80分鐘的課中,發問十多次,幾乎只是為了提問而提問。這種錯誤是許多教師在使用問題教學法的時候會犯的。“一般的教師們,往往就無關重要的零碎事實發問,而把巨大的重要問題拋開。柯爾文(S.S.Colvin)指出文字的教學最易犯此弊病。”④剛開始的時候,學生也覺得有趣,傳統的講授忽然開始發問了;但是兩次課之后,學生開始覺得無聊“怎么這么幼稚的問題也會問”。結合學生的信息反饋,教師及時進行了問題設計的改變。從隨機提問,改為結合培養計劃、大綱、教學日志及每個章節的具體內容來有序地設計問題,而不是刻板第為了提問而提問。這樣一來,學生覺得問題確實是問到了她們預習時候遇到的疑難點或者是覺得似是而非的點。
其二是有些問題在提問的時候只是使用教科書上的語句。
據調查發現,這樣的提問方式很容易引起自主招生部分的學生的反感,會覺得教師沒有把她們看成大學生,容易因為抵觸情緒而影響后面的課堂教學推進,甚至會對課程及教師都產生極其反感的情緒。針對這一情況,后來教師在大眾文化現象分析的章節盡量結合學生喜歡的網絡用語或學生中較流行的“綜藝”表達來發問,這樣確實更能被學生接受,融洽課堂氛圍,進而推動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學效果果然好于直接用課本語句發問。
其三是某些理論性比較強的章節,教師為了提醒學生記憶,而過多地針對理論記憶點進行提問。
這樣做的后果是問題無法引起學生的思考,并且枯燥乏味。后來,教師盡量結合與這些理論點相關的大眾文化現象,進行現象分析式的提問,教學效果明顯好的多;而且這樣一來,原本艱澀難懂難記的知識點,也變得生動有趣起來,理解與記憶的效果皆明顯好于原本。
(二)教師評價環節的問題與措施
問題教學法中的第二個重要環節就是學生回答問題后的教師評價環節。這個環節如果處理不當,就很容易出現前功盡棄的情況。下面就教師評價環節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與措施梳理如下。
其一是教師聽取學生回答時的態度是否妥當。
現在的大學生(不僅指高職生)自尊心都很高,耐挫折的耐折性也不是特別強,所以教師在聽取回答時的態度如果不太妥當的話,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彈和厭棄,下次如果再希望學生來參與問題教學法的話就會困難重重。因此,在這個環節,教師必須認真聽取學生的回答,給予學生對等的尊重。
其二是教師如何評價學生的回答。
比如在剛開始實施問題教學法的時候,學生還不太適應“理論結合現象分析”的要求,所以往往會出現只有理論或只有現象的回答。這種時候,如果不能對學生進行及時的鼓勵的話,很容易強化學生的挫折感,甚至在教室、課堂中形成通感,進而影響接下來的教學;可是,學生的回答又并沒有達到要求,如果進行肯定與鼓勵的話,會不會讓學生產生誤會,以為不按照要求來回答問題也沒關系的。經過多次嘗試,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采取部分肯定的形式進行評價;即對學生已經達到的部分進行評價,而學生未達到的部分,則由教師進行解釋式的補充。這樣既會讓學生得到鼓勵與肯定以保持她們的參與熱情,也會讓學生明白具體回答到什么程度才是合適的回答。
四、結語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是培養人才的中心環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形成能力、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對全體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重要任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重點。”⑤
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課堂教學。教無定法,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可以盡可能多地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可以盡可能多地借助不同的現代大眾傳播平臺;一切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旨歸。
注釋:
①顏惠.文獻檢索課的問題教學法研究[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4):195
②楊心德.問題教學法[A].默耕主編.經典教學方法薈萃[C].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222
③謝科明,鄭百偉.現代教學基礎理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87.
④趙廷為.教材及教學法通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44:62.
⑤鄭國慶.問題教學法與創新精神培養[J].沈陽學院學報,2000(04):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