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奇葩大會有個叫李松蔚的心理咨詢師分享,他管自己的專業叫無用心理學。他的意思,心里咨詢是無用的,你不可能讓心理學家告訴你是什么樣的人,你應該怎么辦,心理咨詢師干預不到改變你性格決定的命運。
他舉了個例子。有一個員工,在公司做項目,老板承諾做完項目會給獎金,但是項目結束后沒兌現。但她不敢去問老板。她在一個現場咨詢的場合,提了這個問題,說我該怎么去要錢。有一個資深心理咨詢師問:你為什么不敢要,你到底怕什么?你害怕的時候在想什么?如果你真的去要的話,最嚴重的后果是什么?——這是非常標準的認知治療。李松蔚當時在在場,他問那個員工:你剛剛說明天就去找老板,你明天真的會去嗎?她說,呃,可能,會吧。我問有多大的可能。她說不知道,大概10%吧……
這個員工小時候有次,被人家搶玩具,被她媽媽看到了,就說你怎么這么慫啊,媽媽一直推著她去抗爭。前面那個心理咨詢師做的事,他以為自己在給一些正確的態度或者方法,但他其實又一次扮演了那個媽媽,說:你怎么這么慫啊,你要去爭取……李松蔚說,如果你現在,面對當時的媽媽,你要說什么?她說,你干嘛非要讓我去爭取,爭取!我就是一個慫人,不行嗎!難道一個很慫的我,就不配被愛了嗎!所以他現在不去找老板要錢,就好像是在跟她的媽媽喊這句話,或者對她咨詢老師喊這句話,你的沉默是在表達:“你們推不動我,我就是我。”你們推不動我,我就是我。他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那么多應該不應該。你覺得一個人是錯的,那是你的事情,但是人家有人家的道理。
◎
有人說,可是你說這些有意義嗎?人家本來是想找老板要錢,問你要一個方法而已,你并沒有幫到她啊?你只是把她的問題合理化了,這不是阿Q嗎?
李松蔚認為怎么push她,都幫不到她。專家已經認定,只有敢找老板爭取才是正確的,才是好的。否則的話,就是有問題的,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慫,或者叫社交回避。但這是誰說有問題呢?是我們定義的。她認同了我們的定義,但是內心深處是抵觸的。所以糾結。
李松蔚問她,老板欠你多少錢?她說兩萬。我說,好,兩萬。所以你在做一個選擇,是要兩萬塊錢,還是要跟媽媽堅持你的立場?怎么選都OK。她想了一下,說,李老師,我兩個都想要。所以她有了一個新的計劃。她打算跟媽媽好好談一談,把這個心結談開,她就去找老板要錢。——這是她的選擇,而不是別人告訴他,你應該去要錢。
作為家庭咨詢師,李松蔚認為在一個家庭中,有各種各樣的三觀不合,本能反應都是做加法,請一個權威過來,告訴我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但他要講的心理學,是做減法,是告訴你沒有那么多規則,你有你的道理,他有他的道理。你覺得我不對?OK,你肯定是對的。所以他這種人沒辦法打辯論,他說,我要是上《奇葩說》,肯定要輸慘了。
綠皮
以上文字,我節選了李松蔚的分享的部分文字版。因為在觀點上非常共鳴,除了那個轉折性結尾,就是女員工去找媽媽宣布自己就是慫之后,又自主去找了老板要錢,這個我覺得還是光明化了點。真正的慫人,是會一慫到底的。
這一派無用論,我基本秉承和實踐,從年輕時候還較勁,到現在徹底繳槍不殺,從被動慫到主動慫,我的認慫人生還是挺極致的。
慫,是后來我給自己的時尚定義,宅啦、沒有企圖心啦,迫切歸隱啦……這一切形而上的基礎。慫到什么程度呢,從小處說,外面碰到熟人,除非正面遭遇,能躲就躲,不是有什么芥蒂,就是很怵那一場突然拔高升溫的寒暄。畏懼對所有不自然的熱度。從大處說,很不會為自己爭取,利益和權益,死要面子活受罪。很多人生關鍵時刻,都以放棄為句號,不是我不想要,是我沒有能力面對劍拔弩張你死我活的局面,就先撤為敬了。
有個最典型案例,高中有個階段,我大概處于寂寞青春期吧,加上文理偏科造成的學業困惑,覺得人生混沌,前途渺茫。蠻喜歡語文老師的,學業上,獨沽一味作文好。覺得老師很寬容和懂得,很想多跟老師交流交流心里的不通暢。有天就給老師寫了個紙條放在老師桌子上,說中午能跟老師談談嗎,我在教室等。中午吃完飯,我趴在教室桌子上假寐,余光還是什么的,從窗口看到老師過來了。我一直也沒從桌子上抬起頭來,老師站在門口看了看,可能覺得我在睡著了,就離開了。隨后誰也沒提那事。我的慫就是怯情。當時就是覺得頭有千斤重,抬不起來。
◎
慫人也有春天。《中國經營報》時期是我整個人最飛揚的階段,氣場特寫契合,加上年紀小,雖然不窈窕淑女吧,也有點不知天高地厚起來。給人特別豪放不拘一格的表面印象。后來有個當時來往不多,后來成了摯友的同事叫陽亞非,對我說,我接納你,不是因為經營報人對你的普遍共識,陽光燦爛,熱情洋溢,嬉笑才氣,人緣爆棚。我看到了你對你喜歡的人的躲閃,在機會面前的怯懦,那一瞬間的怯情。從此視為同類和知己。我被那個同事看透了,不用在她面前弩了,在她面前踏踏實實當慫人,相處特別舒服,
漫漫人生中,我幾起幾落地試圖超越這個致命弱點。畢竟骨子里的慫,實在太不符合進取拼搏的時代精神了。大學畢業后,執意選擇做媒體,也是想用一個需要比較主動精神的職業,強力攻克一下人性弱點,職業的確有幫助,但是不能根本改變。每往前走一步,成為掣肘的,都是我的慫。越往前走越難,甚至走一步退三步,自己被自己勉強得很難過。我無法當眾說清楚話,不是口才不好,不是沒主見,其實我在小范圍,挺滔滔不絕的,挺有觀點的,多人面前就是慫,就是臉紅心跳組織不清楚語言。不是怕事,是怕人。不是不想跨越,越掙扎越失望。越在乎的人越怕,越重要的場合越慫。
我一步步地退守自己,各種為自己找理由,用清高掩飾職場短板,用宅掩飾社交無能。退到今天,我終于可以誠實地地認慫了。我也沒啥遺憾的,我努力過,抱歉實在沒弩下來。
我也不再責怪自己,這不是我的錯,父母給我的先天基因結構就是這樣,算個隱性缺陷吧。李松蔚說的找老板要錢的那個案例,換做我打死我也是開不了口的。這種時候再不認慫,拿不到錢,還在精神煎熬中,這不是雙重折磨嗎?以我今天的人生經驗和悟性,我會把這筆錢的流失想象成一種物理空間的能量交換,自己做不到的事就不勉強自己,相信空間會有正義,會以其他的方式補償給我,事實上,我這一輩子,類似的補償常常發生。強人有強人的活法,慫人有慫人的福報。
我確定空間能量交換,是真實存在的。比如馬伯庸考證出來的,曹操之孫魏明帝曹睿并非是曹家血脈,而是蔡文姬所生的袁紹遺腹子。也就是說曹操處心積慮跟袁紹打了那么多年仗,打下的江山,最后還是神不知鬼不覺地回到了袁家手中。歷史上類似的事情數不數勝。江山如此,人算永遠難勝天算,何況個人一點得失。
后面的私貨
認慫也算是跟自己和解之一吧。我就是慫人一個,請空間諸神多多關照吧。
我如果參加奇葩說,也是必輸之一,因為我太不愛當眾爭論了。我真不認為真理越辯越明,這個世界誰也說服不了誰的,因為人的想法,都是出自己的立場和背景,有的在水面之上,有的在水面之下。你看起來再奇葩的人生和選擇,水上部分加上水下部分,對持有者來說,都是合理的和必然的。
包括慫人,也有在做心里自己辯護和捍衛自己慫的權利。慫人認慫,就是為了不在自己的短板上,任人宰割或者任不良感受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