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張韶涵在《我是歌手》上的驚艷一嗓,很多人都認為,那個曾歷經坎坷、瑣事纏身的小黃鸝總算浴火重生,將如同鳳翼天翔一樣光芒萬丈,迎接她生命的又一高光時刻。然而現實是殘酷的,眼見她又紅了,她的親人再次向她發難,就像某種宿命般的詛咒如蛆附骨一般地粘著在她那早已傷痕累累的幼小身軀。
行文至此處,小編腦海里浮現起了張宇的經典歌詞:
你說你
想要逃
偏偏注定要落腳
也許是上次被人揭了老底誠信已經破產,這次張韶涵的母親退居幕后,由她父親和舅舅挑起了大梁。理由依然是張韶涵不給贍養費之類,其實說白了就是想多要錢。
她母親當年豪賭嗜毒,揮霍掉張韶涵的贍養費后,反誣稱自己女兒用毒。不僅僅如此,她還聯合張韶涵舅舅、外婆,一起在街上毆打韶涵的好友。后來,這些事情被揭露出來,雖然公眾紛紛譴責,但張韶涵還是收到了不可挽回的影響,事業因此長期停滯。
而如今,當年的一幕又開始重演,這樣十年如一日專業坑自己親生骨肉的長輩實在是普天下難找,但偏偏就被張韶涵遇到了。張韶涵的事業之所以挫折不斷,家人的不淑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大家應該能理解這樣一個道理:自家人在外人面前對自己的中傷,遠遠比外人的中傷的傷害更大。俗話說得好,清官難斷家務事,即便是現在大家都認清了張韶涵某些家人的嘴臉,但也難免會因此對張韶涵本人的形象心生芥蒂。
小編將回溯時光隧道,想試著從張韶涵的過往經歷中找到她跟家人鬧到這一步的原因。
當其他同齡小孩還在享受父母的寵愛的時候,張韶涵卻早早開始了自立之路。小學五年級便在母親開的飯館里幫襯,端菜洗碗樣樣都做;六年級時候舉家從新加坡搬到了加拿大,新家的油漆都是她親手刷的,后來父親生意失敗心臟病發,年僅十五歲的她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為了補貼家用,洗車、送外賣等男孩子干的工作全落在了她的肩上。
隨著年齡的增大,張韶涵喜歡上了唱歌,她參加的各項歌唱比賽的獎金,也換成了全家人共用的家庭電器。雖然她17歲被臺灣演藝公司看中,開始了正規的歌手培訓生涯,但還是沒有多少經濟來源,以至于后來她上個大學,學費很大一部分也只能靠自己勤工儉學在服裝店打工完成。
從這樣一份履歷,小編很難看出張韶涵的幼年和少年時光有多少屬于童真和青春的快樂,反而見到了一個早早以瘦小身軀挑起家庭重擔的女強人形象。而且,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張韶涵既沒有計較、更沒有自暴自棄,她居然還能努力地依靠自己的天賦最后成了一名當紅歌手,其背后的心酸和淚水,實在是常人難以想象。
而另一方面,他的家人的冷漠卻一直沒有缺位,張韶涵從小學五年級就開始干不適合她年齡,不適合她性別,更不適合她天賦發展的各項工作。即便不是親人,作為一個外人這樣去用一個還未成年的孩子,都有非法雇傭童工之嫌。
正如《隱形的翅膀》中歌詞歲描繪的那樣:
“
不去想,
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
我看見
每天的夕陽也會有變化
我知道
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
帶我飛 給我希望
”
別人孩子的幸福生活與她無關,她只能在看似一大家子的天倫之樂中,一邊舔舐著自己的傷口、一邊為著心中那點微末的希望默默努力奮斗。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正是這種從小開始的對張韶涵的如同賺錢工具般的利用,才助長了她家人的囂張氣焰,在他們眼中看來,張韶涵再成名、再有錢,也不過是當年那個在飯店里為客人端菜洗碗的小學生,那個為補貼家用洗車送外賣的中學生而已。她賺的一切他們都理所應當地覺得可以繼續染指。
面對這種家人,張韶涵實在拿不出太好的方法來應對。因為畢竟是長輩、是親戚,是父母,她的任何一點違逆都可能被誤解、甚至被好事之徒拿來借題發揮,所以她所能做的也就只能盡量冷淡處理。直到實在不行了,也只能在公開場合說一句:“家人永遠是家人”進行搪塞。
家人的緊逼和自己的隱忍,正是造成如今后果的真正原因。
既然癥結已經找到,那么張韶涵能找到方法,解開此結嗎?在小編看來,以張韶涵善良和隱忍的個性,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唯一的一點只能做到盡量不招惹。而張韶涵自己買了一個小島獨處,大概也是出于這種策略。
雖然焦頭爛額,但還是祝愿張韶涵幸福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