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峰
核心提示|這些天,人們的群體衡量標準突然又多了一個——菊外人,而且不少人在一臉懵懂的狀態下被劃分到了“菊外人”的隊列。
這一切都源自騰訊自制綜藝節目《創造101》,一名原本名不見經傳的選手王菊突然以火箭般速度走紅,粉絲數量也以幾何級數上漲。“陶淵明”成了王菊粉絲團的名稱,因為陶淵明一生獨愛菊,冷嗎?這恰恰就是現在二次元年輕人的腦洞,“陶淵明”每天要干的事就是通過各種網絡段子和王菊的表情包,讓更多人了解她。

什么?你沒聽過“王菊”的名字?那你就是“菊外人”咯!
娛樂圈經歷過數次造星時代,但是在網絡時代,粉絲話語權顯得尤為重要。如果說以往粉絲只是明星產物附屬,只是明星人氣參照的話,那么如今粉絲的力量可以決定明星的未來發展。為何王菊能走紅?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從王菊走紅的現象能看出來,國內娛樂圈正在邁入造星新時代。

不夠漂亮的王菊 人氣旺
說實話,國內選秀節目已經多年沒有亮點出現了,但《創造101》是目前視頻網站中最火的選秀節目。100個來自國內各個娛樂公司的女孩,懷著組團出道的夢想,經過一輪輪的比拼后,通過任務、訓練、考核,讓選手在明星導師訓練下成長,最終選出11個人組團出道。參加該節目的基本上都是95后的小姑娘,1992年出生的王菊算是年齡比較大的了。不但年齡不占優勢,她的外形也不是人們傳統觀念中甜美乖巧的明星女孩形象,“歐美范兒”或許更適合她。雖然王菊的畫風與其他選手不一致,但她卻堅持美黑不瘦身,王菊表示:“有的人說我不適合女團,但是女團的定義是很美嗎?觀眾會有一個重新定義的機會。”

王菊在《創造101》中的道路并不順利,一開始被設置為踢館選手,后來又被淘汰出局,再成為旁聽生。王菊在飽受非議中前行,其中最大的反對聲音是認為她不夠漂亮。但在第二次公演后她人氣飆升,從最初的90多名上升到如今各榜單以及各種指數第一,從而造就了一出經典的“逆風翻盤”。
王菊的粉絲有哪些?
根據藝恩數據顯示,目前《創造101》的累計播放量近30億,經常位居網綜日播榜首位,關注度和話題度可觀。在受眾畫像中,女性占比為55%,同時18~23歲的群體與目前網絡核心用戶完全重合,這就為此次投票奠定了群體基礎。
王菊的外形并不是傳統女星的標準,但正因為如此,讓她在千人一面的選秀比賽中脫穎而出。觀眾欣賞的是王菊雖然自身外形并不出眾,卻敢于表達自己的野心和欲望,另外,在行動上毫不做作,遇到自己喜歡的事就去爭取,人們從她身上看到了娛樂圈中少有的真實感。
“你一票我一票菊姐還能繼續跳,你不搞我不搞菊姐就會被打倒!”在王菊熱度急速攀升的兩周中,大量相關拉票語開始在朋友圈里流傳。這些朗朗上口、充滿網絡金句風格的語言,也成為了“陶淵明們”的一大標志。當第一批粉絲固定下來后,“菊文化”就借助互聯網的便利應運而生。雖然更多的人沒有看過王菊的表演,也不知道《創造101》是什么類型的節目,但他們在社交平臺上被王菊的表情包和各種關于王菊的段子所包圍,從而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參與到刷屏行動中去,在自身獲得快感的同時也為王菊的全民化走紅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有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的便利使得粉絲選擇明星的成本降到了最低,卻將他們的選擇權和參與感放到最大,當更多大眾聲音被吐露出后,少數人或精英階層就不能主導誰能做最終的No.1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王菊是被大眾共同選出來的。”
也有一種聲音認為,更多普通女性在王菊身上看到了自己。因為娛樂圈中唱跳俱佳的美女太多了,普通人永遠無法成為閃亮的她們,王菊卻挑戰了權威。《創造101》制片人邱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我們在調研女團市場的過程中分析了世界范圍內最成功的女團、女歌手、女藝人,發現了一個共同特質,她們都表達了一種女性獨立自強、善于思考、有態度的特質。”
王菊能夠火多久?
國內的全民選秀時代是從2005年的第二屆超女開始的,以325萬短信投票奪冠的李宇春讓這屆超女成為最成功的選秀節目,也開啟了內地的粉絲經濟時代。只是后來的選秀節目都只負責“選”,后續造星培訓計劃奇缺,所以選秀時代即使走過了十幾年,并沒有出現更多明星,目前叫得上名字的依然是李宇春、張靚穎、周筆暢這些“選秀元老”。
雖然國內的選秀節目體制存在弊端,但并不妨礙粉絲的自我進化。《明日之子》的冠軍毛不易成為偶像,以消費男色為標志的“小鮮肉”時代的興起和逐步退潮,以及王菊的成功都說明,新一代的年輕偶像已經不再是人們常規觀念中的形象,就像當年選出了“中性美”的李宇春,如今,偶像成了多元化的代名詞。
有一句話叫“在朋友圈的新鮮事件火不過三天”,因為很多熱點事件都很快被另一個熱點所覆蓋,那么火速走紅的王菊到底能火多久?她究竟是一個奇跡偶像的誕生還是全民狂歡的暫時產物?粉絲雖然是狂熱的,卻是最善變的,因為粉絲經濟的一個最大軟肋就是沒有契約精神,一切隨心,粉絲怎么高興怎么來。
王菊能否真正成功一方面取決于國內娛樂產業的培育能力。目前我們并不缺少發現偶像的機會,卻在如何將一名有潛力的藝人培養成偶像方面相形見絀,國內娛樂公司能否很好處理完成藝人發展的各種問題如宣傳、危機公關等就是一大問題,娛樂圈里不乏因專業度不夠被粉絲質疑甚至直接斷送偶像前程的事例。另外,綜藝節目在節目熱度和人才培養方面如何權衡?這也是決定一名選手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曾經火極一時的《中國好聲音》選出了不少優秀歌手,但真正成功的并沒有幾個。國內娛樂產業缺乏成熟的培養機制是不爭的事實,而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事。
無論王菊最終能否順利出道,她起碼反映了目前社會中大眾觀念的變更,不但讓人們看到了更多其貌不揚者成功的可能,也能夠讓娛樂圈與普通人的壁壘越來越薄,直至最終打破。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薛貝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