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眾全明星陣容的“快”綜藝、“慢”綜藝的包圍下,一檔號稱綜藝新物種的脫口秀在江蘇衛視周末黃金檔亮相。《知識就是力量》,沒有明星大咖,沒有笑料段子,羅振宇(人稱羅胖)靠一張嘴撐起一檔節目。

(羅振宇的solo脫口秀)
開播第一期節目組就選擇了一個永不過時,久嚼不爛的話題“怎樣把自己嫁出去”。很明顯,這個標題針對的就是女性。羅振宇開門見山、簡單干脆地從“是否決定要結婚,怎么解決猶豫”出發,號召女性先行動起來。隨后又嘗試用生物學的“協同進化”和即興戲劇的理念“yes, and”來解決女性怎么去發現目標對象和達成共識的問題。對于40分鐘節目來說,這幾個知識點足夠了。這么多年做《羅輯思維》的經驗,也讓羅胖對于舞臺的駕馭游刃有余。第一期節目看下來,節奏緊湊,“圖文”并茂、加上華麗的特效助攻,好像還不錯。不過觀眾買不買賬、羅胖的粉絲喜不喜歡這就另談了。

(深入淺出地只講幾個知識點)

(舞美和電影級后期CG為節目加分)
?2分鐘能說完的事講40分鐘???
現在節目在豆瓣上還沒有評分,不過一星差評倒也是亮晃晃地躺在那里。有網友說“2分鐘能說完的事情巴拉巴拉講40分鐘也沒講清楚”。雖說傻子也知道你想通過一檔節目來解決婚姻大事不可能。但是這也提出一個問題,羅胖這檔節目的受眾究竟是誰呢?
2017年索福瑞調查報告就顯示,省級上星衛視的綜藝節目受眾反而是45歲以上的觀眾,央視部分文化綜藝節目受眾受教育水平也在初高中水平為主。所以你覺得羅胖應該在電視熒幕上講什么呢?多元思維模型?系統思維?本質思考?未免有些曲高和寡。畢竟,號稱制作費3億,國內原創頂級音樂創演秀的《幻樂之城》收視率也表現平平。所以在電視播出的節目,最怕的就是創作人自嗨,觀眾卻get不到點。顯然,《知識就是力量》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衛視綜藝的受眾反而年紀偏大)

(綜藝受眾的文化水平限制節目內容)
《知識就是力量》的公關稿上節目立意說得很清楚“以理性視角切入感性話題,轉述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乃至互聯網產品學界提供的系統性解決方案”以期理清生活的亂麻。未來的節目大概還會繼續探討普羅大眾最關心的婚戀、家庭、親子、職場等一系列充滿人間煙火味的百姓話題。走這樣的路線,或許不能讓羅胖收獲“知識大神”的稱號,但卻讓他的名字和他的得到APP悄然植入看這檔節目的普羅大眾的心中。
節目好與不好羅胖都是贏家?
羅胖的《羅輯思維》在優酷上一播就是四季,口碑一向不錯。文化類綜藝又是廣電總局大力推崇的節目類型。這次羅胖帶著團隊登陸衛視,還被編入了常規節目,互聯網內容反哺傳統媒體,可以說是電視和網絡平臺雙贏的局面了(節目在江蘇衛視首播后還會在愛奇藝獨播)。羅胖說“對于一線衛視來說,這是冒了一個很大的險”。但小編看來,對于江蘇衛視來說《知識就是力量》即便不能成為現象級網綜,也是一檔有話題拉好感的節目。而對于羅胖來說,成功的話,自己一手拉大的“得到”或許能通過這檔節目讓更多的新用戶涌入平臺。

(羅胖能否刷臉成功?)
得到作為一個以“知識付費”作為主要盈利模式的頭部內容App,自從15年12月上線以來,不到3年時間就斬獲2000萬用戶。在拉新這件事上,羅胖就很會刷臉,比如出演《奇葩說》,贊助《最強大腦》,參加《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一系列活動都顯示出羅胖走向大眾視野的企圖心。所以《知識就是力量》的出現也是順理成章,遲早的事。只看這次羅胖能否發揮他的魅力,收割大批“目標”粉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