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頭圖:2006年《絕代艷后》海報
如果你愛有情趣的藝術干貨,
那“art張小玉”便是你的菜。
歡迎訂閱。
歷史是種對事件記錄的格外全面的東西,而電影,是種對故事的描述格外細致的東西。所以當歷史遇上電影,就會有既厚重而富有戲劇張力的情節出現。
人們似乎一直對不平凡的人和事顯得格外有興趣,所以18世紀那對夫婦路易十六和瑪麗皇后,便成為了至今為止人們依然津津樂道的。也許人們并非對哪個人物充滿了不可替代的興趣,而是因為那個人身上,有著歷史和時代打磨的痕跡。
瑪麗皇后和她的生活,輕盈、歡愉、奢靡、華麗,那便是整個洛可可時代的濃縮,而《絕代艷后》,便將鏡頭對準了這個永遠閃耀著光芒的洛可可時代,來記錄它所代表的文化和藝術。
對“《絕代艷后》十年和無盡的洛可可”系列有興趣請戳——
《絕代艷后》:法國貴族們的藝術生活指南。1|張小玉
《絕代艷后》:那是輕松、奢侈極盡歡愉的洛可可藝術。2|張小玉
今天,也是系列的最后一期,小玉和你一起分享洛可可時代歐洲興起的中國風。
4/4
洛可可主義之“貴族們的中國風”。
我們的歷史課本上常常記錄著一種從林則徐等人開始的“西風東漸”運動,那個時代,我們引入西方的啟蒙思想和科學知識,似乎西方的文化是一種更令人覺得神秘和先進的東西。
不過,“東風西漸”其實更早就開始了,我們古老的四大發明傳至西方,帶去了極大的影響力。而《絕代艷后》片中,其實也不經意間記錄了很多有關中國風的內容。
甚至可以說,整個洛可可時代的興起,其實也與中國風的影響不無關系。
《絕代艷后》中,歐洲皇室喜愛中國茉莉花茶,同時用著青花瓷瓷器。
《絕代艷后》中,宮廷宴會上邀請來的中國雜耍表演。
在18世紀的一本法國雜志《Happers Magazine》上,刊登了當時的藝術評論,并且開始使用“中國風”的說法,它用來指代的是非常有中國風貌的藝術品。直到現在,"Chinoiserie"這個詞依然存在。可以說,那個時代,歐洲上至貴族宮廷下至黎民百姓,人們都對這種東方的異國風格萬分的感興趣并無比推崇。
西方的傳教士們,把中國的特產絲稠、漆器、 瓷器等大量帶入法國,18世紀的法國人看到這些精美而神秘的稀罕玩意兒簡直喜愛極了。
他們到底有多迷戀中國風呢?約翰·謝布貝爾在書中有這樣的一段描寫:“房間里每一把椅子、每一個玻璃鏡框、每一張桌子,都必定是中式的:墻上貼著中國墻紙,圖案滿紙,卻無一摩寫天然……房間的幾面墻上,中國情調的小壁架托著呲牙咧嘴奇形怪狀的瓷獅子,放在也是瓷制的花棚架之中,黃銅箔片被漆成了綠色,就像阿卡狄亞的情侶們—樣在樹陰下躺著。不僅如此,對中式建筑之愛變得如此泛濫.以至于如今當獵狐者們跳著追捕獵物時,如果把他們的腿弄折的籬笆不是依東方情調到處都插著小截小截的木樁的話,他們都會覺得腿斷得太冤了……如今中國情調在是如此大為盛行,就連啞劇中的小丑也不得不從中國情調的場景和人物中找噱頭。”
而在18世紀的法國宮廷,這種對中國風的狂熱迷戀也在宮廷中愈演愈烈。
首先,他們特別喜歡中國文化器物。法國在壁毯、服飾乃至家具、室內裝飾、墻紙、刺繡、染織圖案和瓷器等設計上也大量模仿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風格——
洛可可風格下宮廷裝飾中的中國風。
除此之外,對于中國的文化風尚和生活方式也相當癡迷。比如法國宮廷貴族們穿著中國的服飾和面具參與化妝舞會,品著中國特有的茶還學習中國飲茶禮儀,除此之外,他們還要努力的學習中國話,就像當時我們掀起的學習洋文熱潮一樣,那個講話的腔調都有一種天朝上國的優越感。那個時代,如果誰身上沒帶點中國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那簡直都配不上宮廷的高雅身份。
布歇《梳妝室》,貴族女子的梳妝室里要放上中國風的屏風,以彰顯自己的高雅品味。
洛可可時代油畫中記錄,瑪麗皇后和路易十六非常鐘愛中國藝術形式,他們跟著中國來的雜耍人正在“亮相”。
而著名的洛可可畫家布歇,為了討好皇室和蓬巴杜夫人對中國文化的喜愛,也繪制了多幅中國風的油畫——
布歇《中國皇帝的朝拜者》
布歇《中國歌舞》
布歇《中國狩獵》
布歇《中國廟會》
布歇《中國皇帝的盛宴》
布歇《中式婚禮》
布歇《中國捕魚》
不過,這些作品在我們自己看來,總覺得很不像——很多歐洲的藝術家和文人知識分子并未親身來過中國,所以他們沒有辦法真正理解這里的藝術和文化。但這個神秘和古老的東方國度之于他們,具有無限夸張和想象的空間。他們在按照自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完成了這些有著濃濃西方風格的中國風繪畫。
18世紀的洛可可文化,就是這樣吸取著他國的文化風格而形成的一種極為精致和繁復的文化風范。那時的清宮趣味也正是如此,封建王朝即將結束,文化和藝術也發展到了很高的高度,宮廷的趣味總是那樣的奢侈無度和奢華繁瑣。那時的法國皇宮貴族們,沉迷在歡愉輕佻、華麗曖昧的紙醉金迷中,當同樣發現了古老東方的帝國,過著一樣奢侈而講究的生活與文化藝術方式,便自然而然的尋到了共鳴,并融合著將這種風格推上了極致。
路易十六與瑪麗皇后最后的結局,也是被推上了斷頭臺,結束了風雨飄搖的統治。也許,留給我們的,只有那華麗的洛可可藝術和文化了。它是一種彌漫不散的香氣,以那香艷的一筆,永遠的留在了歷史簿上。
《絕代艷后》中的瑪麗和路易十六,他們身后的,是整個洛可可時代的奢華與悵惘。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