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有一位導演,在他從藝三十年當中呢,只拍攝了十部影片。他還是一個把海外當做自己影片制作基地的這么一位導演。他在1992年的時候選用了我國的香港演員梁家輝出演了自己的那一部《情人》。可以說在華人世界當中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現在他正在拍攝根據我國小說改編的一部電影叫做《狼圖騰》。我們今天給您推薦的是他2001年他的一部代表作,叫做《兵臨城下》,是一部描寫二戰的電影。
自人類出現以來,戰爭這個令人生厭的惡魔總是在折磨著人類,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它的人數、規模、波及范圍、傷亡損失等方面都是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全世界人民的災難,給人類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同時也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格局。二戰的慘烈程度使人類無法忘記這一浩劫,隨之在它的基礎上,也誕生了大量以二戰為題材的影視作品。2001年曾在中國上映的電影《兵臨城下》就是其中的一部。
《兵臨城下》改編自同名紀實小說,它所截取的片段是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它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之一。電影開片不久就把畫面切換到了子彈橫飛的戰場,被運送到前線的年輕人一下火車就要面對近在咫尺的炮火,很多士兵甚至沒能堅持到拿起槍就已經被德軍的飛機射殺了。當時斯大林格勒十分之九的土地都已經被德軍占領,整個城區都已經被轟炸成了一片廢墟,在法西斯德國的精良裝備和瘋狂的侵略面前,被稱為“戰斗的民族”的俄羅斯人已經有些人心惶惶,整個城市呈現出了瓦解的趨勢,人群擁擠著要逃離這座在地獄中煎熬的城市。但是斯大林格勒所具有的重大戰略意義決定了斯大林格勒不可丟失。
電影的主角瓦西里是來一名來自烏拉爾地區的青年,從小就練習打獵并有著一手好槍法,由英國影星裘德洛飾演,這個年輕人有著狼一般的敏銳冷靜和戰術判斷。雖然很年輕,但是天賦和訓練給予了他成為一名狙擊手的天然條件。瓦西里的狙擊才能被僥幸逃脫的紅軍政委達尼洛夫發現,在整個城市都陷入混亂不堪和絕望恐懼的時候,瓦西里被塑造成了一個民族英雄,用來為這座在納粹魔掌下死命抗爭的城市帶來希望和力量。無數的蘇軍和德軍整日隱蔽在龐大的樓宇和工廠廢墟之中作戰,在這里,狙擊手擁有絕對的優勢。瓦西里帶領的狙擊手們以精湛的槍法專門暗殺德軍軍官,這讓敵人聞風喪膽。整個國家也都在達尼洛夫的宣傳下流傳著這個神槍手的傳奇,他成了俄羅斯民族力量的象征,成為了在黑暗的歲月里為全體俄羅斯人提供繼續抵抗侵略的勇氣源泉。
對于本來計劃回家過圣誕節的德軍來說,瓦西里及其所帶領的狙擊手師的存在阻止了他們的攻占步伐,這讓德軍將領寢食難安,為此德軍特意從柏林派遣最頂尖的狙擊手科尼格上校來到斯大林格勒。科尼格上校是德國狙擊學校的教官,由美國老牌影星艾德·哈里斯飾演,這個曾因在《勇闖奪命島》中扮演硬漢反派而被許多中國觀眾所熟知的老男人在這里表現得仍然值得稱贊,他以為數不多的對話和冷靜沉著的氣場生動地將科尼格上校塑造成了一個精明而冷血的優雅殺手。如果說瓦西里擁有狼的氣質,那么科尼格就是一只身經百戰的老狼,他在狙擊戰中的陷阱設計和精準判斷給蘇聯的狙擊手們造成了連續的傷亡。
《兵臨城下》對于狙擊戰爭的表述是同類電影中的佼佼者。電影中的狙擊戲份常常精彩,在狙擊手們斗智斗勇的同時有著能夠讓人聚氣凝神的功力。作為電影故事的主要線索,科尼格與瓦西里在電影中進行了多次狙擊對戰,其中在塔尼婭的協助下,兩人在一間廢舊工廠里就進行了一場針尖對麥芒的狙擊斗爭。由英國演員蕾切爾薇茲所飾演的塔尼婭是故事的關鍵人物,作為電影的女主角,她與瓦西里和達尼洛夫之間的三角戀情成為了電影的一條輔助線索同時也引發了電影的主題。在這段炮火般的情感糾葛里,有著愛情的美妙結合同時也有著愛情下的理智喪失和陰暗頓生以及與戰爭環境有關的內心抉擇。
電影前面的一切只不過為最后的主題做著場面宏大的鋪墊,因為塔尼婭的出現,達尼洛夫的心里產生了關于道德的不停扭轉和反思,他是電影里瓦西里能夠成為全國英雄的關鍵推手,利用宣傳工具塑造了瓦西里的神話,而這也是國家所需要的。而當他掉進暗戀塔尼婭的漩渦之后,感情的蒙蔽使他的心態發生了多重轉變,作為衛國戰爭堅定而典型的執行者,他甚至愿意讓還是孩子的薩沙冒著生命危險去充當臥底,但卻因為嫉妒的折磨不惜毀掉自己親手打造的英雄神話,企圖誣陷瓦西里卑鄙地達成個人目的。達尼洛夫在這里更多地表現出來了基本的人性矛盾。雖然這個人物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完美英雄,但也絕對不是一個反面角色,他最終選擇了自我毀滅式的道德懲罰方式,呈現出了一種人性本善的蒼涼低吟。這不是一個圣人形象,也不是一個無腦機器。達尼洛夫在電影中幾次出人意料的內心曲折是電影對于人性最起碼的尊重。
雖然電影以一場反法西斯和反侵略的戰役為背景,本身具有不容爭辯的正義性,但它并不一味的強調或者突出這一點。電影里薩沙母子的經歷一方面代表著普通百姓在國家戰爭情況下的堅定選擇同時也反應了她們或者說人類最根本的內在情感。在面對二選一的時候,薩沙母親的內心最深處誰最終贏得了戰爭遠沒有自己的兒子活著更重要,而這種正常而普遍的心理狀態才是人類永恒的精神存在。畢竟與人類的文明和歷史相比,戰亂紛爭即便再頻繁都是短暫的,而讓雅克阿諾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也并不是在充當仲裁的角色來判定誰更加正義,他更多的是在保衛人類的良知以及身處正義時人類內心仍然存在的掙扎和情感。
《兵臨城下》也許并不能算是戰爭題材的頂級電影,特別是因為涉及內容豐富,造成了主題 的繁雜和模糊,但是,它描繪出來了精彩的狙擊對決,特別是其自身具有對于戰爭中人的思想和感情狀態的多角度呈現,以更加寬廣的人文胸懷進行人性探討,同時在視覺表現上又極富吸引力,仍然能夠讓十幾年后的電影觀眾在腦海里百轉千回,并且可能成為一部過目難忘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