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莫比烏斯》的人都說這是金基德最重口味的一部作品,沒有之一,那它的口味到底有多重呢?《莫比烏斯》在韓國經(jīng)歷了三次審議后,刪除了21個鏡頭(約1分40秒),最后調(diào)整制“青少年禁止觀覽”的級別,才于9月5日在韓國上映。
在韓國這樣一個審美口味普遍偏重的國度,個性特征極其明顯的導演金基德經(jīng)過多次妥協(xié)才能使《莫比烏斯》與韓國觀眾見面,這樣使其重口味成為了吸引觀眾進電影院的一個賣點了,當然,《莫比烏斯》與中國觀眾是無緣見面的,大家就靜靜聽小編推薦吧。
莫比烏斯是一個幾何拓撲學概念,即用一個紙帶旋轉(zhuǎn)半圈再將兩端黏上,會發(fā)現(xiàn)只有一個表面和一個邊界,我們通常用它來喻指人總是不斷地重復自己的錯誤,事件無止盡循環(huán)永遠逃不出這個怪圈。
本片以“莫比烏斯”命名,是對人困在痛苦中無止盡惡性循環(huán)的一種隱喻,也是從深沉痛苦中探掘人性黑暗面的瘋狂。
我暫且不論《莫比烏斯》所表達的精神實質(zhì),就單在它吸引我觀看的重口味方面簡單的劇透下:
1分55秒,母親露底褲;
4分22秒,母親和兒子圍觀父親與情人車震;
5分25秒,兒子觀摩父親車震后欲火焚身,自己擼了;
6分15秒,母親閹割父親,未遂;
7分29秒,母親閹割兒子,成功;
8分10秒,母親吃掉兒子的“寶貝”……
影片前十分鐘的情節(jié)就喪心病狂地將我的世界觀粉碎了,這儼然就不是人類世界所能發(fā)生的事情,竟然以畫面形式出現(xiàn)在眼前,這樣的事實要讓我接受,我只能驚呼“臣妾做不到啊”。
這還只是為后面的情節(jié)做好的鋪墊,接下去才是金基德導演要表達的本意所在,當然,毀三觀的重口味會猶如潮水一般一波接一波,一波重一波得涌來,絕對不會讓你的下頜骨有機會碰到上頜骨的。
片中還有一段,父親把自己的寶貝移植給了兒子,但是兒子移植成功后卻實現(xiàn)不了應有的功能,結(jié)果父子倆為了研究無性快感,竟然對自己自虐。
更可笑的是,父親的“寶貝”移植到兒子身上,一直都沒有實現(xiàn)應有的功能,后來不經(jīng)意發(fā)現(xiàn)“寶貝”只對母親有反應。
神經(jīng)質(zhì)的母親感覺愧對兒子,竟然主動要幫兒子解決,但是這一行為被父親發(fā)現(xiàn),父親一怒之下又要閹割兒子,把自己的“寶貝”也毀了。
這一家三口就這樣被“寶貝”的事來回得折騰,把觀眾的世界觀碾壓地粉碎。
小編喜歡本片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莫比烏斯》是一部默片,全片沒有一句對白,需要對話的場景都是通過隔著玻璃看口形或通過眼神來表現(xiàn)的,也沒稱得上是配樂的聲音,唯一能聽得到的聲音就是呻吟和影片末尾的槍聲。
我們常把對白少視為好萊塢爆米花電影的一個特點,在電影技術(shù)如此成熟的今天,敢于返璞歸真拍攝一部一句對白都沒有的默片,單憑這點就該真心為導演金基德奉上一對大拇指了。
顛覆觀眾的觀影習慣的拍攝手法,這本身就是電影創(chuàng)新的一種表現(xiàn),也是導演超高才能的發(fā)揮,所以說金基德的高明還真不是說說而已的。
最后,兒子是擺脫由“寶貝”引起的莫比烏斯式的痛苦循環(huán),但他成為一位佛信徒,虔誠膜拜那尊曾經(jīng)在他家底下壓著割掉他雞雞的刀子的佛頭像又意欲何為,是寬恕父母,還是寬恕自己,或是對人生不抱任何希望的絕望?我從他的微笑中無法解讀出確定的意義,但我已經(jīng)被他的那一笑嚇毛了。
觀看《莫比烏斯》這類電影,我有一種偶爾獨自在遙遠地方旅行的感覺,拋開業(yè)已形成的觀點和趣味,體驗一種非比尋常的沖擊,將自認為穩(wěn)若泰山的世界觀在大腦里攪得一團糟,反而給我?guī)砹艘环N長了見識的感受。這就是電影的魅力所在,我們需要用他山之鑰匙開啟自己世界中一間間密室的大門。
訂閱我,每日推薦一部好片!
我的:影評也瘋狂!
在里可以觀看《莫比烏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