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布拉斯加》是2013年唯一一部搬上好萊塢大熒幕的黑白電影,為了讓影片中沿途的風景與人物故事配合完美,導演亞歷山大-佩恩不顧發行商派拉蒙公司的反對,決意將影片拍成黑白電影,在演員陣容方面更是請來了布魯斯-鄧恩這位影壇老朽出演老頭子伍迪這個角色。
這部平淡、溫和的影片是佩恩的第二部公路片,他的第一部公路片正是《杯酒人生》,盡管兩部影片在內容上沒有任何交織,但影片的靈魂因素始終圍繞著“酒、人生、愛”這三個詞。
《內布拉斯加》的故事十分簡單,甚至有些落入俗套。影片講述了蒙大拿一個上了年紀有點癡呆的老頭子伍迪深信自己中了100萬美元的巨獎。伍迪幾番獨自出行,要去遙遠的內布拉斯加領獎,但每次都在途中被警察帶回。伍迪的小兒子大衛在那段時間里正遇感情和事業的雙重挫折,為了讓父親對中獎騙局死心,也為了給自己釋放壓抑的情緒,他索性請了長假,與父親一同踏上前往內布拉斯加的旅途。一路上他們碰到諸多麻煩,也正是這些麻煩使得父子間幾十年的隔閡得以化解。這樣一個借助旅途化解父子矛盾的故事的確毫無新意,但佩恩卻把這樣一個落入俗套的故事拍出了更高的層次。其技巧便是將故事節奏放慢,將人物平凡化,使觀眾能夠體會到生活的真實性,達到一種“看到伍迪便想起身邊某個人”的效果。
在鏡頭上,佩恩在影片中加入了大量的西部小鎮風景。這種荒涼、平靜、毫無生氣的小鎮鏡頭使得整部影片變得壓抑,但是卻與影片的主題吻合,在這部影片中,佩恩正是要闡述的人生平淡這一哲理。一百萬美元的巨獎只是人生中的一朵小浪花,最終,每個人的人生都會像這個西部小鎮一樣——平靜。
《內布拉斯加》在情節的安排上也有其深刻的寓意。
影片從伍迪獨自一人在公路上行走開始,狂野的風幾乎要將這白發蒼蒼的老頭子吹倒。當伍迪被警察帶回警局后,他獨自一人坐在長凳上,面對來接他的小兒子,他沒有任何羞愧感,他甚至為自己的行為自豪。父子兩在警局里的幾句爭吵便將兩人十幾年的隔閡道盡。當他們回到家中,伍迪的妻子對他的嘲諷從另一方面反襯出這個家庭的矛盾。
影片中間部分,當父子兩在親戚家暫住時,兩人在酒吧里有一段非常可笑的對話,盡管對話的內容令人啼笑,但卻真切得縮影了老頭子伍迪的一生,也反映出伍迪對人生的態度。對話如下:
大衛:你和我媽是怎么發展到結婚的?
伍迪:她想結。
大衛:你不想?
伍迪:管他呢。
大衛:你后悔過嗎?
伍迪:一直。但還不算太糟。
大衛:你肯定愛過,至少剛開始是吧?
伍迪:從來沒有過。
大衛:你們談過要孩子嗎?想生幾個?諸如此類的事。
伍迪:沒。
大衛:那怎么生了我們?
伍迪:我本打算墮胎的,可你媽是天主教徒,所以就生下來了。
大衛:你和我媽從沒想過要不要孩子?
伍迪:要是墮胎的話,說不定后來會生個雙胞胎的你呢。
大衛:你想過離開她嗎?
伍迪:我只是和某個總對我嘮叨的人共度余生而已。
整部影片最中心的故事就是發生在伍迪一家人暫住在親戚家的這段時間。這個故鄉小鎮有伍迪許多兒時的朋友,也有他的舊情人。某夜,伍迪在酒吧喝酒時無意間透露了自己中了一百萬元大獎的事。原本幾乎被小鎮人遺忘的伍迪頓時成為整個小鎮的熱點人物,親戚和朋友也轉變了對伍迪的態度。他們先是阿諛,然后利用舊情要錢,最后編造出各種伍迪欠債的故事,要伍迪還錢,一出出鬧劇讓伍迪一家人看透了親戚和朋友的真實面目,但也間接緩和了一家人之間的矛盾。最終當全鎮人得知伍迪中獎不過是一個騙人的廣告而已時,伍迪又成了整個小鎮的笑柄。小鎮人的對伍迪態度的轉變也讓伍迪看清了整件事不過是一個騙局,在傷心之時伍迪對兒子大衛道出了他執意要去領獎的原因。
“我一直夢想著買輛卡車,剩下的錢在我死后留給你們,我一生沒有給過你們兄弟兩什么。”
這句電影的主題臺詞不算矯揉造作,但卻有點落入感情劇的俗套,如果電影以此結束,那整部影片就完全變味了。
善于喜劇的佩恩給了《內布拉斯加》一個非常完美的結尾。盡管伍迪和大衛知道這個獎是個騙局,但他們還是前往內布拉斯加,在領獎處,工作人員告知他們沒有中獎時,父子兩平靜的表情詮釋了對人生的態度。人生的起起伏伏無人能料,平靜的心態是繼續活下去的良藥。
影片的結尾,大衛為了圓父親的夢,賣掉了自己的車子,為父親買了一輛卡車,伍迪帶著從領獎處拿來的紀念帽,開著新的卡車,穿過故鄉小鎮的街道,小鎮中一張張熟悉的臉龐從他眼前走過,伍迪面無表情得看著他們,盡管酒鬼伍迪的一生毫無亮點,但此刻,在他人生的盡頭,他是最大的贏家,因為他有一個最好的兒子。當伍迪和大衛駕著卡車消失在荒野公路時,所有的觀眾心中都能想象出他們日后的生活,就如童話故事中的結尾一樣——他們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佩恩正是將一個普通老人的生活演繹成了一個童話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