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
故事發生在漢普頓弗吉尼亞州的1961年。凱瑟琳·戈爾布是一位在美國航天局工作的女性,黑人女性,她從小對于數字就特別的敏感,以至于在讀小學四年級的她就被最好的中學破格錄取了。
凱瑟琳·戈爾布
瑪麗·杰克遜是一位在美國航天局有工程是人腦的人才,但礙于自己是黑人女性,從而每天和計算機打交道,在猶太人杰林斯基先生的勸說下,瑪麗勇敢的申請了工程師培訓。
瑪麗·杰克遜
多蘿西·沃恩是一位在美國航天局西部計算機組的成員,每天理所應當的做著主管的事,卻沒有頭銜或恰當的工資。
多蘿西·沃恩
女性在航天局里工作少之又少,而又是黑人女性,不論她們的能力有多強始終只有四個字,黑人女性。
凱瑟琳因對數學的敏感被調到了暫時需要計算員的太空組,為宇航員繞地球的軌跡進行計算,迫于俄羅斯人在地球上方的監事衛星,美國必須在短時間內送一位宇航員上太空,也就是這樣,太空組的每天的工作越壓越重,凱瑟琳的上司艾爾·哈里森埋怨在需要凱瑟琳的時候卻看不到人,或許是對這種歧視壓力的爆發,因為這里沒有有色人種專屬廁所,凱瑟琳每天都要抱著文件步行四十分鐘去延巴克圖上廁所,因為不能使用便利自行車,而沒日沒夜像狗一樣的工作,這個房間里連咖啡壺都不能碰。這也是這部電影的對于人權的宣誓。
艾爾·哈里森
整部電影最沉重的字眼就是有色,在任何地方都將區域劃分,圖書館、學校甚至法庭上,她們不能改變自己的膚色,只有讓自己足夠的優秀,有足夠的勇氣去爭取,才能得到自己應該得到的。
三位女性通過不斷的努力,實現了自己在航天局真正的價值,也成為了各自領域的非裔第一人。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北美票房市場的冠軍,國內豆瓣影評高達8.6分的電影,卻無緣國內院線,我們只能去網絡上找資源了!
豆瓣評分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