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阿卉
時隔八年,《忠犬八公》的導演拉斯·霍爾斯道姆再次操刀“人狗情”,這部豆瓣9.2分的電影當初賺走無數人眼淚,如今也來向你們討還電影票了。從現場觀影的實錄來看,這回就是大家一起在電影院里掉眼淚了。
一直有個疑問,《忠犬八公》的imdb評分是8.1分,而爛番茄新鮮度也就62%,豆瓣評分竟和《教父》、《亂世佳人》、《泰坦尼克號》持平。事實證明,有些電影就是用來激情打分的。
激情打分并不是貶義,這應該是看完一部電影最直觀的感受,而如果有部電影能夠讓很多人看完后完全被感性支配,這也是非常需要對人類情感的捕捉敏銳度了。
然而為何又是寵物能如此打動人呢?再詳細點的話,為什么是狗?而不是貓或其他動物?電影《一條狗的使命》就解釋了這個疑問。
狗和其他寵物的區別在于,他的功能性和服務性更強,這也是為什么電影中的小男孩在說服不同意養狗的父親時,脫口而出就是“它可以給你遞拖鞋”。但最重要的不在于此,而是狗對人的依賴,所建立的情感會更加深厚。貓可以不需要你,但狗不行。
《一條狗的使命》以狗的視角來講故事,不同于其他動畫片里構建的動物為主角的世界,在這部電影中,狗和人的視角是相互交叉的。
當小男孩決定要養這只狗時,狗也同時決定自己要養這個小男孩,可見不同視角的主次關系也會完全不同,這里也立刻啟發觀者——說不定你的寵物也覺得自己在養你。在講述狗和人的故事的同時,也讓人走進狗的思想和世界。
從《狗臉的歲月》、《忠犬八公的故事》再到這次的《一條狗的使命》,導演拉斯·霍爾斯道姆可能是美國最愛狗的導演了。和日本同類題材的電影如《導盲犬小Q》或是原版的《忠犬八公物語》相比,拉斯在講述狗的故事偏向將狗人格化;日版趨于平淡內斂,而萊塞則擅長將狗的情感外化,這樣的處理在煽情上也就更加容易了。
《導盲犬小Q》
電影從一開始視角的設定,就預示了這是一部讓人類去了解狗的電影,也試著以建立起狗的思想來和人類交流。
影片以狗的轉世講述了狗與人類的幾段故事。金毛狗狗貝利在第一世中和男主伊森建立了深厚友誼,在經歷過幾次轉世中,他遇見了不同的主人也經歷了幾段不一樣的狗生,最后又回到了老伊森身邊。而這個時候的貝利再次把曾經的女友帶到伊森身邊,同時貝利也努力讓伊森認出自己就是曾經的那個金毛貝利。
再次講述狗和人的故事,《一條狗的使命》沒有只聚焦一段情感,而是用幾段故事體現人和寵物狗的多樣關系。并且用輪回的故事設計避免了情感鋪陳的短促,反而能夠在幾只狗的身上都延續第一個故事的細節和感動,所以到最后貝利和伊森相認時,狗幫主人追女友的這個橋段,以及丟球動作的再次出現,將之前的經歷和回憶也一同勾起。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大多數的中產家庭里。伊森的父親從職場失意到酗酒離家,小狗貝利成了伊森的陪伴和治愈,也和伊森共同經歷了一段甜蜜的歡樂時光,同時也從狗的視角認識一個少年和一個家庭的變化。
在這一世中,貝利思考自己作為一條狗活著的意義和使命就是過得開心,以及幫助主人。
第二個故事中貝利作為一只德牧警犬,他的職責和使命是協助破案,除此之外也會為主人療愈。最后在于歹徒搏斗時,為救主人獻出生命。這可能是影片的一個大哭點,和導盲犬一樣,警犬從出生就帶著為人類服務的使命,而當生命終結于使命時,英雄的人格化色彩就出來了。
第三個故事貝利成了一只短腿柯基,陪伴孤獨的宅女主人。這個故事完全是為都市單身單女準備的哇!試問現在社交網絡上有多少鏟屎官死宅?現實中交際障礙,幾乎以為自己要和寵物孤獨終老!而電影中多次出現狗狗給主人“拉紅線”的行為,養過狗的旁友,你們來說說這算不算犯規?
到了第四個故事時,狗的境遇終于展現出來。這部電影到這里之前,一直都是非常中產階層的相安甚好,但事實上這個世界還存在對寵物不負責任的現象。這里第四只狗,他被主人帶回家后卻一直不允許進屋,風吹雨淋拴在大樹下,誰見誰心疼!
但電影在這一段里非常節省布料,如同在第三個故事中肥宅女對柯基的過度投食,都是屬于對寵物不負責的行為,但電影把這些本可以批判的地方都淡化處理了,或者說以圓滑(狗狗的自嘲)或保持距離(長鏡頭遠景展現狗狗風吹雨打)的方式呈現出來。
盡管煽情,但從狗的視角和語氣中并沒有加重本身的悲劇色彩,似乎每一世的投胎轉世狗狗都樂觀對待,光這點就夠人類學一輩子了。
正當這只小可憐被主人徹底遺棄后,他也不打算往回走了,于是開始流浪。看到這里不禁脊背一涼,電影結尾是溫馨光明的,貝利找到了他前世的主人。然而大部分被遺棄的寵物狗,進行到這里的時候,就真的前路未卜只剩流浪了。
這讓我想起朋友的狗,只要家里來了陌生人,誰喜歡狗誰不喜歡狗,狗都能聞得出,并且他也會對不喜歡他的人叫。狗的確是很有靈性的動物,他和人的感情也是相互交換的。所以說主人如果不喜歡自己的寵物,那寵物的世界也將漆黑一片。
總的說來,《一條狗的使命》是一部淚中帶笑的電影,你知道這樣的故事一定能打動你,但是狗的視角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歡樂。
這部電影不像《忠犬八公的故事》一樣可以把多年守候的故事拉很長,但是它能夠在短篇幅中立刻抓住淚點,這大概就是導演的功力所在了。
拉斯·霍爾斯道姆早期的《狗臉的歲月》就非常溫吞又童真地講述了一個成長的悲喜劇。導演對情感和細節的捕捉是極其細膩的,并且能夠將童年的痛楚、疑惑、孤獨都收進眼底。到了后來在好萊塢拍攝的《不一樣的天空》和《濃情巧克力》,亦成為強尼·戴普和導演自己的代表作,其中《不一樣的天空》也是小李和德普最美的少年時光了。
這位來自斯德哥爾摩的導演,對青少年成長世界的情感和矛盾極其敏感,不禁聯想到斯德哥爾摩綜合征這個名稱真不是白來的。對情感的敏銳有時候對個人生活并不算是一件好事,但在藝術創作上,它無疑是一筆珍寶。
拉斯·霍爾斯道姆的電影中,人性的美、善良、童真是一直被歌頌的,在《一條狗的使命》中也延續了他的這一母題;并且他也再次證明了,這些始終是能夠打動人的力量所在。
視頻推薦 |《奇愛博士講電影》最新更新了。超級英雄一定是不死之身嗎?本期節目,帶你從剛謝幕的休叔版金剛狼,探討超能力所掩蓋的性別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