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4月9日,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正式舉行。曾志偉憑借電影《一念無明》拿下最佳男配角,這是他20年前憑借《甜蜜蜜》后,再次拿下這個獎。此前獲得8項提名的《一念無明》共拿下最佳新導演、最佳男女配角三個獎項。本片正在內地院線公映。
半夜看完《一念無明》,從昏暗的電影院側門走出來,眼角有點濕,心里空落落的。
算不上是“六叔”余文樂的粉絲,對曾志偉、金燕玲也頂多是好感路。片子真正揪住我的,是后半段每個鏡頭下一秒就爆發的緊繃感,是劏房里平凡又無奈的港味人生,更是旁人對待情緒病患者的淡薄與冷漠。
陳粒的歌里寫得好,“盼我瘋魔,還盼我孑孓不獨活。賜我夢境,還賜我很快就清醒。”英文名叫Mad World的《一念無明》,大抵是同一個邏輯。

余文樂飾演的港男黃世東,算是個孝子。開跨境貨車的撲街老豆黃大海(曾志偉飾)離家不顧,移民海外的弟弟不聞不問,把大小便失禁、久病不愈的媽媽(金燕玲飾)丟給他一個人照顧。而身患躁郁癥(Bipolar)的阿東,日日夜夜在照顧病母的生活里煎熬。家,即煉獄。
日子已經夠糟,明天還能更慘嗎?能。
母親的過世,阿東上了社會新聞,被判入住精神病院。大海愧疚不已,把兒子接到自己走兩步就能碰到墻的蝸居同住。
守病床難,住斗室難,竟不及按下reset鍵,重啟生活的難。

而當你細品阿東周遭的一切,小小的陋室,折射的卻是漂泊的港人港事——
爸爸是穿梭于香港內地的貨車司機;阿東是等著供樓想走捷徑的股市操盤手;隔壁師奶沒有香港身份證,兒子沒有內地戶口;青山醫院的主治醫生是個隨手亂填病人答案的庸醫……
導演黃進雖是個新手,鏡頭處理卻老練得很。阿東與父親的現實,與母親的過去,切換自如的跳拍,加上幾位演員大段大段的近身特寫,讓這個原本就由真實新聞集納而成的故事,把人心攥得更緊。
尤其是洗手間的那一幕,門縫漸漸涌出的洗澡水,透明到鮮紅,一層層把觀眾抑郁的情緒疊加到最高點。而片子最耐人尋味的“真相”——母親究竟是怎么死的——導演并未揭開,且是有意為之。這是我最佩服黃進的一點:“第一個是我拍不了,不忍心去拍,第二個就是暴力的東西,很容易帶大家去另外一個類型的語境里面去,它不是影片故事最重要的部分。”
“另一個類型”,我猜指的是日本NHK紀錄片《看護殺人》的模式。好在導演并沒有把《一念無明》處理成一宗懸案,“我注重的是他們之前過的是怎樣的日子,之后要怎樣過日子。”
Bipolar,雙相,拆開英文前綴,便是兩極:躁動時宛如一顆不定時炸彈,絕望時仿佛暗無天日的囚徒。
余文樂的演繹,我給75分。
并非他演技不合格,這個阿東,比他平日里不太費勁的張志明們要難駕馭得多。完成地不賴。只是擺在老道的曾志偉和金燕玲邊上,顯得有些用力過猛。用朋友的話說,就像《人民的名義》里,扎堆在書記們中間的陸毅。

曾志偉拿下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我是服氣的。影院里兩次抹淚,都是因為他。一次是他和阿東吵架懺悔,一次是他在家屬小組里說的幾句肺腑之言。演一個對兒子愛之深責之切的老爸不算難事,張力夠就行。但是懂得如何收,很難。曾志偉做到了真正的收放自如。心疼又無奈的小表情很加分。
金燕玲不用贅言了,客串就能拿到金馬金像獎雙女配的人。她的所有戲份,幾乎都在病榻完成,伴隨著狂躁不安的瘋狂和時而妥協的歉意。單單靠眼神就能虐得你想吐血。
另一個讓我驚喜的角色是阿東的前女友Jenny(方皓玟飾)。從重逢的驚訝、裝淡定、假笑,到教會的那場哭戲,短短幾個鏡頭,卻能讓人跟著阿東癲狂,想沖出影院。
原來語言,也有凌遲的效果呵。

身邊有患過情緒病的朋友,一度對周遭的人事物如履薄冰。帶著看過醫生,也幫著把病歷收埋一邊。大抵能體會到《一念無明》眾人對待阿東的態度,的的確確就是那么一回事。當你真正到達一個情緒的零界點,哪怕深吸一口氣都擔心不夠力,更無法承受身邊人釋出的冷暴力。如今回看,也算見過繁花世界里的照妖鏡。
回到電影,既有把阿東當洪水猛獸怕他生吞活剝了寶貝兒子的鄰居媽媽,有看似回心轉意實則帶他去教會再在心上刮幾刀的前女友,有隔著一道門為他讀《小王子》、從他的囚牢縫隙透出一絲光的眼鏡仔,也有懂他念他小心翼翼給他接part-time卻破產跳樓的死黨。

人生何其殘忍。有些事,發生在社會新聞中,它就是電視機里口播的一組數據,吃瓜路人只關心how。倘若發生在你的周圍,它就是難以磨滅的傷痕,揮之不去的是afterwards。
《一念無明》沒有教條式的灌輸說,你們要對情緒病患者如何如何,它只是集中粗暴地把一個個看客剝皮抽筋,撕下人皮面具,攤給觀眾看。
丟掉童話書,拆開萬花筒,越過山丘,仍要面對人生的難。
少一些些的冷漠,多一點點的接納,或許能讓這個易燃易爆炸的世界,看起來沒那么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