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靜 編輯/紅拂女 曹樂溪
本文首發:娛樂資本論(yulezibenlun)
最近電視劇圈可真是火熱,《人民的名義》收視率單日破5%,播放量單天破9億;年度大劇《擇天記》和正午出品《外科風云》也剛剛上線,均是坊間熱劇。
但不可能所有劇都是大劇。一些中小成本瑪麗蘇劇,其實也在大劇圍攻之勢下沖出了一條血路,默默收割著流量。這些劇多半沒有一線明星卡司、豪華制作團隊,單集售價也很少超過2、300萬,主打的目標受眾更不是老少咸宜的大眾群體,但其也有自身生財之道。
會員拉新是一大法寶。《狐貍的夏天》上線6天播放量破3億,現在已經超5億,不少人還掰著手指等續集,第二季微博話題閱讀量高達4467萬;《惡魔少爺別吻我》播放量超10億,有著一批忠實受眾。娛樂資本論得知,《狐貍的夏天》會員拉新量達90萬,甚至超過了正午陽光的《如果蝸牛有愛情》。
再想想上月52城收視晚晚穩定在2%以上的《因為遇見你》,去年火爆一時的《微微一笑很傾城》《親愛的公主病》《我的奇妙男友》,現代瑪麗蘇劇成為了以小博大的典范。可能很多人都想問:這個世界是怎么了?“瑪麗蘇”怎么還沒過時、生生不息?
實際上,小娛發現,所謂的“瑪麗蘇劇”早已進階到了2.0階段,出現了口碑不高但話題度很高、商業價值也不錯的有趣反差,觀眾邊吐槽邊看,欲罷不能,俗稱“有毒”。
這些新式瑪麗蘇劇都毒在哪兒?吸金點又在哪兒?小娛采訪了一些“瑪麗蘇劇”的制片人,企圖為這一品類分析出供讀者吸取的“制勝法寶”。
瑪麗蘇劇的進階:反套路下的套路
剛知道《惡魔少爺別吻我》拍了網劇時,小娛是期待滿滿的,畢竟這年頭,如此具有千禧年代復古臺劇感的瑪麗蘇劇并不那么常見。
看看女主名字:安初夏!再看看主角們的學校:斯蒂蘭學院!再看看設定:男主和女生接吻會過敏,但前兩集和女主兩次接吻都沒事,女主被迫以未婚妻的身份住進男主家但成了男主的女傭,堅強不屈的女主還收獲了包括男主在內3個帥哥的好感,蘇不蘇?就問你蘇不蘇?說到這,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起當初被《一起來看流星雨》支配的恐懼。可能接下來只好期待一下《龍日一你死定了》……
惡魔少爺別吻我
但這不是最狗血俗套的。《因為遇見你》,女主白蓮花玻璃心樂天派,卻被富二代看上,過程中被惡毒女二各種陷害,但她依然選擇原諒女二、最后理想愛情雙豐收的故事。該劇前三集就集齊了車禍失憶丟孩子等一系列狗血梗。但,人家最后收視率都破4%了。
其實,國產瑪麗蘇劇還是有一些長進的,慢慢有了“反套路”類型,而這種反套路通常是從人設入手。
《親愛的公主病》此前被盛譽“反套路”,簡單說屬于惡毒女配翻身做女主的故事,且集體拿錯劇本系列:女主是自帶官方吐槽靠看bl漫畫泄憤的刻薄白富美,女二是話永遠說不完整不知道哪里單純善良白蓮花,男主是完全不知道為什么打工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只對女主真暖的暖男,男二是敲三角鐵進樂團的霸道總裁。不過后來人設開始崩塌,毒性也消退不少……
總而言之,就是人設和故事走向永遠成謎、讓你猜不到也摸不著,就這樣跌入創作者設下的“陷♂阱♀”。
《狐貍的夏天》人設脫離了傻白甜女主和無所不能霸道總裁,雖然略“玄幻”,但蠻有反差感:女主有仇必報、靠說謊解決問題、套路深,無賴但有點可愛;男主是“人肉測謊儀”+高強度潔癖,女主一說謊就流淚,處處被女主虐,還總是口嫌體正直。
不過反套路下其實是更深的套路。《狐貍的夏天》有一個特點就是套路和反套路夾雜,比如,女主和男二是初戀,但男二奶奶嫌棄女主家庭,給女主錢讓她離開男二,這真的是太俗套了吧!然而,接下來轉手給你一個反套路:
是的,你沒看錯,這就是如今少女們甚至少男們的觀劇口味,且配合彈幕食用更佳。
據《惡魔少爺別吻我》出品方之一芭樂傳媒副總劉冰說,播出平臺后臺數據顯示, 該劇觀看人群中24歲以下的占到70%以上。有第三方數據監測機構結果提到,網絡劇有效播放排行榜上,《狐貍的夏天》以14.06%的市占率蟬聯榜首。《狐貍的夏天》出品方之一的康曦影業CEO王小康則告訴小娛,后臺數據顯示該劇還有相當一部分男性觀眾,并且會員拉新已經超過90萬,超過同是會員劇的《如果蝸牛有愛情》的70多萬。
除了會員拉新可觀,這些瑪麗蘇劇的盈利狀況也算是以小博大的典型。據王小康介紹,《狐貍的夏天》投資5000萬,屬于中小成本,但目前已經是一倍利潤,接下來還將在5月份登陸衛視,是先網后臺的又一成功案例。另外,《狐貍的夏天》原著小說還未上市,官方預定的人數也超過了1200人。
會員拉新90萬,盈利100%,
瑪麗蘇劇的毒性在哪兒?
前些天,小娛的一位90后業界朋友在看《狐貍的夏天》,一言不合就氣得不行,“臥槽,這女主被說抄襲都不吭一聲的嗎?”“有人打你耳光,罵你老娘,居然能忍啊!”“這部劇干脆叫回憶殺得了”……
但看著看著她就不由自主開了會員,兩天看完了全季,還竊喜會員期限剛好可以等著看第二季。
不過她也不是一直在吐槽,大多數都是少女心在冒泡,“女主真的太可愛了嚶嚶嚶”“到底啥時候親親啊”“國家欠我一個好鄰居”。這是典型的“瑪麗蘇中毒綜合癥”,代入感強烈,常義憤填膺,又沉迷于觀劇帶來的自我滿足。
中國的瑪麗蘇劇一向被詬病劇情懸浮、邏輯不通、毫無營養,相比韓劇來說又在制作、演技、創意等方面落后不少,顯然觀眾對此也有明確認知。既然如此,為何還有那么多人對其欲罷不能甚至愿意為其掏荷包呢?
影視作品的存在,其中一個功能就是為普通人白日造夢,而瑪麗蘇把為女性造夢發揮到了極致。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瑪麗蘇劇的流行與當前社會流行思潮有關,這類劇可以為都市里苦悶的年輕白領或校園里前途迷茫的大中學生提供欲望的虛擬滿足和遺憾的心理補償。它們緊緊抓住了普通人渴望浪漫和逆襲的潛意識,可以將自己投射到男主角或女主角身上,享受虛擬的快感。
圖片來源見Logo
在這個階層逐漸固化流動逐漸困難的時代,這樣輕而易舉的翻身簡直符合大多數人的意淫,自然也容易產生代入和共鳴。
從市場角度上來看,生活已經如此艱難,在看多了《人民的名義》等現實題材劇后,年輕女性們也難免想放松一下,看看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戲碼。康曦影業CEO王小康認為,大IP劇和品質正劇就像是飯桌上的主菜和硬菜,輕松可口的瑪麗蘇劇就像調味菜,也是不可或缺的。
心理需求造就了市場需求,所以才會有“沒有人永遠17歲,但永遠有人17歲”的說法。
而瑪麗蘇劇只要做好前期預設,讓“毒性”順利蔓延、擴大受眾群,就能輕松轉化為收益。于是,瑪麗蘇劇漸漸成為視頻網站吸收會員的利器。打開各家VIP劇頁面,專注談戀愛的瑪麗蘇劇很多都是會員專屬。騰訊有《狐貍的夏天》《惡魔少爺別吻我》;愛奇藝有《秘果》《霸道總裁的野蠻女友》;搜狐有《親愛的公主病》等。
在劇評人梅子笑看來,成功的瑪麗蘇劇主要能夠做到和視頻網站的受眾契合,憑借二次元和網感擊中受眾的羞恥感。
少女心帶來瑪麗蘇劇紅利,
極致才能撬動分眾里的大眾
“要么特別高級,要么特別瑪麗蘇,都能火,最怕中不溜。”華策制片人戴璐最近正在做青春劇《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她認為雖然瑪麗蘇劇和青春劇并不一樣,但共通的是做好少女心。少女心能帶來紅利,但只有做到極致才能撬動分眾里的大眾。
而現實是,主流的國劇市場是缺乏瑪麗蘇劇為少女們造夢的。“造夢是離地三尺,這種戲在中國并不多,大家都在講作品要接地氣、有營養、有意義,這是主流。但是我們就想做非主流的,拍能夠造夢的,給年輕人想象空間的。”康曦影業王小康說。
確實,這么明目張膽的瑪麗蘇,那就是市場空白啊,其中《微微一笑很傾城》《狐貍的夏天》《我的奇妙男友》算是公眾認知度較高的,但不可否認質量也有很大提升空間。觀眾邊吐槽邊看,除了“有毒”,或許也是因這一類作品的稀缺帶來的前期紅利。
但隨著這一類劇越來越多,前期紅利消退,觀眾對于劇集本身質量的要求會更高,瑪麗蘇劇應如何再進階?娛樂資本論和幾位業內人士交流后認識到這么幾點:
人設與人物是基礎
編劇汪海林說過一句話,“文學作品就是觀念不重要,人物形象更重要,人物成了,作品就成了。”
這對瑪麗蘇尤其適用。如果角色塑造得好,豐滿又有魅力,人設能夠立住,完全可以讓人覺得“這個角色我喜歡,所以不是蘇”,削弱觀眾對瑪麗蘇的不適感。而人設新穎、反套路是絕對的加分項,這對于項目成敗來說影響重大。
動圖
吳倩、譚松韻等演員也為劇增色不少
與其說大家討厭瑪麗蘇,不如說是對惡俗劇情、上帝視角、人物及其過分的主角光環、作者自戀心態和三觀不正的厭惡。蘇文不一定是爛文,但是蘇文中確實有一大部分的爛文。這是因為瑪麗蘇的本質就是作者本人在一場“美夢”中的自我替身,若將帶有強烈主觀感覺與自我意識的“我”作為主體進入故事本身,就很難寫出“我”這個角色全方位的個性,尤其是缺點的塑造。這樣的角色沒有任何緩沖地帶,非常容易成為王婆賣瓜,淪為徹底的、自娛自樂的產物。
動圖
男女主感情線的發展是關鍵要素
《狐貍的夏天》編劇沈滄眉認為在一段愛情關系里,男女主愛上彼此的過程永遠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而少女心體現在他們的互動里。
“我在創作的時候,有拉過一條非常細致的男女主情感線:劇情里一切的作用力、情節點全都坐實到了這條線上,把談戀愛的過程盡最大可能的延續;在故事的節奏上也秉承一個原則:沒有事件的地方寫出心理,沒有激情的地方寫出情緒,如果不能讓每一場戲都吸引觀眾,就在人物的臺詞方面下功夫、盡量不說水詞、讓每一句對白都新鮮有趣。”
潔癖男主用馬桶刷給女主洗澡
理論上來說,如果選擇看這類瑪麗蘇劇,一般都是基于對自我欲望尤其是愛情欲望的滿足,那么對于這類觀眾來說,她們最在乎的就是能否戳中少女心,由此外化為喜歡看互動。所以無論是韓劇還是國產瑪麗蘇,彈幕里不變的一句都是“我只想看他倆好好談戀愛”,還有不少人專門去看男女主cut。
另外,礙于行業里是按照集數賣劇,所以通常劇都會多多少少有些劇情注水和節奏拖沓,要不就是增加支線劇情,要不就是各種回憶。《狐貍的夏天》第一季就有大量的回憶殺,被網友吐槽不少。不過王小康透露第二季會刪掉類似戲份,追劇的朋友可以監督一下哦。
在該做夢的年紀可以好好做夢,但應該現實的年紀就學會現實。沈滄眉說,“不能35歲后還等著霸道總裁來拯救你,所有電視劇本質上都不是真實生活,《狐貍的夏天》不是,《歡樂頌》不是,《人民的名義》也不是。”
排版/小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