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彈專家,炸彈狂人。四年前,劉德華在《風暴》中炸毀中環;四年后,紅磡隧道又成劉德華的新戰場。
4月28號上映的《拆彈專家》領跑“五·一”檔,上映4天票房破2億,截止5月2日下午16:00,收獲票房2.30億。
《拆彈專家》上映之后票房成績不俗,口碑上也收獲了觀眾的支持。
劉德華本人也對觀眾表示感謝。(盡管聲音有點沙啞,但還是蠻好聽喲)
有觀眾認為,《拆彈專家》是今年上半年看到的質量最上乘的香港電影。
對此,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洪帆在《今日影評》中表示,能否稱得上質量上乘還不太好說,但至少對于普通觀眾來說,電影沒有特別大的漏洞。
《拆彈專家》并不是以邏輯推敲的嚴謹來取勝的,導演邱禮濤的構思就是通過視覺上的大場面,來吸引觀眾。
這個大場面,自然就是——炸隧道。
影片最后大概有三四十分鐘都在講炸隧道的各種細節。爆炸之前的對峙情緒,影片的戲劇張力處理得非常好,場面設計、動作設計完成度非常高,并不輸一般的好萊塢電影。
但也正是因為導演的目的非常清晰,所以,在人物設置上則非常簡單,甚至有一些生硬。
比如影片中劉德華和宋佳的情感線:很俗套。
導演非常了解觀眾,明白觀眾需要什么。
一個年輕的警察渾身綁滿炸藥從紅磡隧道走出來,劉德華想要去解救。但他繞著小警察轉兩圈之后發現自己無從下手。
于是,劉德華只能告訴小警察,作為警察他有自己的職責,要遠離人群,遠離車群,把傷亡降到最低。(不少人因這位小警察的犧牲而淚流滿臉,而演員蔡瀚億也因這部戲走紅了喲)
△ 蔡瀚億的感謝信
是的,很絕望。
但事實就是這樣。
洪帆在《今日影評》中表示,邱禮濤的這一筆寫得非常狠。他把影片中殘酷的一面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了觀眾面前。
而影片的結尾,拆彈專家、港式英雄劉德華解除爆炸危機之時,不得不做出了自我犧牲,這一點也是邱禮濤重口味、暴力、兇狠風格的一種體現,畢竟他的代表作,總是恐怖片。
洪帆認為,按照一般商業片的套路,在特別特別危險的時候,會犧牲一個重要的配角,而自帶主角光環的英雄不死。
可是《拆彈專家》的結局,英雄式的人物劉德華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拯救了所有人。
洪帆在《今日影評》中表示,這樣悲劇英雄的設置其實有一點反英雄主義。不過,可能從《無間道》開始,香港電影一直彌漫的這樣的情緒。觀眾可能也會更喜歡這樣的情緒,更愿意看到這樣的悲劇英雄。
《拆彈專家》里不斷出現“我是警察”或者“你是警察”的臺詞,不斷地在提醒每個人自己的職責,同時也在強調,正邪的對立關系。
這臺詞讓人覺得似曾相識,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無間道》中的警匪關系。
《無間道》之后,香港的警匪片特別愛寫臥底,都在寫亦正亦邪、善惡難辨的形象。
動圖
△ 《無間道》
此前,《無間道》系列、《竊聽風云》系列、《非凡任務》編劇莊文強曾做客《今日影評》,講述了編劇和編劇筆下的臥底人物的關系。今日影評|莊文強:“編劇其實像臥底,永遠在黑暗的角落里。”
但劉德華是絕對正面的警察形象。《拆彈專家》回到了一種傳統的、浪漫主義的英雄形象了。從這一點來說,《拆彈專家》是香港某種警匪片傳統的回歸。
動圖
香港電影里的警察,無論是周星弛和張學友的《咖喱辣椒》還是成龍的《新警察故事》,都不是超人的形象,但是他們總有人性特別光彩的一面。
香港電影中非常講究人物的職業身份,洪帆在《今日影評》中認為,這是香港電影非常有特色的部分。
香港電影會從好萊塢“偷”電影、“偷”橋段,然后會加入所謂的“香港精神”。比如,市井文化氣息,普通老百姓的小奸小壞。
香港電影人去拍電影會表示,首先要對得起老板,其次要對得起觀眾,最后要對得起自己。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一種職業精神。
動圖
△ 《咖喱辣椒》
動圖
△ 《新警察故事》
洪帆認為,《拆彈專家》可以稱之為一部中等商業片——中等制作的成本,商業性和藝術性偏中庸之道。
這種影片有缺點,但是對于電影市場來說,它能保證質量,因為任何一部好的商業片,或者好的藝術片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對于整個電影市場來說,是需要大量中等電影的。
動圖
身兼主演、制片人、全能監制的劉德華,會在《拆彈專家》中展現多少的個人風格?(八哥此前盤點過劉德華的各種銀幕形象喲,哪種最是你的愛?)今日影評|炸裂的一億港幣。
四年前的中環爆炸,和四年后的紅磡隧道爆炸,哪一場營救更驚心動魄?
《拆彈專家》為何能夠點燃“五·一”檔,又如何做到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呢?
5月2日(周二)21:52,《今日影評》邀請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洪帆,帶您細細品味《拆彈專家》里的精雕細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