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電影團與影迷見面,獲贈熊貓形狀的禮物。李樺君攝
在金磚電影節期間,一提起俄羅斯電影,來自俄羅斯的經典老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辦公室的故事》,絕對能讓不少成都市民在回憶中陷入感動。
6月25日,2017中國成都·金磚國家電影節開幕第3天,6部優秀的俄羅斯電影陸續在成都6大影城上映,其中不僅有中國觀眾非常熟悉的經典影片,還有參賽影片《潘菲洛夫28勇士》《僧侶與魔鬼》,以及2016年上映的青春片《好男孩》、喜劇《村莊里的燈火》,戰爭、喜劇、愛情、倫理等多種元素一一呈現,讓觀眾在家門口領略“戰斗民族”的多元文化。
方便 家門口看俄國電影
作為中國觀眾最熟悉的俄羅斯電影,1972年版《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感動了一代代中國影迷。這部電影改編自作家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說,內容取自一個真實事件,講述了二戰期間,俄羅斯西北部一個小村莊里的一場驚心動魄、激烈殘酷的阻擊戰的故事。
在成都UA國際金融中心影城,容納200人的放映廳座無虛席,不少中年人趕來買票懷舊。大銀幕上播放的是186分鐘無刪減原聲版,極大地滿足了影迷的視聽需求。
除此之外,其他影片也從不同角度詮釋了俄羅斯文化。導演尼古拉·多斯塔爾介紹,《僧侶與魔鬼》的靈感來源于一個古老的俄國寓言故事,同時也是個超自然事件,修道院的僧侶堅守精神信念,抵擋住了惡魔的誘惑。安德烈·謝羅帕在《潘菲洛夫28勇士》一片中集導演、制片、編劇于一身,講述了28個勇士在莫斯科保衛戰中奮勇殺敵的故事。《好男孩》則將目光聚焦在小學生上,愛上英語老師、目睹有人縱火、父子關系失衡等等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事情接連發生,用喜劇將人性的弱點暴露無遺。
傳統 拍攝少用電腦特效
俄羅斯代表團團長、俄羅斯電影與科學學院執行總監鮑里斯·馬斯塔拉勒、“熊貓獎”俄羅斯評委謝爾蓋·莫克里茨基攜參賽參展電影主創人員亮相影迷見面會。影片播放之前,他們大方分享電影拍攝幕后的花絮,希望用電影打破語言和文化的障礙與中國觀眾交流。
被問及電影該如何在藝術和商業之間尋求平衡時,鮑里斯無奈地笑了笑說“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但確實很難找到平衡”。他介紹了俄國電影人所面臨的國情,拍攝經費主要來自政府投資,商業投資的份額非常少,制片商不得不用很少的資金來拍出質量上乘、觀眾認可的電影,實際上難度很大。
采訪過程中,俄國電影人多次提到“傳統”一詞,無論是他們擅長的戰爭、愛情題材,還是最近涌現出的青春、幽默元素,他們在拍攝方式、表達手法上盡量與傳統保持一致,鮑里斯強調說“俄國電影不像好萊塢大片那樣商業化,我們更關注人性,堅持用傳統手法拍攝”。
熟悉 最喜歡熊貓和成龍
一提到中國電影,俄羅斯代表團的成員們非常興奮,他們紛紛表示,中國電影影響了很多代俄羅斯人。安德烈從小就喜歡看中國電影,他最喜歡的中國影星是成龍,最愛看的中國電影是《功夫》,“我們特別喜歡講中國文化、展示中國功夫的電影,成龍和李小龍都很棒。”
此外,張藝謀、周潤發等中國電影人的名字也是俄羅斯觀眾耳熟能詳的。《好男孩》中的女演員愛麗·德尼索娃最喜歡的中國電影人是張藝謀:“我覺得他是個很專業的導演,他的很多部電影我都找來觀看,我留意到這次金磚電影節期間,他在1992年拍攝的經典老片《秋菊打官司》也要重映,特意走進影院支持。”
鮑里斯表示,俄羅斯電影在此次金磚國家電影節上展示了俄羅斯的靈魂和精神,通過電影節的平臺,促進金磚五國之間的電影交流,“我們雖然講不同的語言,但是電影是一種不需要翻譯都能互相理解的語言,希望有更多的中國電影走進俄羅斯上映。”
當天下午,金磚電影節組委會組織了一場文化體驗活動,邀請五國電影人走進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和圓圓滾滾互動。不少電影人第一次見到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本尊,激動地掏出手機拍照錄像,還買了一堆熊貓形狀的玩偶和文創產品,“下一部電影就拍大熊貓吧”,參觀過程中,不少電影人萌生了這一念頭。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楊帆曾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