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底,由美國著名導演諾蘭執導的戰爭驚悚電影《敦刻爾克》,就要在美國上映,而中國也很有可能引進此片。作為《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著名電影的導演,諾蘭在中國也有相當的號召力。再加上戰爭場面的烘托,估計會有不少軍迷會到電影院捧場。
雖然諾蘭宣稱這部總投資高達1億美金的《敦刻爾克》不是一部戰爭電影,而是一部“不著重于戰爭血腥”的懸疑電影,但這位名導對于這一二戰中史詩般的撤退行動,卻仍然高度追求電影對歷史的真實反映。例如以真實的二戰戰艦來拍攝,包括法國海軍的驅逐艦馬耶-布雷澤,劇組甚至花費了500萬美元購入一架德國復古二戰飛機。
《敦刻爾克》劇照
這種做法如果放在中國,估計會博得一片掌聲,因為中國擁有太多不顧史實,真實性無限接近于零的歷史神劇。諾蘭這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怎么也得上《人民日報》大書特書一番。然而在美國情況卻并不是這么回事。在Youtube上放出最新的預告片之后,已經引發了8萬多條討論。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爭論,是政治正確擁護者和歷史真實愛好者的大論戰。更耐人尋味的是,隨著爭論的不斷加劇,各方已經不再追求歷史的準確性,而是陷入了政治正確的大漩渦。
例如媒體報道,很多美國人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將不會去看諾蘭的新電影,因為這部電影實在是“太白了”(意指電影中都是白人男演員)這明顯與美國的多元化政策相抵觸。這里我們不妨看一些典型的批評:
網名“Yasmin Salahuddin”認為:《敦刻爾克》不過就是把一堆白人英國演員放在一起而已。
網名“Steph | Runs Trails”認為:我看了《敦刻爾克》之后啥感覺?就是一群白人混蛋演的無聊電影。
網名“Mike Eisenberg”認為:那些詆毀女性導演和女權電影的人,肯定是《敦刻爾克》的熱心觀眾,因為這部片子里只有白人男性。
電影中確實是一堆白人,但歷史就是如此。
這些只是一些批評言論的典型代表。很多擁護政治正確的美國觀眾不看這次戰役在二戰中的重大作用,不看溫斯頓·邱吉爾的著名演講,也不看這些二戰年輕人如何與納粹斗爭,他們關心的只有一個問題:為什么這部電影里面沒有黑人演員、沒有拉丁裔演員、沒有亞裔演員。而且諾蘭的電影更是得罪了女權主義者,因為根本就沒有女主角。不過相對于《神奇女俠》之中女神在一戰前線玩盾牌,到底哪一種才是真實,明眼人一看便知。
盡管中國和敦刻爾克撤退沒多大關系,但是中國軍迷都明白基本的戰役史實。因為當時撤退的英法兩國軍隊,絕大部分就是白人。而有色人種在當時的美英法等西方國家軍隊,還是占極少數,根本無法構成電影的敘事主體。但是這點淺顯的道理,一些不懂歷史的美國政治正確擁護者,卻根本看不到,真是咄咄怪事。按照這個標準,湯姆·克魯斯主演的刺殺希特勒的電影《女武神》就更應該口誅筆伐,因為全片也是白人男演員表演。但是你能從德國軍隊找到黑人士兵嗎?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圖為歷史上從敦刻爾克返回的英軍士兵和女朋友親吻的照片。不過諾蘭這部電影,連女主角都沒有。
看來無論從特朗普的當選還是一部普通的電影,都可以發現美國國內政治正確的爭論,遠比我們中國人想象的要嚴重。這已經超出了文化和輿論的范疇,而逐漸成為站隊的標準和黨同伐異的工具。中國應該對美國政治正確想象進行深入的研究,這一方面可以避免掉入同樣的陷阱,另外可以抓住機會某些情況下還能利用這種分歧來為我所用。
《神奇女俠》倒是宣揚了女權主義,但卻是徹頭徹尾的扯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