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搭上高鐵,開進了全民炒股的時代,比它速度還快的,是電影票房,《速度與激情7》搭上了火箭,且絲毫沒有放緩的節奏。
《速7》到底有多快?午夜場拿到了破紀錄的5030萬票房,接下來12小時1億,16小時2億,20小時3億,5天lO億,8天15億,現已順利沖破20億大關,解開進口大片不能過20億的魔咒。
高票房和主演保羅沃克的離世,讓《速7》成為了現象級電影,一個月的檔期很快過去,除了一長串的票房數字,電影應該留給我們更多的是思考。
首先是《速7》為啥能這么賣座?這是一部中規中矩爆米花電影,在好萊塢大片中甚至談不上有多出色,單薄的劇情填充一流的視效,再加入感情元素和定格及慢鏡呈現的養眼比基尼,構成了標準的好萊塢流水線電影,結尾毫無意外的致敬保羅沃克,賺取觀眾不少眼淚。影片受歡迎,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前面六部打下堅實的基礎,積累大量粉絲,而保羅沃克離世無疑給這把大火加了一把柴,緬懷情節讓看電影這件事多了一種儀式感:檔期選擇也很關鍵,《速7》沒有選擇熱門的五一檔、暑期檔,而是插到了4月份的空檔里,這是一個電影人都嫌棄的檔期,認為自己的電影在這個淡季上映很難賣座,事實證明檔期并不是電影成敗的決定性因素:畫面上,讓跑車掛起降落傘,真正飛了起來,這種設計雖不科學,卻也超脫了凡人的想象力。
換一個角度,《速7》再次試探了內地電影市場的容量。今年還有很多大片排隊等著上映,《速7》單日4億票房會很快被刷新,如果按照這個峰值來估算全年的票房,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更何況,電影院的數量還在不斷的增加中。因此,與其說是《速7》讓中國的電影市場火爆起來,倒不如說是中國的電影市場成就了《速7》,接下來的《復仇者聯盟2》等大片將繼續票房高歌,至此我們也要面對一個現實問題,這么好的市場,不能總讓進口電影巧取豪奪,國產片也要加把勁兒。溫子仁一直拍小成本的恐怖片,《速7》顯然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整個團隊的成果,是好萊塢完善制作鏈條的價值體現,而這一塊恰好是我們缺乏的,導演中心制很難保證電影的質量,更何況是一部超級大制作。崗位的后繼無人和制作環節的薄弱,讓觀眾覺得兩岸電影越來越乏善可陳,也讓剛剛結束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顯得缺乏說服力,《黃金時代》成了不得不選的最大贏家,兩岸合拍片包攬了過半獎項,香港本土電影黯然失色。香港的電影人走進合拍片的大時代,和內地制作班底一起提振國產電影,這很值得關注,這一期編輯部參與了兩次探班,采訪了著名攝影師黃永恒,讓他們分享創作經驗給讀者。
接下來的大片紛至沓來,勢必催生更多的新影城,希望這期的影院時空,能給這個勢頭降降溫,投資越來越高、成本回收周期越來越長、影院日益密集帶來了更大的競爭壓力,第三方電商的沖擊,讓影院經營者開始覺得缺乏安全感,選址、硬件、服務、運營,每一環都要下功夫,坐著掙錢的日子一去不返,經營好一家影院,需要花更多的心思。我們每一期都會找一家影城分享經驗,力求讓這本雜志成為影院經營者的交流平臺,如果恰好你是影城的經營者,也歡迎和我們聯系,把成功經驗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