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之前,和主控電影《摔跤吧!爸爸》在國內上映的朋友在群里聊到這部電影,大家先是給片名提建議,“角斗俏佳人”、“老爸過肩摔”……跳出來很多不乏賣點的片名,接著聊到票房預期,幾乎所有人都沉默了。不是不好預測,而是都不忍心說出估算的數字,在這之前,上一部登陸內地大銀幕的《腦殘粉》只有不到200萬票房,而號稱印度最大制作的《巴霍巴利王》不到1000萬票房,在我的印象中,票房最高的印度片是拿到奧斯卡多項大獎的《貧民富翁》,也只有5400萬。《摔跤吧!爸爸》作為一部體育題材的印度片,很難被人看好。
結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截止到5月21號,上映超過半個月的《摔跤吧!爸爸》拿到超過7.4億票房,并且排片比、上座率等數據都占據榜首,中國超過印度本土,成為這部電影最大的票倉。而《摔跤吧!爸爸》贏的不只是票房。
《摔跤吧!爸爸》不但滅掉所有同檔期的國產電影,還打贏了包括《銀河護衛隊2》在內的三部好萊塢進口片,它除了贏了票房也贏了市場。《摔跤吧!爸爸》雖以摔跤比賽為主題,但親情和勵志才是深層次的主旨,這兩點深受觀眾喜愛,最大限度的引起了共鳴;而從近兩年的表現來看,除巨型IP外,觀眾對好萊塢的特效開始審美疲勞,逐漸開始注重劇情和整體的成片質量,這對于國產電影是利好,畢竟我們最擅長的就是講故事,相信未來國產電影和進口片的占比將會逐漸拉大。《摔跤吧!爸爸》受到國人熱捧釋放出了積極的信號,中國觀眾對載歌載舞的印度片接受程度大幅提升,其實印度也是電影生產大國,以后他們登陸中國銀幕會變得更有信心。
另外,《摔跤吧!爸爸》的成功也證明了真正優秀的電影就會有與其成正比的票房。特別是對于中國的小成本電影是很好的啟示。在這之前,經常聽到中國的電影市場沒有給小成本電影、特別是文藝片生存土壤的論調,甚至方勵為了《百鳥朝鳳》的票房下跪,但觀眾不買賬是不是應該找找自己的原因?你的作品真的足夠優秀嗎?
贏了票房、贏了好萊塢、贏得了觀眾的支持之后,順便也贏了中國最大的院線。萬達和華誼兄弟之爭由來已久,去年《我不是潘金蓮》得不到排片,氣急敗壞的馮小剛微博公開控訴萬達。這一次面對《摔跤吧!爸爸》,萬達院線也只能有由首周的每天一場,增加到多場。當然,這只是個例,萬達的買買買讓它在產值不算大的電影行業里成了龍頭老大,希望他們能拿出應有的姿態,對電影有使命感對觀眾有責任感,能依照市場規律理性排片。
而最近國產片的表現也不遑多讓,雖有珠玉在前,改編東野圭吾小說的《嫌疑人X的獻身》還是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并拿到了4億票房,我們請到了蘇有朋來談一下漫長且艱辛的創作歷程;另外我們又找到了陳可辛,他這幾年開始力推新人,去年的《七月與安生》和今年的《喜歡你》都啟用新導演,也都有非常不錯的成績,如何才能做一個合格的監制?聽下陳可辛怎么說。
馬上六月份要迎來上海電影節和上海電影設備展,我們和往年一樣會去參加,歡迎大家在展會期間來我們展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