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電影《太行山上》與《血戰鋼鋸嶺》的傳播比較

      電影
      電影評介
      2017年08月21日 09:01

      電影《血戰鋼鋸嶺》中的畫面.-昱弟說歷史丨 血戰鋼鋸嶺 背后的故事

      劉義軍

      電影《太行山上》是中國著名的抗日藝術作品,自2005年上映以來在中國產生較大影響力和傳播力;《血戰鋼鋸嶺》是美國著名的抗日藝術作品,自2016年上映以來在世界觀眾中產生很強的影響力和消費力。從兩部藝術作品的傳播效果比較來看,中國抗日電影只對中國觀眾產生影響力,而美國的抗日電影卻在世界產生影響力,觀眾甚至錯覺為美國是打敗日本侵略軍的主力量。為何同是抗日經典故事,在世界觀眾產生不同影響力與傳播力,這值得深刻反思與借鑒學習。中美兩部電影在故事敘述、人物塑造、戰爭場景與價值宣傳等方面各有千秋,比較兩部作品,對傳播人類正義價值、弘揚抗日精神、銘記抗日英雄人物、提升藝術質量等具有重要意義。

      人類進入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時代以來,因為資本利益、地理資源、民族沖突與文化異同等要素的激烈爭奪,戰爭更加大規模化,殺傷力更強,血腥更慘烈,人性貪婪丑惡暴露無遺。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深刻論述道:“資產階級,由于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于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它迫使它們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謂文明,即變成資產者。一句話,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1]人類從封建時代轉向資本主義時代,戰爭與掠奪、爭斗與糾紛、擴張與侵略成為司空見慣的事件,歐美列強與亞洲日本是這場持久爭斗的掠奪者、受益者與主導者,源源不斷從世界各地掠奪資源、割地賠款與人力勞動,而日本卻把侵略掠奪之手伸向中國以及東亞國家,這場曠古瘋狂無恥的侵略行為,不僅加害了中國的苦難深淵,最終日本也遭受原子彈的惡報轟炸,而電影《太行山上》與《血戰鋼鋸嶺》正是中美抗日故事的經典再現。

      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晚清帝國,中國在封建制度的道路上越走越集權專制與封閉保守,古老的中國從康乾盛世急速轉入衰亡期,而此時西方正推進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資產階級改革運動正如火如荼進行,世界正發生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巨變,而慈禧與晚晴統治階層對工業革命與資產階級改革聽而不聞與視而不見。“面對新的文化與制度,它既無招架之功,也無還手之力,還沒有自救之路。于是武昌起義第一槍,就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2]在漫長的封建歷史進程中,中國深刻影響日本的方方面面,成為模仿學習中國文化與政治制度的標兵,“當中國文化的黃金時代,日本地面還是穴居野外的生蕃,便是他所謂天孫民族的這個階段,還不知是在何處。然而中國文化輸入日本而后,不過經過一千幾百年,他便造成了日本民族的統一。如果把一個日本三島,當成一個世界來看,就是已經造就了一個大同的文化,而旁邊的中國民族,一天比一天墮落。”[3]近現代之后,中國的腐朽衰落與日本明治維新的變革成功,明治天皇及領導下的軍政統治集團暴露出狼子野心,毫無感恩之心和仁義之意,對中國悍然發動中日甲午戰爭,對中國戰敗后提出割地賠款的貪婪狠勁,日本比歐美列強和沙皇俄國還要兇殘狠毒,自此中日進入長達50年的戰爭交鋒期,至今冤仇難解,更有升級激化趨勢。

      一、 主題敘事比較

      中日甲午戰爭后,日本一直覬覦中國東北與華夏大地,明治天皇去世后,經歷短暫動蕩后進入裕仁天皇時代。裕仁天皇即位后,領導軍政集團抓緊備戰,快速踏進軍國主義擴張行為和侵略步伐,以朝鮮半島為跳板,進軍中國東北,進而侵吞整個中國,日本對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至今深刻影響中日兩國關系走向和民眾情緒,也改變了亞洲與世界的政治格局。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日本多年謀劃侵吞中國的軍國主義野心昭然若揭,直到1945年,中國進入長達14年的抗戰期,中國是抗擊日本法西斯帝國的東方主戰場,這是世界歷史事實,不容爭論質疑。多年來,西方媒介更多傳播歐美抗擊德意法西斯的歷史故事與英雄人物,傳播歐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忽略淡忘與緘默不提中國對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歷史貢獻,這是歷史健忘癥與政治偏見癥。歐洲、蘇聯遭受德國和意大利的侵略,中國獨自遭受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對比兩個戰場的殺傷力與破壞力,中國承受的災難傷害比歐美要嚴重得多。多年來,日本政治集團與媒介傳播對侵華戰爭輕描淡寫并狡辯否認,日本政治勢力與右翼分子妄圖美化戰爭侵略罪行,中國人民絕不答應,世界正義人民也不答應。西方媒介傳播對人類價值塑造的錯位缺位,這既有西方政治文化和媒介傳播的偏見因素,也有我們自身傳播因素。伴隨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更需有效傳播中國抗日故事,塑造好中國抗日的人物形象,精心制作好抗日文化產品,弘揚抗日精神,保持戰爭警惕,珍愛和平之光。

      電影《太行山上》通過宏大場景和精良制作的藝術,開創了中國抗日戰爭片的新風格,注重故事與人物細節,大膽吸納港臺日演員,改變傳統敘事方式,塑造經典人物形象,突出中國抗日戰爭的正義性、艱巨性和必勝性。《太行山上》突破傳統電影的價值傳播模式,大手筆投資與精心制作,通過不可辯駁的歷史事實、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經典的人物形象與悅人耳目的影像,深刻傳播了中國人民抗日精神,贏得中國觀眾好評。電影真實展現了八路軍的落后武器裝備,戰士們的鋒利大刀和磨損破損的老套筒槍,民兵崔隊長磨得寒光凜凜的紅纓標槍,指揮員用的破舊地圖,腰部系的破皮帶。影片中的大多數日本角色,盡可能由日本人來扮演,展現日本軍官的整齊軍裝、錚亮佩刀、精準勛略表、野餐飯盒,日本軍人的鋼盔、三八槍、大頭皮鞋,也都精工細做,鮮明突出日軍的現代性、團體性與戰斗性。比較中日兩支軍隊,日軍不僅武器裝備先進,軍訓更熟練更科學,軍隊戰斗力更兇猛有力。但共產黨堅強領導下的八路軍與廣大民眾,具有不畏強敵的精神氣概,軍民團結起來的無窮力量,精誠團結國民黨友軍,狠狠打擊日偽軍,從平型關大捷到阿部規秀的瞬亡,從游擊戰到廣大民眾抗日的規模不斷壯大,這恰好證明中國抗日軍民精神的強大,充分說明中國民族精神的不斷覺醒。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由于美國的利益策略和地理優勢,長期在太平洋彼岸觀戰不入,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和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才被迫卷入這場世界大戰。從1931年到1942年的漫長抗擊11年,中國消耗了日本重大戰爭力量,美國最終竊取戰爭勝利果實。電影《血戰鋼鋸嶺》真實還原了沖繩戰役的宏大戰爭慘景,注重挖掘故事的點滴細節。影片中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呼嘯速過的子彈聲與呼叫吶喊的救命聲匯聚一起,宏大慘烈的戰斗規模,焦土上橫尸遍野,充分展現戰爭的血腥味與殘酷性。影片展現了導演吉布森的獨特創作風格,不僅有宏大的戰爭場面,還有無法割舍的親情、浪漫忠貞的愛情,更有對戰爭勝利的堅定篤信。在故事開始敘述時顯得親切平和,逐漸引入戲劇高潮,直到戰爭場面的激烈交鋒,戰爭型影片中融入親情愛情更能增加觀賞點與消費點,也更符合當下觀眾的心理期待。如果說中日兩軍的武器裝備與作戰訓練差距大,但在美日兩軍之間,日本沒有武器裝備與團隊戰斗優勢,只能負隅頑抗與同歸于盡,直到日本戰敗投降,最終美國主導《波茨坦公告》而獨吞抗日勝利果實。

      在工業化和信息化時代,美國更善于運用電影藝術與信息傳播技術,深刻形象描繪美國抗日的精彩故事,把美國裝扮成是打敗日本的核心力量,其本質是赤裸裸偷取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果實。“它只能以令人眼花繚亂的驚險打斗,一浪高過一浪的情節或是費用驚人的特技、神秘的宇宙空間、各種新奇的機器乃至形象怪異的不明生物,以及它們與壯麗的場面和各種笑料的混合使觀眾緊張、興奮或激動地透不過氣來,而迷失在其外在的壯觀之中。”[4]近現代以來,日本是軍國主義列強中對中國造成的傷害最深、侵略時間最久、破壞性最強的一個,雖然日本最后遭受了應有的正義懲罰,兩國戰爭引起的矛盾糾葛至今難解。中國在漫長抗日過程中消耗了日本軍力的核心力量,不論是戰爭規模、人力資本投入及地理空間侵占,中國都是被日本傷亡人數最多、耗費財物最大、侵占領土面積最廣的國家,這不需用抗日藝術作品來美化神化,而是任何人都不能改變的歷史事實。

      二、 人物形象比較傳播

      影片《太行山上》以朱德為主角,突出抓住朱德在民族危亡和戰爭的緊要關頭的大智大勇與大仁大義,對核心人物身上的沉穩性格、內斂情感、民族道義方面進行挖掘,歌頌了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是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反映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確性、艱巨性與挑戰性,表現了八路軍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成功塑造了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和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軍事家的光輝形象。導演吉布森擅長展現暴力的戰爭場面,并將恐怖片的元素融入傳統嚴肅戰爭片中,成為其招牌創作風格。電影《血戰鋼鋸嶺》主要歸功于影片杰出的后半段,也就是主角道斯參加沖繩戰役的精彩故事。近年來,中國播放的抗日神劇屢遭吐槽批評,原因是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的粗制濫造與庸俗媚俗,違背客觀的歷史事實和生活常識,藝術來源生活也要尊重生活。日本能夠侵略中國幾十年,那是因為有強大的綜合國力,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擁有訓練有素的軍隊與國民集體力量的強大推動,絕不是不堪一擊的潰敗軍隊,更不是懦弱無能的落后民族。“在等級制下他們可以表現得極為馴服,但決不會輕易服從來自上面的控制。他們盡管彬彬有禮,卻又傲慢不遜。他們可以接受軍隊所要求的盲從的紀律,但又桀驁不馴。”[5]兩部抗日電影,既不虛夸自己,也不矮化敵人,而是敢于刻畫日本軍人的訓練有素與指揮有方,中國軍人的英勇犧牲,美國軍人的個性風采,從而調動了觀眾的情感投入,從細節中刻畫人物,不臉譜化與模式化,從而拉近觀眾與戰爭人物之間的心靈距離。

      電影《太行山上》既塑造了朱德等經典人物形象,也塑造了眾多老百姓人物形象,中國抗日戰爭的成功,既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與國共團結合作,更有億萬民眾的流血犧牲。電影里的朱德,既大智大勇,敢于和日本軍、國民黨軍、日偽軍正面交鋒戰斗,危難時刻不怕困難與力挽狂瀾,又能吃苦耐勞與淡泊樸素,緊緊依靠廣大民眾與調動群眾的戰斗力量,體現人民將領愛人民的真誠情懷。影片里的國民黨軍官形象,有不怕日本的英勇派,也有缺乏信心定力的搖擺派,還有畏懼日本的投降派。影片敘述了各派力量抗日過程中的沖突交鋒,國民黨抗日的不堅定與搖擺性,八路軍武器裝備的落后散套,太行山人民的強大馳援,展現了中國抗日軍隊與國情勢力的復雜性、艱巨性與長期性。

      電影《血戰鋼鋸嶺》的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成長于退伍軍人家庭,父親沉醉酗酒,從小打罵孩子和母親,被第一次世界大戰傷害過,母親心性善良、篤信基督教。太平洋戰爭爆發后,道斯渴望參軍,希望保家衛國去實現軍醫的價值,其獨特個性與信念成為軍隊的奇葩,訓練堅決不拿槍,成為部隊訓練的累贅,多次被隊友鄙視暴打,但堅信軍醫不拿槍也能參軍救人,經過軍事法庭激勵辯論,最終被裁判軍醫道斯可不拿槍,這才幸運走上戰場。在美軍與日軍激烈交戰過程中,眾多美軍受傷與下山躲避,但道斯不怕流血犧牲,一次次躲過日軍的槍林彈雨,最終救下幾十名受傷戰友。當初暴打他的戰友,鄙視他的長官,對道斯英勇行為都刮目相看與感動萬分,道斯在激烈交鋒中不怕犧牲,展現大智大勇,最終和隊友一起克服困難,成功收復戰地與打敗日軍。影片的各種人物形象,沒有臉譜化與呆板化,而是塑造各色生動的個性特征,讓觀眾看到美國軍人個性與共性的融合展現。在日軍的強大對抗中,美軍也沒那么容易打敗日軍,充分刻畫這場戰爭的殘酷性與艱巨性,成功塑造了道斯獨特的英雄形象。

      影片主人公道斯的前段行為表面上看既不符合家人期望,也不符合熱念女友的心愿,入伍后的種種表現也不符合軍規紀律,開啟了主人公與影片其他人物的矛盾沖突,因而迅速調動觀眾的波瀾起伏與想象空間,經過家庭深入交流與戀人鼓勵,通過軍事法庭的激烈辯論與父母的現場訴說,最終幸運上戰場。在激烈交鋒的戰場上,當眾多戰友下山躲避日軍冷槍射殺時,道斯卻堅守戰場,用英勇行為證明了自己當初參軍不拿槍也能救死扶傷的堅定信念,讓眾多戰友刮目相看、心生敬意,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戰爭英雄。

      三、 價值觀念比較傳播

      不論是電影《太行山上》還是《血戰鋼鋸嶺》,都傳播了中美與日本血戰到底的勝利決心。當然也有所不同,《太行山上》既傳播中共領導抗日的堅決性與徹底性,也傳播了國民黨抗日的搖擺性與悲觀論,還有日偽軍的反面性。毛澤東說:“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日本敢于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克服了這一缺點,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面前,使它像一匹野牛沖入火陣,我們一聲喚也要把它嚇一大跳,這匹野牛非燒死不可。”[6]中國的國情是四分五裂,只有建立最堅定統一的組織力量,把四萬萬民眾力量有效聚合起來,完全能夠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歷史證明毛澤東判斷的科學性、正確性與遠見性。毛澤東說:“日本在中國抗戰的長期消耗下,它的經濟行將崩潰;在無數戰爭的消磨中,它的士氣行將頹靡。中國方面,則抗戰的潛伏力一天一天地奔騰高漲,大批的革命民眾不斷傾注到前線去,為自由而戰爭。所有這些因素和其他因素配合起來,就使我們能夠對日本占領地的堡壘和根據地,作最后的致命的攻擊,驅逐日本侵略軍出中國……亡國論者看敵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速勝論者看敵人如草芥,看自己如神物,這些都是錯誤的。我們的意見相反,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后的勝利是中國的。”[7]兩軍交戰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認清國情與敵情,才能打敗侵略者,毛澤東的持久論科學有力駁斥了速戰派、悲觀派與投降派。

      伴隨中國的復興崛起,日本與西方媒介正興起一股中國威脅論與國強必霸論的歪風思潮,面對種種不利于中國復興崛起的怪腔論調,我們必須據理力爭,善于傳播中國正能量。習近平總書記說:“面對侵略者,中華兒女不屈不撓、浴血奮戰,徹底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捍衛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發展的文明成果,捍衛了人類和平事業,鑄就了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這一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這一偉大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使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這一偉大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8]

      中國抗日電影沒有延續戰爭仇恨,而是警醒中國人民,更是告知世人,日本與歐美列強近現代以來發動的長期侵略戰爭,給世界造成的巨大傷害與深遠破壞,深刻影響人類關系走向,和平之光來之不易,今日世界仍不安全,不可麻痹大意。習近平總書記說:“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無論發展到哪一步,中國都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會把自身曾經經歷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中國人民將堅持同世界各國人民友好相處,堅決捍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努力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9]美國抗日電影突出傳播了它的國家精神,那就是不畏強敵與敢打勝仗的信念,特別是善于傳播美國價值觀,把美國價值觀與情節故事以及人物形象有機融合,悄無聲息地渲染了美利堅民族精神,因而得到了世界觀眾認可與熱情消費。

      四、 中國抗日電影的局限不足與美國藝術作品的神化批評

      中國抗日題材的電影不少,但成為世界經典影像的不多,這既有歷史與時代因素,還有導演、投資、演員與營銷等因素造成。不論是《太行山上》還是《血戰鋼鋸嶺》,都超越了近年來的抗日神劇,在中美對日作戰中,中美兩軍都付出了巨大代價,深刻遭遇日本軍人的血性屠殺與頑強戰斗,這種客觀事實的場景再現,既是對歷史事實的敘述,更是對藝術規律的尊重。日本是深受武士道文化影響的民族,其文化精神浸透在大和民族的骨子里,日本軍國主義用武士道精神浸染軍隊,極大增強了日本軍人的戰斗力與大和民族的凝聚力。日本軍民不是抗日神劇刻畫的虛幻離譜與不堪一擊——“武士道作為一個獨立的倫理準則也許會消失,但是它的威力應該不會從人間逝去。它的武勇以及文德的教誨作為體系也許會毀滅,但是它的光輝、光榮將會越過廢墟而永世長存。”[10]深受武士道影響的日本軍民,不是一盤散沙的集體,是一支戰斗勇猛與精于戰術的軍隊,是一個勤于學習與凝聚力強的現代民族,只有真正尊重對手與認識對手,才能戰勝對手與超越對手。

      電影《血戰鋼鋸嶺》故事節奏張弛有度,作品前段內容強調家庭之愛與戀人之愛,影片的后段內容極度渲染出飽含詩化的審美風格,在慘烈爭奪中努力營造出一份崇高美。全片成功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不是戰爭機器,渾然一體地展現出極為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影片雖然大篇幅渲染了極為慘烈血腥的戰斗場面,但同時擅長以細膩動人的鏡頭語言著重刻畫人物的心靈世界,展現出一個兇殘殺戮和拯救世界的現實圖景。在敘事風格方面,大場面與小細節有機融合,雙重風格交相輝映,共同營造出一份震撼人心的視覺沖擊和靈魂滌蕩。由于當時美國的綜合國力與中國的歷史處境,最終美國獨吞侵占抗日的勝利果實,因此多年來不論是美國還是歐洲影片,都淡化了中國在抗擊日本的主體力量,把美歐打扮成最大出力者、犧牲者與拯救者,這完全不符歷史事實。近現代以來,不論是日本還是歐美列強,他們雖有不少矛盾分歧,但在侵略控制中國利益問題上保持驚人一致,因為帝國列強從資本主義時代以來,其擴張野心與侵略本性不會改變,我們切莫被美國電影傳播的國家觀念所迷惑判斷力,對此必須批評與保持高度警惕,認清影片觀念傳播背后的歷史真相。

      在觀看美國抗日電影時,既要看充分肯定與虛心學習美國抗日電影的藝術審美性,對觀眾期待視野的細膩挖掘,對人物形象的經典刻畫,對故事情節的懸念敘述,對藝術精品的執著追求,其資本投資的大手筆與市場大營銷。我們更要擦亮眼睛,看清美國藝術觀念背后傳播的價值觀。美國的發家歷史、價值信念及行為作風深刻告誡世人,美國絕不是抗擊日本侵略的中堅力量,也不是拯救世界和平的警察,更不是愛心滿滿的世界天使,而是一個善于維護自身力量,堅定忠誠自己的國家利益,堅決維護自身民族的利益的帝國。

      新時代已開啟,我們必須拿出令人信服的藝術作品,善于敘述中國的抗日故事,精心刻畫中國的抗日人物,極力渲染中華民族的抗日力量,藝術傳播中國維護亞洲與世界和平的價值觀,藝術傳播中國的優秀藝術作品,藝術傳播貢獻世界的強大正能量,這才是立足之本與發展之道。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4.

      [2]易中天.帝國的終結: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批判[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4:7.

      [3]戴季陶.日本論[M].立剛,譯.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343.

      [4]胡克.當代電影理論文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0:396.

      [5](美)本尼迪克特.菊與刀[M].一兵,立剛,譯.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188.

      [6][7]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1-512,514-515.

      [8][9]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社北京.2015年9月3日電.

      [10](日)新渡戶稻造.武士道[M].一兵,立剛,譯.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0:284.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人物 家庭 明治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精| 果冻传媒李琼母亲|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欧美高清老少配性啪啪|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放孕妇| 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毛片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91精品91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看 | 欧美一级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专区电影在线观看| 日韩一级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最大成人网4438| 成年人在线视频网站| 两个美女脱了内裤互摸网沾| 女人与公拘交酡全过程i| jizzjizz中国护士第一次| 国产网址在线观看| 1819sextub欧美中国| 国产午夜福利短视频|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天天干视频在线| 99re热视频这里只精品| 国产激情对白一区二区三区四| 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热99re久久精品香蕉| 亚洲欧美另类色图| 日韩伦理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女人扒开尿口给男人捅| 99久久免费国产香蕉麻豆|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男女做爽爽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