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慶秀 編輯/曹樂溪
《芳華》中,黃軒飾演的“活雷鋒”劉鋒退伍后落魄,甚至被城管扣下了運輸的三輪車。而在現實中,導演馮小剛遭遇同樣的困境,只不過他被“扣”下的,是他的電影。
原定于國慶檔與大家相見的《芳華》昨夜緊急撤檔,確實來的突然。導演和主創等一干宣傳隊伍尚在路演的路上,今天的上海場是撤檔后第一恐怕也是最后一次放映。面對臺下巴望著期待著的觀眾們,這次馮小剛沒有使出“鋼炮”的脾性,而是鞠躬拭淚。
“今天這場見面會,肯定是最讓我難忘的。因為不得已的原因,我們《芳華》全國的路演只能終結于此了。所以這是最后一場《芳華》和.....觀眾的見面。還沒要開始,就要說告別了!”
《芳華》退出國慶檔競爭,大家關注的焦點無非有兩個,一是本次《芳華》緊急撤檔的具體原因,有人說因為預售太差,退出國慶檔;也有人說,因為涉及敏感內容,雖然拿到龍標但卻被上面叫停。
在今天的見面會上,馮小剛也針對從昨天到現在傳出的各方面撤檔原因做出了證明回應。“網上流傳了很多揣測,說《芳華》是為了炒作撤檔的,還有人說,《芳華》的預售太差了,我們害怕了,不敢在國慶節上。面對這些揣測,我一直保持著沉默,但此時此刻站在這兒,我想說我很無奈,因為這些揣測不是事實。”
另一個關注的焦點是馮小剛背后,東陽美拉與華誼兄弟的對賭協議。早上,影片宣傳方伯樂營銷CEO的一篇《電影7億回本,都去見鬼吧》登上各大媒體頭條。
在一篇影評中提到,《芳華》是馮小剛對題材和資源的成熟把控,在市場、政治和藝術之間,尋求到某種難能可貴的平衡,或者說是促成了某種角力之間的妥協。
《芳華》又一次重蹈了《我不是潘金蓮》的覆轍,但好飯不怕晚,未必都是壞事。更讓我們關注的是,《芳華》撤檔之后,國慶檔的競爭格局會有什么變化,剩下的影片一定有機會么?
《芳華》驚心動魄的12小時
損失超過2000萬?
從昨天下午第一個發現芳華撤檔的消息到現在,已經發酵了將近12個小時,目前各互聯網售票平臺上都沒有了《芳華》的購票選項。
先來簡單回顧一下幾個重大的時間節點,如下圖。
從上面大事件梳理下來也會發現,這次撤檔來得猝不及防。
當娛樂資本論昨晚就撤檔一事征詢影片宣傳方伯樂營銷時,部分宣發團隊工作人員尚未獲知消息,《芳華》主創團隊頭晚剛跑完廣州,當晚在深圳的路演仍在繼續。也還沒有接到上級通知的一些影院經理,也早早進入夢鄉。就在23號晚上11點,時光網還緊急辟謠,稱《芳華》9月29日正常上映。
不曾想,24日凌晨,官方發布了確認《芳華》撤出國慶檔的消息。
“(上面)先通知到的華誼兄弟,然后又通知到了宣發方和導演,我們官方消息早知道半個多小時。”伯樂營銷CEO張文伯透露。
官方微博、個人朋友圈,社交媒體上到處都彌漫著對《芳華》撤檔的遺憾。其中不乏陰謀論者認為,因為預售不好,所以片方主動撤出國慶檔。
這個結論明顯過于草率。
從預售情況來看,《芳華》的預售確實不太好,根據貓眼電影票房統計,截止29日,芳華上映頭兩日預售票房只有226萬,排片也并不理想,尤其在9月30日由于多片競爭,排片在10%左右徘徊。
但如果因為預售結果而主動撤檔,在第十五屆全國院線國產影片推介會上,馮小剛實在沒必要當著300多位院線高層推介這部影片,且當即送票10000張。由于淘票票聯合發行,連馬云都發了微博要看《芳華》。
更何況,此時撤片,造成的經濟損失也不小。還有一周左右就上映了,大部分宣傳物料都已經準備好,影院已經開始預售。
有業內觀點認為,《芳華》已經預售4萬場次,撤檔不光會得罪影院,并且前期的宣發費用也無法收回,相關賠償和直接經濟損失可能超過2000萬。
張文伯稱,網絡上的數字都不準確。但毫無疑問,前期的宣發費難收回已成定局。
目前,影院經理已經安排退票。
“第三方這邊是貓眼聯系退票,有些會員卡或者現場購買的,都需要影院來解釋。經過幾場路演之后,這個片子口碑才剛剛上來,就被扼殺了。”一位影院經理稱。
《芳華》跟《潘金蓮》的情況不一樣
有關部門不背鍋!
9月17日晚,在北京大學的百年大禮堂,《芳華》開始公映前全國第一場路演。馮小剛為了趕上這場路演,連夜從金雞獎現場趕回京。
天知道他有多鐘愛《芳華》。十多年前馮小剛在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中就寫過,剛從軍隊京劇團轉業的自己,曾參加過一次戰友們的聚會。和漂亮的文工團女兵跳貼面舞時的臉紅心跳,讓當時才26歲的馮小剛難忘至今。
“她沒有穿白襯衫,空堂穿著的確良夏裝,光潔的頸部優美地立在軍裝的小翻領中......直到今天我都想為這樣一個細節拍一部電影。”
馮小剛的確做到了。《芳華》的背后不僅情懷滿滿,資本期許也不小。看看影片背后的出品陣仗就知道了:八一制片廠、峨眉電影集團兩家國企,華誼兄弟、大地文化、英雄互娛、阿里影業、北京文化、耀萊影視牽涉六家上市公司。
不過這重視真的全是為了錢么?在影視圈,馮小剛身處華誼兄弟這樣的“豪門”,為人處世一向很圓滑,甚至他還勸自己的好朋友張國立做好“小媳婦”。
但幾年,他的風格明顯在改變,而且愈加任性。此前的采訪中,馮小剛稱,前十年是順流而下,最近十年是逆流而上。直白地說就是,他現在拍電影首要目的不是為了賺錢。“他身上還殘存著濃厚的壯懷激烈的英雄情結,”與馮小剛合作過多次的作家劉震云這樣評價。
《我不是潘金蓮》是馮小剛的第一次任性。
由于題材敏感,影片在參加多倫多電影節時,同時宣布撤出原定的9月30日國慶檔,影片延期到11月18日,再次上映時,聽說影片因為審查的原因被減了60多處。
這部電影的牛逼之處,在于找到某種安全尺度,將大家以為不能完成的任務給完成了,將諱莫如深的上訪與荒誕社會下的中國民情,以黑色幽默之形態安全上演。
有業內人士評價,《芳華》是馮小剛對“安全生產”底線的又一次探索,并且拿到了廣電總局的發行許可。
《芳華》題材的敏感性,甚至超過了《我不是潘金蓮》。影片中有一段6分鐘的長鏡頭,集中展現了越南自衛反擊戰的場面,據稱耗資700萬,也成為這部影片重要賣點。
事實上看過原作的人會清楚,這其實是書中被輕描淡寫的內容,但自己也是軍隊出身并且身懷老兵情節的馮小剛,卻執意要給這部原本有些文藝憂傷的青春歲月,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之所以《芳華》還是跟《潘金蓮》一樣走上了撤檔的命運,其中有諸多不可說的原因。小娛聯系到兩家出品方,也是被動等通知的狀態。
但能確定的是,跟總局對影片審查的關系不大。“這次總局還真不用背鍋。”一個影視群的朋友稱,對于影片中越戰以及敏感的部分能夠通過,給發行放映許可證,反而是總局開明。
比完不成對賭更重要的是
《芳華》改變了國慶檔
其他影片的競爭格局
最后我們來說說對賭。
根據東陽美拉與華誼兄弟之間的對賭協議,以及華誼兄弟公開的財報信息,2017年下半年,東陽美拉還有8752萬的缺口需要填補。
王中磊對《芳華》票房的預期有一套算法:“馮小剛導演自己固定的觀眾人群可以達到4億票房,然后現在還有軍人和退伍軍人,他們在消費能力的人數是150萬人次。”
根據每經的推算,以每張電影票35元計算,芳華的基礎票房為4.5億左右。公開信息顯示《芳華》制片成本1.3億元,若《芳華》票房5億元的話,那么制片方利潤4000萬元左右。
這距離8752萬的缺口相差甚遠。但東陽美拉的業績并不是完全依靠電影收入,還有藝人經紀和綜藝節目業務,甚至是馮小剛的代言。
且根據今日早上張文伯所說,由東陽美拉投資,陳柏霖、景甜主演的電視劇《火王》已被“芒果臺”預訂,《火王》的預售收益可能比《芳華》帶來的利潤還要高。
因此,對賭似乎并不是應該關心的重點,小娛更關心的是,《芳華》撤檔之后,其他幾部影片所處競爭局面。
根據凡影的數據統計,在國慶檔影片知曉度和熱衷度上,《英倫對決》以相對明顯的優勢領先一步;《羞羞的鐵拳》知曉度及熱衷度較上周均有提升,和《芳華》并列第二梯隊;《空天獵》緊隨其后;而《縫紉機樂隊》和《追龍》以及《極致追擊》的映前表現則不理想。
如今《芳華》撤出國慶檔,其他原本排片不理想的影片獲得了更大的機會。貓眼電影顯示,《追龍》、《空天獵》等排片比例均提高了3%以上。
根據《縫紉機樂隊》的點映口碑來看,這部致敬夢想的情懷喜劇有望實現逆襲;由劉德華、甄子丹主演的《追龍》,宣傳上似乎聲勢不大,但港式江湖片有特定的受眾人群,再加上演員知名度容易下沉至二三四線城市,這部影片也有望在上映后駁回一城。
最后小娛還是想嘮叨兩句馮小剛導演。要說《芳華》撤檔對他的打擊能有多大?其實比起外界的扼腕嘆息,小娛倒覺得導演內心也許波瀾不驚。
畢竟也是拍出過《我是你爸爸》的人吶,別說《潘金蓮》,往遠了看,當年《爸爸》沒能上映,馮小剛接著拍《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后來的《一地雞毛》),拍了十幾天,上面發文說“即使攝制完成,電影局也將難以通過”。
那時候還是1996年,兩部戲折進去五六百萬。再后來,《月亮背面》拍完也遭禁,馮小剛與王朔等人成立的“好夢”公司,可以說是噩夢不斷。劇組解散,人去樓空,馮小剛喝醉酒倒在飯館外。
再后來,拍《天下無賊》時,劇本拿去送審得到的批復是“希望我換一個題材”,馮小剛已經淡定了。妥協和耐心已在彼時練就,曲線救國的意識逐漸養成。馮小剛開始接拍多部賀歲片,為了自己更想拍的題材《溫故一九四二》,“用賀歲片的影響力去完成《一九四二》投向市場的觀眾基礎,”按他的話來說。
正是諸多努力,讓后來觀眾得以在大銀幕對那段歷史重新溫故。那個“易感動、易激動、易喝大、易發火,走起路來昂首闊步”的馮小剛,這么多年熬過來,終也成了一個偶爾發火多數無奈的中年人。唯一不變的,可能是血液里流淌的一個老派知識分子的倔強。
這次我們和馮小剛一起,待到春風傳佳訊,顧盼芳華總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