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1979年,詹姆斯·卡梅隆還不叫卡神。
有天,事業處于低谷的他,做了一個夢——
熊熊烈火中,走出一個金屬人,皮膚被燒毀,露出猙獰的鋼鐵面目。
以這個夢為起點,卡梅隆完成了劇本。
1984年電影上映,以650萬美元的成本狂攬3600萬美元票房,影迷、評論界一片歡呼雀躍。
現在你知道了,這部電影的名字叫《終結者》。
Sir接觸這個系列,始于它的第二部。
也是最難以忘懷的一部——
《終結者2:審判日》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看完這部片,Sir整個人都是懵的。
就像爆炸過后的短暫失聰,只有嗡嗡作響的聲音。
它可能在很多人的觀影史中,首次確立了美國大片這一概念。
當年的我們還沒見過多少大世面。
美國大片是什么?
就是那種能讓你“臥槽!”“臥槽!”停不下來的片。
坦白說,這種感覺久違了。
今天的好萊塢電影特效升級,產業完備,分工精確,仍然在批量生產著標準、合格的快消品。
但你有多久沒感受過被電影之神操縱心弦的窒息感了?
《終結者2》過去算一部。
即使今天看來,它也是神一樣的存在。
不過時的記錄。
1991年上映,電影史上首部投資過億(美元)的電影。
一場豪賭,贏來全球5億美元的票房,至今仍是該系列最賺錢的一部。
計劃明年開拍《終結者6》,卡梅隆選擇緊隨《終結者2》的劇情,直接忽視了后面幾部續作。
無疑,《終結者2》才是值得“續”的那一部。
不過時的腦洞。
一場由人工智能掀起的末日審判。
美國研制的智能導彈防御系統“天網”產生自我意識,將所有人類視為威脅。
它向俄羅斯發射了一枚核彈,引發了核戰爭,30億人在當天斃命。
《終結者3》
為了掌握歷史的書寫權,“未來”向“現在”派出兩種機器人,分別要謀殺和保護小男孩約翰·康納,因為他長大后將成為人類領袖。
人工智能、核戰爭、時間穿越……今天仍然是科幻片的熱門話題。
不過時的特效。
詹姆斯·卡梅隆不燒錢,名字倒過來寫。
但他從來都燒得值——
《阿凡達》開啟3D大片時代,《泰坦尼克號》用災難和愛情征服全球,《終結者2》則是讓電腦特效,首次逼真得嚇壞觀眾。
成功的特效,從來不是一味擺闊。
它必須有豐富細膩的層次,必須與人的感受真切地相連。
在這方面,卡梅隆是行家。
來考你個問題,核爆炸,如果你是導演的話會怎么拍?通常的畫面:一朵巨大的蘑菇云,緩緩升上天空。
而詹姆斯·卡梅隆呢,他首先拍一個游樂場。
對,災難必須要摧毀美好,才稱之為災難。
接下來,他還原出災難細致的過程,讓你體會到切膚之痛。
首先,光的傳播是最快的,在強輻射下人體瞬間被點燃。
接著,沖擊波從核爆中心,向外傳遞。
最后,晚一步到來的沖擊波,把已經烤成焦炭的人震得灰飛煙滅。
這才是真實可感的恐懼。
不過要說到本片的驚悚之最,還是要請出你們的童年陰影,T-1000。
詹神霸氣,不得不服,早在26年前就向流體發起挑戰,要知道這至今都是CG制作中的難點。
T-1000屬于液態金屬機器人,身體可以任意形變,外觀化身成接觸的人,不管你怎么打他都能自動復原。
他無孔不入,陰魂不散,可以說將追殺的驚悚感發揮到了極致。
為了制作這個噩夢般的反派,T-1000的扮演者羅伯特在實驗室接受了激光掃描,所得數據被用于雕刻一個小型半身像。
再通過軟件把數據還原成 3D 模型。
這是電影制作中,第一次用數字合成技術完成所有工作。
在這之后,卡神在特效領域并沒有玩得盡興。
他帶著他的技術團隊,成立了自己的特技制作公司“數字領域”,與當時一家獨大的“工業光魔”分庭抗禮。
左為數字領域;右為工業光魔。
作為全球最大的數碼制片廠之一,“數字領域”以其創新性和藝術性蜚聲國際,曾以《泰坦尼克號》和《美夢成真》兩獲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和奧斯卡技術成就獎。
當然,Sir這么夸T-1000,不是不給T-800面子。
不同在于,前者成就了視覺效果,而后者成就了阿諾·施瓦辛格的不朽形象。
深夜,一個健碩的裸男從天而降。
他徑直走入酒吧,不顧旁人的眼光,開口第一句話:“給我你的……”
等他走出酒吧,皮衣、墨鏡、摩托、霰彈槍,形象從此確立。
這個開場簡直爆炸啊。
上一部,他還是“天網”派出的機器殺手。
這一部,他站到了人類一邊。
只不過,比T-1000機型更老一點……
正是這種處于下風的劣勢地位,讓全片保持了緊張的懸念——
一個舊機器人,兩個人類,怎么對抗打不死的T-1000?
先不說打斗場面。
就連臺詞也寫得精彩紛呈——
T-800:狗叫什么名字? 約翰:麥克斯。
T-800:嘿,珍妮,沃菲怎么了?
養母:沃菲沒事,它很好。
然后T-800對約翰說:你養父母死了。
我們才知道,電話那頭是T-1000。
T-800模仿約翰的聲音,T-1000模仿養母的聲音,寥寥幾句,卻刀光劍影,話里藏鋒。
T-800和T-1000不僅是兩種材質的較量,也是兩個程序的較量。
不同在于,T-800的芯片除了“只讀”狀態,還有學習模式。
一開始,沒痛覺、沒表情,因為對執行任務,沒用。
但在逃亡的路上,我們看著這鋼鐵之軀,漸漸地煥發出“人性”。
救出母親后,約翰的眼睛流出液體,T-800第一時間表示關心,詢問是不是受傷了——
你的眼睛怎么啦?
這個問題約翰沒有直接回答。
任務結束,T-800必須自我終結。他發現,一路下來,他學會了——
我現在知道你們為什么會哭了
他擦干小約翰的淚水,轉過頭,與莎拉握手致意。
象征著他的任務已經終結,保護約翰的責任,重新交到了莎拉的手中。
影片的最后,T-800豎起拇指,緩緩沉入鐵水中。
皮衣,哈雷,一把長槍,一句“I’ll be back”(我會歸來)。
這一句好萊塢的經典臺詞,已經回蕩了二十余年。
時至今日,Sir聽到這句話依然振奮不已。
Sir電影原創,ID:dushetv
搜索關注:Sir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