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強之 漫畫電影-電影符號
茍嘉蔓
【摘 要】從符號學角度看,電影擁有獨特的符號系統,它通過色彩、光感、場景和人物角色等基礎電影元素來表達各種隱喻意義。電影符號的隱喻意義具有普遍性,通過對電影的色彩、光感、場景和人物角色進行隱喻分析,將有助于理解電影所要表達的深層次含義,并通過“能指”和“所指”來證明。全文以日本動畫電影《風之谷》為例,以符號學理論對電影中各元素的隱喻意義作出分析。
【關鍵詞】動畫電影;風之谷;符號;表征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1-0105-02
電影《風之谷》的故事發生在千年前,工業文明迅速發展之后,人類世界經歷“火之七日”戰爭毀于一旦,從此世界被一種新生體系——腐海所吞噬,人類生存之地僅余一處叫風之谷的小國。講述了人類面對腐海和巨大蟲類——王蟲的包圍,積極求生的故事。
一、視聽語言的符號表征
(一)不同色彩符號的表征功能
1.純潔、平靜的藍色。宮崎駿是一名環保主義者,在人與自然主題的電影中,時常以藍色來烘托和平與安寧。電影《風之谷》中,培吉特人為了保護人類村莊不再被腐海侵蝕,以小王蟲為誘餌,引誘王蟲群聚集,打算一舉殲滅它們,并燒光腐海。在娜烏西卡從培吉特人手中救下了小王蟲。娜烏西卡為阻止憤怒的王蟲群進攻風之谷,帶著小王蟲只身擋住王蟲群,結果被頂上天空犧牲。當王蟲群得知是娜烏西卡拯救了小王蟲以后,憤怒逐漸平息,并伸出金色觸角救治了娜烏西卡的傷。成功醒來的娜烏西卡,穿著被小王蟲的體液染藍的長裙,踏著王蟲金色的觸角而走。藍色的王蟲眼睛,湛藍的天空,潔白的云彩,以藍色為主色調的畫面充滿了溫馨和祥和,傳達出人與自然的和諧。
2.憤怒、沖突的紅色。在宮崎駿的電影中,紅色的出現往往預示著死亡、災難和戰爭,反映出人與自然的沖突和矛盾。在電影《風之谷》中,最明顯的紅色代表,就是王蟲的眼睛。每當王蟲被激怒時,眼睛便會變成紅色,如猶巴老師誤以為王蟲捕殺小孩對王蟲開槍后,受到一只大型王蟲的攻擊,其眼睛就變成了紅色。后來人類計劃燒光腐海,王蟲群為保護腐海與人類對決,眼睛也都變成了紅色,遠望似一片修羅場。中途巨神兵與王蟲群對抗的時候,整個畫面也是充滿了紅色。紅色的火海代表著憤怒和邪惡,宮崎駿通過對戰爭中災難畫面和人類痛苦的描寫,來傳達自己的“反戰”觀念。
(二)色彩的另類作用
1.色彩的更替。對同一種事物,宮崎駿在電影中使用了更替的色彩,通過色彩的對比帶來視覺上的沖擊。《風之谷》電影開頭,世界被灰色的孢子所覆蓋,到處是枯死的樹木和破敗的房屋,暗灰色的天空和大地,渲染出破敗、荒涼、死寂的氛圍。鏡頭切換到娜烏西卡進入腐海,雖然在這里人如果不戴面具五分鐘就會因為腐海的空氣入肺死亡,但是生長在腐海的孢子卻晶瑩剔透,閃著光芒,充滿生氣。這為電影的后半部分,娜烏西卡找到腐海才是幫助人類凈化空氣和水源,守護大自然的秘密作鋪墊。
2.色彩的轉換。在同一個鏡頭中完成色彩的變化,即為色彩轉換,也被稱為“電影蒙太奇”。色彩轉換符號的應用,顯示了電影主人公內心思想的變化。《風之谷》中,猶巴老師在電影開頭以為王蟲捕殺了人類小孩,對王蟲開槍,導致王蟲發怒。憤怒的王蟲眼睛呈紅色,后娜烏西卡用閃光彈和蟲笛讓憤怒的王蟲平復了情緒,安靜下來的王蟲眼睛變成了晶瑩的藍色。從紅色到藍色的色彩符號的轉換,表明了王蟲的情緒從生氣、憤怒到平靜。
二、場景設計的表征作用
(一)大自然——森林情節。綠色是美好的化身,預示著生命和希望。宮崎駿在人與自然主題的電影中,森林是必不可少的背景符號。通過森林情節的描寫,升華了人與自然應和平共處的中心,讓人類意識到保護自然的重要性。《風之谷》的背景講述了工業文明之后,人類對森林過度砍伐、破壞,使得環境受到污染,進而整個人類世界逐漸被腐海所吞噬,人類的生存岌岌可危。在邊境之地,有一小國名為風之谷,這里因受風神庇佑,綠色的森林保護空氣和水源免受污染,人類得以生存。森林是人類社會的守護者和供養者,貫穿了整部電影。
(二)風——自然的守護神。邊陲小國風之谷,一直以來都受風神的庇護,平靜的風帶動了風車,也帶來了人們飲用的水源。風之谷的人民御風飛行,尤其救世主娜烏西卡,總是通過滑翔翼及時阻止了各種沖突的發生。當人類與王蟲群發生沖突之時,通過祖奶奶之口得知,風也停止了,這是從未出現過的情況。風的停止,代表著災難的降臨,這是王蟲的憤怒和怨氣。
三、角色塑造的符號化表征
(一)救世主——娜烏西卡。風之谷的公主娜烏西卡,是善良的代表,是希望的化身。她從小熱愛自然,熱愛動物,熱愛人民。因此她被賦予了崇高的使命——拯救世界。在風之谷流傳一則“藍衣救世主”的傳說,相傳拯救世界的救世主,是一位身穿藍色異國服飾,他將降臨在金色的原野之上。面對初次見面,過度驚嚇而咬傷她手指的狐松鼠,娜烏西卡表現出她的善良和寬容。面對殺害自己父親的庫夏娜,娜烏西卡在危難之際也不計前嫌施以援手。為了保護風之谷,保護風之谷的子民,甘愿犧牲自己將小王蟲送(下接第107頁)還王蟲群,最終得到王蟲群的原諒。幼王蟲的體液染藍了娜烏西卡的衣裙,獲得重生的娜烏西卡行走在王蟲群金色的觸角上,宛如降臨在一片金色的草原上。娜烏西卡是人類與自然的調停者,也就是傳說中的“藍衣救世主”。通過娜烏西卡這一角色,作者傳達出人與自然只有互相尊重,友好共處,才能和諧共存的理念。
(二)得力助手——阿斯貝魯。阿斯貝魯本和培吉特人一樣,認為只有燒光腐海,殺死王蟲,才能拯救自然,拯救人類。但是當他和娜烏西卡一起掉入腐海底部,發現了腐海才是幫助人類凈化空氣和水源的保護者之后,他毅然站在了娜烏西卡一邊。在娜烏西卡被培吉特族人關起來以后,他拜托母親救出娜烏西卡,并幫助娜烏西卡逃離。在他的幫助下,娜烏西卡終于完成了她的使命,送還了小王蟲,阻止了王蟲群的憤怒,保護了自然,保護了人類。
(三)自然的守護者——王蟲。王蟲是一種外形巨大的蟲類,人類之于它很弱小,它看似可怕,實則只要人類不激怒它,它也絕不會攻擊人類。它知道腐海是空氣和水源的凈化者,是自然的拯救者,因此它默默地守護著腐海,阻止人類無知地破壞。當人類想要通過燒光腐海來保護地球之時,它的憤怒,恰恰是在保護腐海,也就是保護人類。
(四)預言家——祖奶奶。祖奶奶是風之谷的預言家,是保護自然的預言者。在庫夏娜眾人打算燒光腐海,殺死王蟲時,祖奶奶發出警告,千年來每一次想燒光腐海的人類都沒有成功,而且如此只會加重王蟲的怨恨,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人類自己。祖奶奶的話,暗示著人與自然應和諧共處,如此才能相互共存。在王蟲群進攻人類的時候,風之谷的風意外靜止,祖奶奶感受到了空氣中的怒氣,點明王蟲的憤怒就是大地的憤怒。
四、結語
《風之谷》講述的一部環保題材的電影,也是一部反戰電影。電影借以腐海、王蟲這些角色符號的刻畫,警示人類要從現在開始,學會保護自然,保護森林,保護環境,否則,世界終將毀滅在人類自身手中。整部電影通過符號的表征作用,使深層次的含義體現的更加明確,體現了藝術符合運用在動畫電影中的優勢作用。蘇珊﹒朗格曾說:“一旦藝術家掌握了操控符號的本領,他所掌握的知識大大超出了他全部個人經驗的綜合。”①而宮崎駿正是這樣的藝術大師,在他的電影中我們能明確地感受到他對藝術的追求,體現其獨特的藝術想象力和符號表現力。
注釋:
①[美]蘇珊·朗格著.藝術問題[M].騰守堯譯.南京出版社,2006:25.
參考文獻:
[1]朱狄.當代西方美學[M].人民出版社,1984:422.
[2]趙毅衡.符號學原理與推演[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
[3]李娜.論宮崎駿“人與自然”主題動畫電影的藝術符號表征[D].中國知網,2012(9).
[4]李濤.動畫文化:動畫形象的符號學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