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形金剛4 電影與原著美漫
孫舒
電影《與狼為伴》改編自英國女作家安吉拉·卡特名作《狼人艾麗絲》。安吉拉·卡特的作品為我國觀眾耳熟能詳的有《魔幻玩具鋪》《聰明的孩子》《馬戲團之夜》等。這部影片將安吉拉·卡特筆下的哥特、魔幻、童話等以奇異化建構、詭譎化解構、魔幻重構等進階技法,進行了由表象化而抽象化,由抽象化而意象化的不斷進階式的表達。
一、 奇異的表象化童話建構表達
(一)真幻深度融合的奇異化表象化童話建構表達
《與狼為伴》在其開篇即向觀眾展現了一派荒涼與奇異的景象,奇形怪狀的樹木與蕭疏野徑的荊榛,令人疑竇叢生,尤其是草叢中令人驚悚的玩偶,更為這部影片的開篇描繪了一層異常濃重的奇異氛圍。安吉拉·卡特作品中的童話與傳統童話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其另類童話有著刻意為之卻又不留痕跡不落窠臼的奇異化表達。[1]這部影片以妹妹在夢中不幸逝去為開端,將夢中妹妹的遭遇狼群進退維谷,與現實中陰風陣陣陰魂不散無縫地深度融合在一起,為觀眾描繪出了一幅與夢境中逝去的妹妹所遭遇到的越來越相似的奇異世界,這種真幻二境合一的同化表達技法,以其最大限度的奇異性,將影片中的擬真現實與夢境中的虛擬現實有機地深度融合為一體,使得觀眾首先陷入到夢境的奇異世界之中,而夢境甫一結束,與夢境相似的現實卻又接踵而至,令觀眾無暇自拔復又陷入于其中,沉浸于其中,移情于其中。
(二)故事交織時空復合的奇異化表象化童話建構表達
《與狼為伴》中的奇異性的表象化表達,并不僅限于氛圍場景,反而更集中于影像表達的敘事主干過程。例如,影片中妹妹不幸夢中逝去的整個過程,即表現得十分奇異,姐姐小紅帽在門外不停地敲門、責備、威嚇、咒罵,妹妹在光影明滅的室內輾轉反側不得安生,鏡頭在建構起足夠的時空準備之后,推向窗外,由窗外陰暗處化出夢中在黑暗荒涼的森林里四處奔逃的妹妹。[2]對于未經歷過妹妹那樣的奇異夢境,但卻同樣對于未知有著強烈好奇心的姐姐小紅帽而言,外婆對其行為進行了全方位的規訓,包括不能離開正道、不可輕易相信男人、不可夜晚外出等等。當然,最好的規訓方法顯然就是講故事,于是,外婆適時地為小紅帽講述了第一個奇異的與狼為伴的故事。故事中不幸的新娘在新婚的初夜即神秘地失去了丈夫,要么是丈夫變成了狼,要么是一群狼來吞噬了丈夫,奇異的死亡事件與奇異的故事交織建構起了更加奇異的復合時空。
(三)多重疊加的奇異化表象化童話建構表達
《與狼為伴》的表象化建構,不僅有著真幻合一與故事交織的時空復合式的奇異化表達,而且,從更深層次觀察,影片亦符合精神分析意義上的多重疊加的奇異化心理表達。在影片的開篇中置于荒涼叢林中的恐怖玩偶,倏然起落的烏鴉,室內忽明忽暗光影下異動著的玩偶,墳墓中跳躍著的眨著怪眼的癩蛤蟆,以及影片最后破窗而入的餓狼等,這些事實上都是小紅帽的外婆講述過程中所描述的那些“抹了蜜的嘴里長滿尖利牙齒的狼人”的心理幻象。諸如此類不斷地在時空演繹過程之中多重疊加而來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表象,將精神分析中的超我、自我、本我巧妙地融冶于一爐,形成了一種以超我(夢中的我)、自我(幻化為狼的我)、本我(現實中的小紅帽)不斷變格循環的奇異表達。[3]事實上,恰如哲學家所言,人類的悲劇就在于永遠無法學會正確地運用哲學的力量平衡三我,因而也就永遠無法跳出三我追逐平衡永恒循環的命運怪圈。
二、 詭譎的抽象化童話解構表達
(一)死亡抽象化的解構表達
《與狼為伴》中的詭譎的表達,由于其依托著奇異建構的基礎,而成為這部影片中進階表達的一種水到渠成。開篇中姐妹的陰陽兩隔,更為影片演繹出了第一重的詭譎抽象化象征,這種詭譎先行的技法為影片確立了強烈的異化基調。回顧原著作品,亦能從中看到以文學為元文本所詮釋的解讀圖景,這種解讀圖景顯然為進一步解構異化異象提供了最為強有力的支撐。影片中夢里四處奔逃手足無措的妹妹,在跑過的陰森叢林中,赫然憑空懸掛著一件慘白色的妹妹的白色連衣裙。這種鮮明對比式影像表現,恰恰為后面妹妹的不幸逝去,提供了一種死亡的象征性表達,這種死亡的象征性表達與室內的陰風陣陣,以及陰風吹動室內所有白色物品的景象,以細節的漸進性表現,為影片積蓄起了充足的死亡象征的抽象,而影片夢境中所有寵物玩偶,不約而同的突然驚悚的反噬,則更進一步地將這種死亡象征推向了一個不可挽回的高潮。
(二)暗喻驚悚化的解構表達
《與狼為伴》以層出不窮的詭譎式的暗喻,將一重重驚悚裹得更緊又倏地放松。影片中所言“人皆由女人而生,(女人)一生短暫,充滿苦難”,即是由死喻生,令死亡象征著更為進階的抽象表達,這種象征的技法,既撫慰了逝去妹妹的亡靈,又從另外一重意義上賦予了尚生存在世上的親人們以珍惜生命、愛惜生活、憐惜眾生的生命教育與生命啟迪。同時,更將愛的教育融于死亡的象征之中,為哀惋凄涼的場景,抽象出一絲光亮,并用這一絲光亮的照耀為沉沉黑暗帶來一線光明的渴望與光明的向往;并以豁達的人生觀,將這種這一重死亡的暗喻回歸于自然,“她方綻放又凋謝,就像是花朵”。由以死喻生,到以死暗喻自然回歸,這種一切取之于自然復歸還于自然的自然暗喻,更易將沉痛的悲哀消解掉。[4]從抽象化的象征而言,無論是以死喻生,還是以死暗喻自然,都是一種對于詭譎象征的解構,這種解構為夢中死亡的詭譎劃上了一個短暫的令觀眾得以稍事喘息的逗號。
(三)張力渲瀉化的解構表達
《與狼為伴》因其詭譎,而使得這部影片遠比蒂姆·伯頓的作品更加令人覺得恐怖異常。尤其是那種暗喻操弄下的詭譎,反而更易演繹出那種令觀眾所無法承受的心靈悸動、心靈震顫、心靈共鳴。可以說,人類貌似強大的心靈,在安吉拉·卡特原著文本詭譎的重重驅策與影視藝術光影詭譎的緊緊裹挾之下,已經隨著光影時空而變得越來越脆弱不堪了。這種由奇異化而詭譎化的絕對建構與相對解構將這部影片中的悲劇張力,由一點一滴而洶涌汪洋般地傾瀉了下來。事實上,任何影視藝術作品都不是一種封閉的文化體,任何影視藝術作品在完成其自我內聚式封閉的同時,亦以其不同程度的張力與抽象性,而為作品本身延展出了一種開放性。這種開放性與其文本視閾內的封閉性是相互反射的,但最終卻以其抽象化而交織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的,影片恰恰以這種進階技法完成了主題抽象象征意義的解構式挖掘。
三、 魔幻的意象化童話重構表達
(一)能指所指指涉的魔幻意象化重構表達
《與狼為伴》中的意象化表達,既交織著森然羅列的時空,亦交織著森然羅列的裝飾景色,并且每一靜態場景之中都別具匠心地植入了或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物件,或是活動著的動物。這種化靜為生、化靜為動、化靜為活的進階技法,將整部影片的意象化表達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影片以其表象化建構與抽象化解構的基于原著的互文性,而形成了一種基于結構主義與后結構主義式的意象化重構。影片中映射為意象的奇異與詭譎,在小紅帽這一主題意象下,無法完成最終的意象化升華,則觀眾的心靈亦無法相對地獲得安寧,而影片中的短暫安寧,反而極大地強化了魔幻意象化的沉重色彩,而為影片最后這種意象化的最終升華,積蓄了無窮的意象化表達下的重構張力,從而為表象與抽象能指,形成意象所指的根性靈魂的指涉,重構了一種更為沉重的意象化表達。姑且無論這種指涉是否仍然是病態的,至少,這種意象化表達已經為基于能指所指指涉,提供了一種意象化重構的可能性。
(二)病態化指涉的魔幻意象化重構表達
《與狼為伴》由開篇直至結尾,始終將影片的背影氛圍籠罩在一片荒涼可怖的奇異境界的世界之中,作為這一影像世界之中的唯一亮點的小紅帽,在外婆的不斷故事化規訓之下,仍然是逃無所逃。以小紅帽為代表的女性形象,已然形成了一種由女性精神質無名焦慮所統轄著的魔幻般夢魘式的超我控制自我,自我控制本我的枷鎖。由表象化而抽象化的整個過程,都具有強烈的視覺語言主宰著的滲透性,這種強烈的滲透性潛移默化地不斷重構起了一種由視覺語言引申傳導至意識次第的形而上的表達。影片中的女性角色,以其超我無法解脫、自我無法驅策、本我無法掙脫,而使得這部影片中小紅帽這一主要角色,與由滲透和沉浸而移情的觀眾一道,深深地陷入到了一種進退維谷的病態意識困境之中無法自拔、無從解脫、無力的掙扎。顯然,歸結起來,至少到目前為止,這種指涉重構仍然是魔幻掩蓋的病態化的。
(三)終極突破的魔幻意象化重構表達
作為《與狼為伴》中的女主角,小紅帽的創傷亦是多重疊加的,妹妹側面表達的死亡意象后的自我獨生,妹妹無法解脫的超我之夢,妹妹向生而死的本我失落等等,盡可歸結為三重人格架構的影視藝術意象上所試圖進行著的突破。然而,在影片的整個敘事過程之中,這些努力嘗試無一例外地全部遭遇到了一種超我無法完結、無法解脫、無法升華的失敗。而這一切其實都可以歸結為人類劣根性中殊難消除凈盡的陰暗性,生命中不斷遭遇到人形惡狼的占而不有,以及獸形餓狼的突破所有表象、抽象、意象的更加形而上的表達,從而使得“三我”一并陷于“生——夢——死”三疊循環的自我重構、自我狂歡、自我困境之中。
結語
電影《與狼為伴》以其奇異、詭譎、魔幻的無窮視覺張力,不斷地以夢魘、故事、擬真現實等對傳統童話與現實真實加以顛覆與試圖突破,這些基于多重視覺語言表達的嘗試,使得小紅帽這一主要角色,與由滲透和沉浸漸而移情的觀眾一道深深地陷入到了一種進退維谷的病態意識困境之中無法自拔、無從解脫、無力的掙扎,進而形成了一種與片中人物“生—夢—死”三疊循環的自我重構、自我狂歡、自我困境的生命共同體。事實上,影片最后的那匹破窗而入的餓狼,恰恰形成了一種沉重意象壓迫下的悍然突破,這種突破以一種超我的意象最終獲得了形而上的意象化的終極解脫。
參考文獻:
[1]林鴻.一曲女性覺醒與解放的頌歌——從兩組女性形象析安吉拉·卡特《與狼為伴》中的女權思想[J].巢湖學院學報,2015,17(1): 144-147,160.
[2]熊義信.論《與狼為伴》中二元對立的顛覆與女性的自我覺醒[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7(2):153-154.
[3]武田田.生態女性主義思潮中的溫馨小品——論《與狼為伴》中的兩性欲望與自然之關系[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9(4):116-120.
[4]王虹.隱喻、道德與童話新編——評安吉拉·卡特的新編童話《與狼為伴》[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0(2):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