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行動》今天上映了,連最挑剔的豆瓣都給出了8.4分的高分!
另外,貓眼電影評分9.6,淘票票評分9.6分,微博電影評分9.6分,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依然9.6分,太瘋狂了!
可能有不少女性觀眾對電影里的文戲略微擔心,如果138分鐘全是Bang!Bang!那么,會不會顯得太無聊呢?
答案是:并不會!
那么,今天就要好好安利下電影里的各種感情線。
一群男的說啥感情?別想歪了!《紅海行動》和導演前作《湄公河行動》大同小異。
“異”在于這部新作是部實打實的群戲,而“同”則是,兩部電影中,每個人物都展現出了相應的成長。
電影講述的是張譯帶領的8人蛟龍小隊解救人質的故事。其實在人物方面,導演做到了各有側重,整體講得是關于軍人的成長。
同時,在編劇方面都有相應的包袱細節埋著,前后人物心理轉化并不會顯得突兀。
電影中,最抓眼的就是黃景瑜和尹昉這對狙擊手搭檔。黃景瑜在電影中飾演狙擊手顧順,尹昉飾演狙擊手觀察員李懂。
似乎在過往很多港片、戰爭片中,狙擊手的光環都特別大,但觀察員這個兵種都容易被忽略。其實,在實際的戰爭中,狙擊手都會配備一名觀察員。
此處有個小科普:其實狙擊手大多數時候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瞄準具上,可能會忽略周邊環境變化。與此同時,狙擊手并不適合近戰,所有這時候就需要由觀察員來完成。簡單的說,其實觀察員要負責整個小組的安全。
在電影中,尹昉是個想成為狙擊手的男人。
可是,他迫于戰爭中時內心的某種心理壓力,一直難以克服恐懼,而只能將這種想法壓于心中。
而顧順并非是李懂一開始的搭檔,只是在電影初始,他的搭檔就受傷了(這里下文再細說)。等到電影安排救援任務時,換了新搭檔——顧順。
與此同時,他內心的小九九,就很快被顧順看穿了。
顧順一開始就各種刺激李懂,給李懂各種所謂的“精神”壓力,用自己的過往去鼓勵他,讓他能克服內心的恐懼。
當然,電影最后,李懂如何得到成長,大家或許已經都猜出來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林超賢用了幾場關鍵的戰爭戲去串聯了整個變化。而在每次戰爭中,顧順和李懂都經歷了不同的遭遇,每次戰爭中的經歷,都讓整個角色“活”了起來。
再來說說上文挖下的坑——李懂老搭檔的傷。其實,這和張譯飾演的蛟龍校隊隊長楊銳有很大的關系。
在電影一開場,林超賢就用一場抓捕海盜的戲,牢牢抓住觀眾的情緒。而在這次任務中,由于楊銳的默許讓隊員陷入危機中,因此受到了傷害。
所以,楊銳內心一直非常自責,認為這樣的后果是自己的失職導致的。所以當之后海清扮演的戰地記者要去恐怖分子老窩時,被他堅決的否定了。
在他這里,他得負責,請她聽從命令。
但是,在經歷了一場恐怖分子偷襲的惡戰后,在聽了海清的一段哭訴之后,他不得不對自己的決定產生的動搖。
這個時候,他一方面是要面對上級的命令,救出人質中唯一的中國人質;另一方面,是要面臨更多的人質——隨時都有可能被恐怖分子殺害的外籍無辜群眾。
這是關于楊銳這個角色人性的考驗。
當然,這里也不怕任何的防劇透。
故事正如大家所能料想的,他最后站在了大世界的格局,拋開了小格局的民族主義,改變心意,動用僅有的8人,將人質全部安全解救出來。
這里其實也是電影最精華的地方,真正刻畫出軍人的大魄力,和過去一些死板的教條主義說再見。
蛟龍戰隊——作為國際化的海軍站隊,更是以大世界為主要背景考量,而不是純粹從個人英雄或者民族主義出發。
這是整部電影中最特別、最難能可貴的一點。這種情感也是如同很多主旋律大片所少有的。
為什么觀眾有時候排斥主旋律大片?其實原因很簡單,正是里面單一的自戀,一味的說教去讓給人一種麻痹的感覺。
但是《紅海行動》完全摒除了這種狀態。可以說,《紅海行動》是當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主旋律商業大片。
其實,除了上面說的兩條關于個人的成長線以外,電影中還暗含了一條愛情線。這個就不多做劇透了,可能你還沒發現,8人組成的蛟龍小隊中,有個“女漢子”。而“女漢子”也有非常柔軟的一面。
至于是怎么的柔軟?這個可能要去電影院看了哦。最后劃個重點,這條線可謂是電影中的淚點之一。
別說了,去看吧,帶上紙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