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個文藝青年的時候,喜歡音樂,喜歡電影,自然而然就愛上了二者的混合物——音樂電影。這里想介紹一些我看過的比較經典有特色的音樂電影。
一,Once 曾經(約翰·卡尼,2006)
如果作為劇情片來說,這部愛爾蘭電影內容略顯寡淡。編劇是導演本人,算是一部講述他自己故事的電影。有一天賣花的女孩遇到了街頭音樂家,兩人暗生情愫,又一起做音樂享受美好時光。
電影除了講述男女二人的音樂世界之外,剩下的感情線其實有些單調。但是故事中的音樂都很好。
電影的男主演名為格倫·漢塞德,是愛爾蘭The Frames樂隊成員,導演約翰·卡尼是其好友,也是The Frames樂隊前成員。女主演名為瑪可塔·伊爾格洛娃,來自捷克,也是一位音樂人。
影片中經常出現男人彈吉他,女人彈著鋼琴,二人一起唱歌的畫面。
推薦唱段:
Falling Slowly
男聲主音 Falling Slowly-Glen Hansard/Markéta Irglová
格倫·漢塞德飽滿溫和又很有磁性的聲線頗為動人,好羨慕有這樣舒服的鼻音的人啊。
If You Want Me
女聲主音If You Want Me-Glen Hansard/Markéta Irglová
瑪可塔的聲音在這首歌里很清冷,十年過去仍然記得劇情里她走在夜路上,聽著男主角給她的demo,不由得跟著唱出聲的畫面。
二,Moulin Rouge 紅磨坊(巴茲·魯赫曼,2001)
這部斬獲無數奧斯卡和金球獎的音樂歌舞片堪稱鼎鼎大名了吧。是一部澳大利亞人做的反映法國糜爛夜間娛樂場所的美國電影。一言以蔽之,就是講一個窮苦書生愛上了一個高級妓女的悲情故事。
男主演叫伊萬·麥克戈雷格,演過猜火車和逃出克隆島。女主演是妮可·基德曼。這部電影的音樂大部分都是改編的其他音樂人曾發表過的歌曲。比如一首Lady Marmalade就是美國黑人女子組合LaBelle在70年代的歌,也是鄧紫棋在我是歌手2里面翻唱的那首格嘰格嘰呀呀嘎嘎格嘰格嘰呀呀嘿。
推薦唱段:
El Tango de Roxanne
El Tango De Roxanne-José Feliciano/Ewan McGregor/Jacek Koman
這是我一直念念不忘的唱段。也許別的唱段對我來說百老匯風格或其他世俗風格太重,然而這首歌是個來自于世界音樂的例外。原唱是the Police警察樂隊,但是這首歌被改編成南美探戈風,推薦看視頻感受一下編曲El Tango De Roxanne 《紅磨坊》插曲 720P高清 Ewan McGregor
如果你要是對一個女孩表白就別唱這首歌了,歌曲是寫給妓女的,Roxanne, you dont have to sell your body to the night / Roxanne,你今夜不必出賣你的肉體。
這段當中除了音樂迷人之外,里面舞蹈的編排,畫面的冷暖對比都讓我忍不住驚嘆。
舞蹈編排。
場景切換與明暗對比。這個crosscutting算是影史上很經典的一幕了。
讓我最驚艷的就是這個紅馬甲的大爺,那把煙嗓真是美呆了。大爺名叫Jacek Koman,看的時候我真以為他是個南美演員,結果發現人家竟然來自波蘭。
三,Singin in the Rain 雨中曲(吉恩.凱利 / 斯坦利.多南,1952)
這部電影也非常出名吧,講的是一個會唱歌的女孩代替一個不會唱歌的演員演唱,隨后跟她的搭檔墜入愛河,最后功成名就。也是一個happy ending的愛情故事。
我覺得這部片的歷史意義很重要。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20年代,無聲電影市場逐漸被有聲電影驅趕。
在無聲電影時期,為了表達對話或敘事方便,文字性內容經常以字幕形式出現,比較出名的就是在卓別林的默聲喜劇中。
音樂方面一般都是在電影院放一個大管風琴/鋼琴,現場演奏來提升氣氛表達情緒。
然而自從有聲電影出現后,無聲電影市場遭到了嚴重威脅。而這部片的女二號Lina就是一個無聲電影時期的明星,自從過渡到有聲電影時代,她們作為演員都必須去上發音練習課。然而發音和演唱方面她就是個弱雞。不得已才找了女一號Kathy替她發聲。
下面這張圖如果你學有聲電影歷史會經常被教授拿出來給你看。說的是Lina在錄音的時候因為不知道收聲話筒放在哪里好而鬧出了不少笑話。
影片中除了歌曲,舞曲其實占了絕大部分。
圖上這一幕的經典之處自然不必多說。
推薦唱段:
Singin in the Rain 雨中曲
Singin' in the Rain-Gene Kelly
男主演Gene Kelly版本
Singin' in the Rain [version]-Debbie Reynolds
女主演Debbie Reynolds版本,這個版本聽過的人少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大部分的音樂并不是為這部電影所創作,反而是更早之前就已經在很多電影中出現,包括這首雨中曲,第一次出現于The Hollywood Revue of 1929(Charles Reisner, 1929),同樣也是早已死去的米高梅公司的作品。
此外,我個人認為影片接近尾聲時男主角的那段很長亮閃閃的歌舞表演也很有意思,比起下面一部要介紹的影片來說,它甚至更現代化。
《雨中曲》男主的腦洞CC的舞_電影相關_電影_bilibili_嗶哩嗶哩
四,The Sound of Music 音樂之聲(羅伯特·懷斯,1964)
這部是同樣很經典的來自于好萊塢的音樂影片,改編自真實事件,講的是一個年輕有活力的家庭教師受雇于冷酷嚴厲的上校,去教授他家的七個孩子。在過程中她用音樂幫助孩子們成長,并且逐漸與上校產生感情。
本來不想介紹這部太出名的影片,然而其中一首歌我覺得可以介紹一下。
The Lonely Goatherd 孤獨的牧羊人
The Lonely Goatherd-Maria and The Children
這首歌的演唱風格被稱為Yodeling,簡單地說就是用大量快速短促的轉音鋪墊而成的歌曲。換到我們天朝的環境來理解的話,它就是山歌呀。這里的山路十八彎,雷哦哦雷哦哦雷哦哦~
現在能聽到yodeling的機會不是很多,不過去年一首刷遍微博的Chicken Attack就是yodeling唱法,演唱者是亞洲最知名的yodeling演唱家石井健雄。
Chicken Attack-Takeo Ischi
五,Cats 貓(David Mallet,1998)
不知道貓和安德魯·韋伯 Andrew Lloyd Webber的名字哪個更知名一點。這部音樂劇最早始于1981年,上面列出的1998年是官方DVD發行版本,大部分人如果看不了現場版,應該都是看的這個版本。
故事梗概大致是很多貓聚在一起,為了評選出一只最優秀的杰利克貓,以使它獲得重生。
既然作為經久不衰的音樂劇,自然這部片的音樂情結比之前的音樂電影都更濃一些,同時其中的舞蹈也都很有看點。
推薦唱段:
Memory
不再光鮮的老貓,這首歌是最出名的一首,雖然剛作成的時候并不被韋伯看好。
Mr. Mistoffelees
魔法貓-演唱者是有魅力的貓,魔法貓負責舞蹈
Mungojerrie And Rumpelteazer
小偷貓-兩只特別滑稽的花貓的故事
Skimbleshanks - The Railway Cat
鐵路貓-一副英國紳士臉的貓
音樂鏈接沒有找到電影版的,其他版本的很多。所以有機會的話直接看影片吧,一部不容錯過的音樂影片。
六,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歌劇魅影(喬·舒馬赫,2004)
Well……同樣來源于韋伯的音樂劇,歌劇魅影從1986年開始演出,至今已經超過30年。不過我私心很想推薦這部2004年的電影版,畢竟是我看過最多次數的電影之一。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被人稱為怪物的男人從小躲藏在歌劇院里,逐漸憑借著自己驚人的天賦學會了歌劇藝術。他愛上了年幼天真的不知名女演員克里斯汀,偷偷教導她并用盡各種手段使她成為一流明星。然而克里斯汀對這段亦師亦友亦父的關系感想復雜,尤其是當她看到了魅影的真面目,以及他為她殺了人的事實之后。于是她選擇和自己的青梅竹馬羅爾訂婚。
首先我個人并不是音樂劇迷,我只是電影迷而已。國內有很多研究音樂劇的大能,他們對這部電影褒貶不一。而且因為演過魅影的音樂劇演員很多,每個人心中都會有深藏的白玫瑰人選。不過因為先入為主,即使聽過別的版本的演繹,我還是更喜歡這一版的非專業音樂劇演員的魅影。
這個男演員,Gerard Butler,大家最熟悉的他的作品其實是斯巴達300勇士……大反差。
導演當年選角的時候是被他的搖滾氣質所吸引,所以他演唱的風格并不應該單從歌劇角度看。
推薦唱段:
the Music of the Night
The Music of the Night-Andrew Lloyd Webber
展現魅影的人格魅力的時候到了。
Masquerade/Why So Silent
Masquerade/Why So Silent-Andrew Lloyd Webber
前半段是大家興高采烈地在假面舞會上尋歡作樂,突然魅影出現,用他詭異憤怒冷笑的唱腔驚嚇到所有人。
I Remember/Stranger Than You Dreamt It
I Remember/Stranger Than You Dreamt It-Andrew Lloyd Webber
這段劇情講的是,克里斯汀在魅影的地牢醒來后,逐漸回憶起發生的一切,和那個戴著面具的神秘男子。她悄悄地把魅影的面具揭下來(原書中講的是魅影半邊臉上可見白骨,電影里面溫和了很多),魅影因為強烈的憤怒自卑羞恥而咒罵克里斯汀,咒罵自己。
『我這樣一只來自地獄的怪物,竟然偷偷地,偷偷地,偷偷地,覬覦美麗……』
The Point Of No Return/Chandelier Crash
The Point Of No Return/Chandelier Crash-Andrew Lloyd Webber
這首歌是影片的高潮,魅影為了和克里斯汀同臺而殺掉了原定的男主角,戴上了面具走到他的beauty身邊。可是在演出即將結束時,克里斯汀伸手在眾人面前揭開了他的面具。
這首歌就是傳說中那種第一次聽也許并不喜歡甚至厭惡,可是過后卻最念念不忘的歌吧。
七,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理發師陶德(蒂姆·波頓,2007)
好了,我們逐漸走向暗黑系音樂了。這也是一部音樂劇改編的電影,巧合的是,安妮·海瑟薇本來在這一部和上面那部歌劇魅影中都有角色,不過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最后都沒有成功出演,還好她最后演了接下來要介紹的那部音樂電影。
這部電影又有我們摯愛的鐵三角,蒂姆·波頓,約翰尼·德普,和海倫娜·伯翰·卡特。
德普演的是一個被法官特平(阿倫·瑞克曼)逼得妻離子散背井離鄉的理發師本杰明·巴克,他過了十五年回到故里,化名陶德用理發刀割喉復仇。海倫娜飾演的是人肉餡餅店老板娘洛維特夫人。二人演唱了影片的大量唱段。
整體來說影片暗黑程度很高,包括讓小孩子殺人啥的……未成年人慎入。
推薦唱段:
My Friends
My Friends-Various Artists
這里的朋友指的是陶德的理發刀。德普與海倫娜的二重唱精彩絕倫。
Pretty Women
Pretty Women-Various Artists
法官斯內普教授要迎娶陶德的女兒,于是他準備去提升提升形象。理發的時候他不由得回想起美妙的女人們。而陶德一面迎合他,一面準備著他的復仇。二人一起唱pretty women,此時陶德想念起他被法官奪去的妻子。
這首歌其實在影片中出現了兩次,有兩個不同的演繹,這是第一次的版本。
Johanna
Johanna-Various Artists
這首歌同樣也是出現了兩次。第一遍是青年男人安東尼的自白,他對Johanna一見鐘情。然而Johanna被法官關了起來,難得再見一面。
第二遍是安東尼的自白與陶德的自問,『你在哪里,Johanna』。Johanna是陶德的女兒,十五年前被法官擄走,對陶德來說,她至今生死不明。兩個男人的二重唱,一個溫和,一個陰狠。一個清澈,一個滄桑。也很動人。順帶一提,安東尼的扮演者杰米·坎貝爾·鮑爾也是一個樂隊的主唱。
八,Les Misérables 悲慘世界 (湯姆·霍伯,2013)
這是一部我至今都不會念其外文名字的電影。電影版主演是休·杰克曼和安妮·海瑟薇。影片幾乎都是現場收音。小說來源于雨果的書悲慘世界,被列為中國小學生必讀文學作品之一。那我就不介紹劇情了。音樂劇版本來源于1980年法國音樂人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和阿蘭·鮑伯利創作的版本,5年后被填寫英文歌詞。
電影版也是獲得了很多獎項的作品。有趣的是,海倫娜,理發師陶德里面的人肉餡餅店老板娘,也在這部中出演了一個可愛的反面角色。
順便,可能還是先入為主的原因,我最先聽的是音樂劇的版本,所以一旦回想這部音樂作品的歌,首先想到的還是音樂劇中的內容。
推薦唱段:
Master of the House
Master of the House-Claude-Michel Sch?nberg
惡毒的旅館老板老板娘的唱段。這是87百老匯版本的。推薦這個版本是因為這個老板真的好俏皮好可愛。只是聽聲音就覺得頗為生動了。管樂的催化下更顯詼諧滑稽。演唱者的功底很深厚。
Master Of The House-Sacha Baron Cohen
電影版的老板更傲慢一些。這就很有意思。作為知名的音樂劇,因為不同演員不同導演的演繹和安排,同一個角色會有不同的人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都去看一看聽一聽。
電影版老板老板娘。
10年25周年紀念版老板。
95年十周年紀念版老板。
三個老板有不同的人格。不再拘泥于表面的臺詞,他們都憑借著自己的理解表現出了不同的老板。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Will you give all you can give 你是否愿意付出你所擁有的一切So that our banner may advance 來給予我們的旗幟一個飄揚的機會
Some will fall and some will live 死生不定
Will you stand up and take your chance? 你是否愿意接受?
這首歌應該是最核心的唱段。版本很多,不過我最喜歡的是十周年音樂劇版本結尾的時候各個國家歌唱家合唱的版本(沒有中國)。
【音樂劇】悲慘世界十周年紀念音樂會(中英文字幕)_三次元音樂_音樂_bilibili_嗶哩嗶哩
144分鐘的時候有來自各個國家的歌唱家用不同的語言完美演繹了這首歌,把演出推向了高潮。
九,Les Choristes / The Chorus 放牛班的春天(克里斯托夫·巴拉蒂,2004)
這部也是經典之作。比較令人難過的是,非英語語種的電影也好音樂也好,都比英語作品更難走向世界。比如悲慘世界,本是一個法語作品,但是為人所知還是改編成英語之后的。
電影講的是一些被認為是頑劣無藥可救的孩子在一位新來的代課教師的不懈努力下,憑借著音樂和合唱班,逐漸贏得生命希望的故事。
推薦唱段:
vois sur ton chemin 眺望你的路途
Vois Sur Ton Chemin-Les Petits Chanteurs de Saint-Marc
Caresse sur locéan 海上的清風
caresse sur l'océan-Les Petits Chanteurs de Saint-Marc
Cerf-volant 風箏
cerf-volant-Les Petits Chanteurs de Saint-Marc
兒童與音樂,讓人回到最單純的時期。也難怪這部片最終大獲成功了。
順便推薦一下另一部法國影片 Le Papillon 蝴蝶(費利普·彌勒,2002),一樣的純真動人。
影片雖然不是音樂為主,但是也有老少合唱的主題曲Le Papillon蝴蝶。
Le Papillon-Nicolas Errèra
歌詞也很懵懂可愛。
十,高興(阿甘,2009)
最后一部,想推薦一部很少有人看過的國產音樂電影。
主演郭濤,黃渤,田原,改編自陜西作家賈平凹的小說。全片幾乎是陜西話對白,不過跟普通話差別不是很大,可以放心食用。
劇情介紹:
故事發生在陜西,農民劉高興是個喜歡設計飛行器的有心人。迫于生計,他跟好兄弟五富一起來到西安打工,在老鄉韓大寶的一間破舊倉庫落腳,鄰居包括東北大漢黃八和一對夫婦種豬和杏胡。高興的工作是收廢品,雖然工作不那么光鮮,但是高興卻樂在其中,這種積極的心態感染了五富和鄰居夫婦。另外,碰到小流氓石熱鬧尋釁滋事,也是高興挺身而出懲惡揚善。一次偶然的機會,高興結識了按摩小姐孟夷純,兩個人在接觸中擦出了愛情的火花。她為了給弟弟上學籌錢,她曾委身商人韋達。高興得知此事后,決定跟他并不富裕的伙伴們開始了積極的籌款。然而,在他們解決這個難題之后,按摩小姐卻因為一次意外鋃鐺入獄……
來源高興(2009年阿甘執導電影)_百度百科
其實還有其他很多的音樂電影可以講,比如發膠,八月迷情,歌舞青春,九。然而我沒有猶豫就寫下了高興這個名字。這是我所列出的十部音樂電影中唯一一部國產電影。
可以看出來影片制作成本不是很高,但是也是在有限的經費內用心制作的作品了,音樂之外還有舞蹈編排。
重點在于中國在音樂電影這方面投資很少,所以有這樣的用心做出來的作品其實是應該珍惜的。想要做電影大國自然要百花齊放,各種類型片都有才好。
記憶最深刻的一幕是三個男人背對著樓梯快速動著手,并且發出啥啥啥的聲音。一個女人一臉莫名地走上樓,發愣著看向他們。
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還是八年前,八年前的我還是個寶寶……
西安當地有一個地方語言的樂隊,叫黑撒。他們在片中也有客串。于是電影原聲有幾首也是來自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