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得“茅盾文學獎”殊榮的《一句頂一萬句》,不僅是劉震云目前為止最經典的作品,更是以史詩級的大格局,看透了近代的中國和中國人。有了原著的強大背書,云集了一群頗具人文范兒的實力派演員,又適逢“王寶強事件”發端,與馮小剛導演的《我不是潘金蓮》“打擂臺”,讓這部探討“有話說和沒話說”的作品,幾乎把當年的亮點和爭議都占全了。
只是,老子的文學名著交給閨女來導成電影,這種“精神傳承”與“物質傳承”相結合的獨特文化產物,固然打下了雄厚的基礎、積蓄了足夠的人氣,但是,這種傳承之下帶來的“文化自信心”與耳提面命之下產生的“繼承原著精神”,似乎很容易會讓這種“傳承”變了形、走了樣。
于是,一部被網友戲評為“家庭倫理的電視連續劇”、“老氣橫秋到四平八穩”,讓這部頂著“巨作之名”的同名電影,并沒有實現一炮而紅的人文范兒這個原有定位,反而有種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痛楚與無奈。
從劇情上來說,原著跌宕起伏、蕩氣回腸的史詩感,到了電影中,就成了雞毛蒜皮、劇情跳躍的倫理劇,這種較為平庸、過于保守的風格轉變,其實,更像是作為劉震云女兒的本片導演劉雨霖,對個人控制力和個人能力的某種認可和妥協。畢竟,攬來了瓷器活,怎能把金剛鉆不濟暴露太多出去。
其實,這種從巨作到電視劇的劇情風格轉變,雖然事出有因,而且也算多少繼承了原著的“基本內容”,但相較于原著的內容,劉震云那種“荒誕式現實”的獨特風格,卻被謹慎但壓抑的氛圍,給牢牢地罩住了。雖然,本片多少還留下些細節和言語上的喜劇化,只是,這種類似于小打小鬧的文字游戲,是無法表現出“荒誕式現實”的。
這里,得著不想探討本作中“有話說”和“沒話說”的婚姻不幸,也不想深究“天生女人愛做夢”到底與“紅杏出墻”有多大的契合度,更不想把本片的劇情槽點、情節跳躍、心理反轉生硬、感情虛弱無物這些所謂的“元素問題”,當成口誅筆伐的對象。
因為,聰明的劉震云應該就已經預見到了,所謂的“老子作品閨女導”,更像是一次不計得失的“真話大冒險”,只不過,一邊是手足親情的軟磨硬泡,一邊是精神傳承的你情我愿,即便玩糟了,至少還留下個名頭響亮作品,也值。
得著說 | 拿興趣說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