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只需買上一張票,就能到商業電影院看自己喜歡的電影。然而,對老一代青杠樹村的村民來說,就沒這么輕松了,他們得自己燒磚、修筑,先建成自己的三道堰青杠樹電影院。
日前,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第十批歷史建筑保護名錄,青杠樹村老電影院也出現在了大名單當中。

保存完好的電影院
修建不易
一磚一瓦都出自村民之手
青杠樹老電影院位于成都市郫都區三道堰街道青杠樹村,1966年開建,歷時3年建成。老電影院的左邊是已廢棄的舊時供銷社庫房和一片長滿油菜花的空地,右邊則是改做廠房以后修的臨時大門。老電影院呈四方形,共有兩層,三道大門、兩個側門,墻壁上留下了被歲月風化的斑駁痕跡。
老電影院在過去被稱作戰旗公社十大隊禮堂,除了放電影,還被用作大隊開會和組織表演文藝節目的地方,后來被用作大隊辦公樓。如今,老電影院內的椅子舞臺等設施早已拆除,放映口也已封上,變為廠房,里面存放著大量的建筑材料。
今年已經70歲的夏德元全程參與了當年電影院的修建,談起當年的修建史,他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與自豪:“修這個電影院真的太難了,當時資金短缺,這個電影院的一磚一瓦都是村民親手燒制的。電影院內部座位的坡形設計也十分超前,郫都區其他地區修建影院時也沿用了這種設計。這么多年過去了,老電影院外部仍然保存得很好,村里也只對出現破損地方的瓦片進行了替換。”

20世紀70年代末的四川電影院
回憶滿滿
電影院曾擠滿人一票難求
50歲的程代平回憶當年看電影的場景,不禁發出感嘆,“在那個沒有網絡、沒有電視,沒有淘寶的年代,能夠看一場電影是多么奢侈的事情啊,這已經是最大的娛樂了。在我們小的時候,看一場電影要幾分錢,對于那個時候的人來說不算便宜,但仍然一票難求。
程代平告訴記者,新影片要上映時,村里就會用廣播通知,如此一來,一傳十、十傳百,隔壁大隊的人都到老電影院來看電影了。電影院門口有時候也會貼海報,一等到放電影的日子,電影院三道大門前總是擠滿了人,等到門一開,人群魚貫而入,賣小零食、小玩意兒的也開始在附近吆喝,沒買到票的人都在側門伸長了腦袋想往里面看,場面十分熱鬧。

1975年成都市青年宮電影院
“我還記得那會兒放的是《地道戰》《劉三姐》等電影,現在去電影院哪有我們那個時候熱鬧啊,能看上一次電影,回去都能炫耀好久!”老電影院是一代青杠樹村人的回憶。如今,只能聽老一代人講述關于它的故事,從言語中感受到那個年代幾分錢一張票所帶來的簡單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