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有些小伙伴可能已經猜出今天要聊的這部電影了,原著小說被稱為男人的圣經,智慧的總和,一切問題的答案,對,這部電影就是《教父》。小說作為美國頭號暢銷書,改編成電影也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了,而且電影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斬獲九項奧斯卡大獎,觀影次數超2.3億次,豆瓣評分高達9.2分。那么,這部電影為什么能夠如此成功呢?又怎么會被稱為男人的圣經呢?小編今天就帶各位好好地一探究竟。
馬龍白蘭度飾演的老教父永遠給人一種玩世不恭的感覺,他已經不需要使用外在的暴力和威壓了,作為紐約黑幫中五大家族之首的領袖,他混沌不清的話音,每一個字都可以改變外面世界。這也許就是所謂老男人身上散發的迷人之處吧。他甚至不需要別人的回報,只要別人承認他是教父,這可以說是馬斯洛需求理論提到的人類最終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所以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么當今之世這么多的成功人士,都喜歡以一種親和的示范性的做派來面對世人。男人就是需要人們崇拜如神,為了這種幻覺,他們甚至不惜一切手段達成目的。不過這不能說教父行事不講原則,教父的世界里,友誼是通行的貨幣,忠誠是上好的禮物,緘默是必守的規則。教父相信友誼可以筑起一道堅實的防線,但他絕不會把友誼強加給不需要友誼—認為他無足輕重的人,而且他還告誡孩子永遠不要恨你的敵人 ,因為這會影響你的判斷力。跟朋友要親密,跟敵人要更親密,并且不要忘記第一個幫你敵人說話的兄弟是叛徒。對待家庭上,更值得我們學習,比如在吃飯時從不談生意,你花時間和你的家人在一起嗎?對教父來說,不照顧家人的男人,根本算不上是個男人。如果你不和家人在一起,你就永遠無法成為真正的男人。
帕西諾飾演的麥克,從一個單純的戰爭英雄好青年,在面對親人一個個離去,家族不斷遭受打擊的情況下,一步步成長為陰險毒辣的新教父,前后變化極大,帕西諾的表演也富有層次。當他在父親的葬禮上冷眼看著其他幫派老大假惺惺的吊唁時,他寒冷的目光已經透露出:他已經下定決心了,一切盡在掌握,永遠不能回頭。影片的最后,在麥克周密的計劃下,所有家族的對手一個個被麥克的手下有條不紊得干掉了,整個過程毫不拖泥帶水,讓人大呼過癮。在殺掉最后一個叛徒后,有一個麥克走路的長鏡頭,這個鏡頭意味深長,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眼神令人不寒而栗,當一個男人決定不惜一切手段地成為弱肉強食世界里的最強者時,他就接近了男人最原始的動物本性。另一方面,這個鏡頭也表達出了高處不傷寒的意思,當一個男人到達權力的頂點時,一定會非常寂寞吧,正如周董在《以父之名》中唱到“沒人能說沒人可說,好難承受,榮耀的背后刻著一道孤獨”。
喜歡這部電影的話推薦去看原片哦,歡迎在留言區與小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