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改編自世界100部最受歡迎的科幻短篇之一的電影,這部電影首先給人的感受就是思考。你看完了它,你選擇信還是不信?或許這不是選擇,不管完全否定還是完全相信,整個開放式的故事帶來的思考是非常有趣的。這部"史上最牛的科幻電影"僅僅用了一萬美金,在一間山中小屋里拍攝幾個人促膝對談,卻遠遠超過了以往任何一部大制作、高科技的科幻影片。因為從沒有任何一部電影能像它這樣包羅一切人類的問題,哲學的、宗教的、政治的、歷史的。你以為你起碼有最基本的知識,卻發現它們的面目原來如此模糊不清。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故事情節很簡單,場景也很"簡陋",幾個人的對話就是主要情節,一間木屋的內外便是全部場景。 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John在執教十年后突然辭職。同事們趕到他郊外的住所為他送行,欲言又止了一番后,John道出了他難以啟齒的辭職原因:他是史前洞穴人,已經活了14000年,因為某種不知名的原因,他永遠停留在了35歲,永不死去。每過10年,為了防止身邊人發現他不老的秘密,他就開始新一輪遷徙,改換身份,重新生活。他曾追隨佛祖修行,被原始部落奉為神靈,曾和哥倫布相識,和梵高較好,更可怕的是,他甚至就是耶穌!John考古學、心理學、生物學的權威朋友們先是對John的說法報以大笑,可是隨著談話的深入,他們發現John的述說是如此真實,他們看似堅固的人生觀、知識觀開始動搖。
并不是所有的科幻電影都需要特效,這個影片就是一部未需有任何特效的科幻傳奇,電影以座談的形式,用語言為媒介,構筑了一個神秘叵測的科幻世界,其言談間予人帶來的深思是如此充滿魅力,那語言藝術的遐想為人嘆服。 里面大量的對話,關于時間、宗教、物理、歷史、心理等等很多大容量內容,在幾個主演的對話間來回拉扯你的思考,感覺是一部可以多刷的影片,細細體味對話應該每次都有新發現,節奏不快沒有驚心動魄,卻一直牽著你走,讓你思考甚至想著是否要相信他們的話或者怎樣反駁。
影片結尾主人公停車等待愛他的女人,鏡頭沒有拍她是否拉開車門上車,這里面的懸念讓我非常感動。一個身邊愛人終將都會老去死掉的男人,每每十年就會離開身邊的人,既是自保,也是對別人的關照。但他是否會為眼前的女人駐足停留呢?當他停車回頭看女人的時候,女人面容細微的變化多么令人心動啊!萬年的生命歷程和我沒有關系,你只是我愛的男人,你像過去重復過N次那樣,離開身邊的人,但是你還是為我停留了一瞬間。
這一切的一切,包含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中,是一份工作,也是各種宗教。如果一份你很滿意的工作,很通情達理的老板 ,突然得知同樣的職位卻拿了更多的薪水時,你會開始憤憤不平,老板變得討厭了,工作變得煩雜了,你覺得這個地方沒法呆了。但這只不過是份工作而已,人生中的小插曲。但設計到宗教,這個你無從考究無從詆毀的家伙,一直穿著神秘的外衣讓人無從反駁,在教徒心中他就是正確他本人,他信仰的就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一旦被一個不爭的事實推翻整個宗教體系,揭露出宗教原來是偽善他本人的時候,相信絕大多數教徒會悔恨一生。
這部電影貼上了"科幻"標簽,而實際上,影片從頭到尾都沒出現過一個我們通常認為的那種"科幻"畫面。他們就一直呆在一幢有著爐火、老式沙發和威士忌的林間小屋里不停地從自己的專業立場發出質疑,然后由那個史前人給出種種符合邏輯的答案。在看的過程中,我總是在想,如果Oldman(史前人)在描述自己140個世紀的漫長生命時,導演要是能同時將那些時代還原,讓Oldman身處仿真環境之中會是一種什么樣的觀看體驗,果真如此,這部電影是不是就成科幻史詩大片了?當然,盡管電影結構簡單得令人發指,但是簡單有簡單的力量,那些困擾人類的諸如生死、靈魂、宗教、輪回等永恒謎題在這種簡單的表現手法中顯得更加深刻和虛幻,以致令人有茫然之感。假如有"后科幻"這種電影類型,那么《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最合適不過。
現實生活中,人們嘗嘗用"超出了科學能夠解釋的范疇"來闡釋無法證實的問題,而該片則恰恰截選了科學與宗教之間的灰色地帶,以作者那強大而不凡的創作功底來填補投資及技術的欠缺之處。整部影片也在場面調度、臺詞設計、人物表演、道具場景等細節上下功夫,觀影過程中,觀眾無需時刻捕捉絢爛的視覺特效場面,卻深深被這個制作團隊弄得內心波瀾壯闊。稱此片為低成本獨立電影的典范之作,應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