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女嬰,盡管他經濟拮據,但還是把女嬰留在身邊,取名熊艷,因為...
付一夫
在人們的印象里,消費市場根本沒有“男女平等”一說。例如,在逛商場時,女性的化妝品、首飾、衣著、鞋包占據了好幾層,相比之下,男性品牌物件的“地盤”能覆蓋一兩層就不錯了;一提到購物的主力,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女人。
難道“他經濟”真的就不如“她經濟”嗎?答案是否定的。
被低估的“他經濟”
“他經濟”又稱男性經濟,一般用來描述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男性群體自我意識的覺醒,再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觀時,需要更強的社交能力、被更多人接受的表現能力以及更強的合作精神,而這些讓男性消費心理發生了變化,并給行業帶來了新的機會。
一般來說,女性思維具有多重發散和感性沖動的特質,而男性思維則偏邏輯和理性,相比女性來說更加冷靜和專注。也正因為如此,在不少人看來,男人的錢不如女人的錢好賺。
然而,有不少證據顯示,“他經濟”被市場大大低估了:
首先,男性的線上消費開支已超女性。
根據2017年6月波士頓咨詢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國男性消費的種類和額度都在增加,而在線上消費方面,男性每年的平均開支超越了女性。中國銀聯發布的報告也顯示,男性網絡消費力首超女性,其中在移動支付的使用場景中,商超及餐飲類線下實體消費、網上實物類消費的比例最高。
此外,美國互動廣告局(IAB)與IAB中國聯合發布的調查結果表明,無論是采取PC端還是移動端進行網購的中國居民,男性消費者占比均超過女性,其中PC端網購的男女占比分別為57%和43%,移動端網購的男女占比則為53%和47%。由此可見,我國線上消費的男性市場潛力不可小覷。
其次,男性比女性更偏好超前消費。
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讓超前消費的浪潮席卷而來,基于手機支付的螞蟻花唄、蘇寧任性貸、百度有錢花、騰訊微粒貸等互金產品已經成為人們超前消費的常用工具。
PPmoney萬惠集團旗下萬惠金融研究院聯合移動快速借貸平臺及貸推出的《及貸用戶畫像分析報告》顯示,男性用戶是超前消費的絕對主力,比例高達78%,年齡分布區間為20-30歲,平均年齡僅為28歲。借貸寶發布的《雙十一消費借貸大數據》報告也印證了這一點:在消費借貸中,男性占比高達65%,女性僅為35%。
最后,男性是高端消費領域的中堅力量。
雖然男性多是理性消費,不如女性那樣容易消費沖動,但他們更加注重消費品質,對于品牌的忠誠度也較高。
雖然男性消費頻次低且品牌相對單一,可一旦認可了某種品牌,他們的消費項目單價也是不菲。根據《中國奢侈品網絡消費白皮書》中的有關信息,網絡奢侈品消費中,女性占比略高于男性,但男性的客單價比女性高6%,且奢侈品消費頻次3次及以上的男性比例也比女性高。
此外,高收入男性非常重視商品或服務的品牌,他們可能并不在意商品本身的價值,但更關心隱藏在商品背后的附加值。為了追求品質生活,他們普遍講究細節,特別是在珠寶、汽車、紅酒等支出方面從不吝嗇。
綜上所述,男性消費市場有著極為可觀的潛力可挖掘。換句話說,“他經濟”正呈現崛起之勢。
“他經濟”背后的商機
既然男性消費市場如此巨大,其中的種種商機必然也是值得關注的。
一般來說,女性群體所鐘愛的消費領域較為固定,在她們成年后,大多鎖定在衣著服飾、珠寶首飾、美妝美容等商品板塊;而男性群體在不同年齡段的消費領域是有所不同的。
東方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16-25歲年齡段的男性消費支出主要在體育、游戲、服飾等領域;26-36歲年齡段的男性主要消費領域開始向3C電子產品、汽車、旅游、保健等傾斜;37-50歲年齡段的男性消費主要為手表、奢侈品、汽車、旅游等;而51歲以上的男性則更注重于個人健康的消費支出。此外,受當前“顏值經濟”的影響,男性也開始涉足那些曾經只屬于女性的消費領域,最直接的表現便是男性護膚品與美容美發市場的日漸興起。
所以,在“他經濟”浪潮下,男性消費能夠深挖的商機并不少。
就此,各路商家不妨“因地制宜”,加以把握,針對不同年齡段與不同類別的男性消費群體,采取差別對待的策略。
比如,在鞏固IT、電子、汽車、手表、白酒等傳統男性消費領域的同時,留意他們不斷擴張的消費領域邊界,包括傳媒行業(游戲、VR、電影等)、體育行業(籃球、足球、滑雪、健身等)、服裝行業(時尚服飾與商務衣著)、醫藥生物行業(醫美、男性健康、醫療保健)等等,不斷豐富產品門類,提升商品質量,從而獲得豐厚的報酬。
當“買買買”不再是娘子軍的專屬時,我們不妨追一追“他經濟”的風口,或許“敗家爺們兒”也能造就下一個馬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