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端
轉型特工
在諜戰劇《海狼行動》里,朱婷成功地飾演了女特工陳明珠。雖然在劇中的戲份不多,但是朱婷認為這個角色很完整,“她出賣了海狼號的人,但最后也是因為陳明珠整條船的人才能得救。”而且這個角色也沒少讓朱婷吃苦頭。
當時是在十二月份的上海,朱婷與余龍的扮演者葉靜要拍一場雨戲,而“雨”是劇組人員從冰冷的人工湖里抽上來的。為了不讓自己感覺太冷,朱婷和葉靜就去買了兩套連體的潛水服。導演要求他們第二天六點鐘到達現場,于是他們在凌晨四點就開始做準備,先用保鮮膜把自己從脖子到腳像木乃伊一樣地捆起來,然后套上連體潛水衣,最后再穿上戲服。到了現場,他們倆才發現一個問題,這樣自己就根本無法吃飯了,因為捆得太緊,甚至連呼吸都顯得不那么順暢。
當天劇組還為所有演員準備了姜湯,但是只有朱婷和葉靜沒有喝,于震就問他們:“你倆怎么不喝呀,這就是為你倆準備的。”朱婷無奈地說:“我全身裹著保鮮膜,還穿著連體潛水衣,喝了沒法上洗手間呀!”結果這場戲從早上一直拍到第二天凌晨三四點鐘,朱婷全身都是濕的,頭發和眼鏡一直在滴水。
雖然環境很惡劣,但是一演起戲來,朱婷就會忘掉所有的痛苦全身心地投入進去。當時現場有很多的木樁子,朱婷演得出了神,結果一不小心摔在幾個木樁的中間,雖然很疼但幸好沒有受傷。導演看了都很緊張,一直在問朱婷有沒有問題。朱婷爬起來說沒事,自己可以再來一遍。導演說不用了,已經過了。朱婷很納悶,自己明明都演摔跤了怎么還能過呢?導演就告訴她這是在畫面外摔出去的,其實朱婷早就已經出畫了,可是她不知道,還在繼續演。
這幾年,從《八路軍》到《周恩來在重慶》再到《臺灣·一八九五》,朱婷覺得自己主旋律的戲拍得偏多了些。“可能大家都覺得我長得比較傳統吧,所以更會選擇我去拍那種年代戲,在《海狼行動》里雖然角色戲份比較少,但對于我是一個轉折,因為我從主旋律中跳出來了。”
感恩懷念
2004年,朱婷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開始了一個人在北京的演藝生活。“雖然在畢業前我就已經接了一部戲了,但是一個人在北京仍有種彷徨、找不到自我的感覺,北京城這么大,讓我時刻有種不安全感,可能剛從校園里出來的畢業生都會有這種感覺。”
而《八路軍》的拍攝,給朱婷帶來了一段不一般的經歷。04年10月,朱婷隨《八路軍》劇組去了河北臥牛山,看到了遠處延綿的山和一望無際的田野,朱婷的心霎時就開朗了。雖然當時的環境也是很艱苦,氣溫都在零下二十多度,而朱婷只能穿著旗袍、小毛衣,就相當于春天的衣服。在天漠,朱婷經歷了她見過的最狂的風沙,只要一張嘴,唇齒間就會發出吱吱的聲音,根本說不了話,可是她們還要去演戲。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朱婷仍然覺得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很愉快。
另外,《八路軍》的制作班底也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團體,里面不乏獲得金雞獎、百花獎的攝影和導演。但是他們的生活都很樸實沒有一點圓滑做作,他們對朱婷潛移默化的影響,給剛畢業的她樹立了一個作為演員的向標。劇組對朱婷也非常關心照顧,在拍戲的時候,朱婷三次患了重感冒,每次都有制片人為她拿藥、煮面條。“那時我每天都寫日記,記錄自己不一樣的心情,那段時間是最感恩的,也是我心靈的一次洗滌,把我心中的塵俗都洗去了。”
四年以后,朱婷又遇上了《海狼行動》的導演潘軍。潘導的才華讓朱婷很敬佩,在工作上潘導像對待孩子一樣照顧朱婷,并對她很信任,陳明珠這個角色潘導在還沒見過朱婷本人的時候就定了她。潘導也一直鼓勵朱婷,說她眼睛很清澈、笑容很干凈。這種感激,朱婷無法用語言表示,“我只能以后很努力去創作我接到的每一個角色,并堅持自己為人處世的風格和原則,可能過了5年、10年他們再看到我,我依然是這樣子,還如他們所說的那樣‘清澈、‘干凈,或許這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報答。”
本文圖片由朱婷提供
責任編輯/馮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