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看書,看到一位前CIA女特工,就是前一段時間公開diss特朗普的那位,今天就說一下她的故事,也許你就知道現實的女特工到底是什么樣的了。
她全名翻譯過來就是瓦萊麗?普拉姆,1963年在阿拉斯加洲的一個空軍基地出生。。。
大學一畢業,瓦萊麗就和當時的男票結了婚,順便還一起加入了,當時正在學校招人的美國中情局(簡稱CIA)。

在CIA這幾年,瓦萊麗成為了一個高級特工,像什么自動槍械使用、叢林逃生、應對人質危機都玩得很6。
和大多數特工一樣,瓦萊麗時不時就被派到國外去執行任務。。。
1997年,瓦萊麗被派到了比利時布魯塞爾,以波士頓某公司副總裁的假身份,做起了為CIA找探子的任務。

也就是這一年,在一個外交招待會上,瓦萊麗遇到了比他大13歲的約瑟夫·威爾森。。。
海灣戰爭爆發前,威爾森是美國駐伊拉克最后一任代理大使,曾幫助過幾千個外國人從科威特疏散,是個很有責任心的大使。
一見鐘情的兩個人開始約起了會。。。

由于職業原因,瓦萊麗在兩個人認識的第二天,就跑到情報庫把威爾森查了個底朝天,慶幸的是威爾森說的都是真的。
于是在他倆第三次約會后,瓦萊麗就給威爾森攤牌她是CIA特工,見過大世面的威爾森欣然接受了這個事實。
2002年,美國高層得到消息,說伊拉克正從尼日爾采購500噸鈾“黃餅”,這物質能提取制造核武器的濃縮鈾。
此時美國政府,在經歷了“9·11”事件后,一直都企圖說服美國人民薩達姆與本·拉登有某種串通,來讓自己有正當的理由侵入伊拉克。

為了找到證據,美國政府想要找人去找調查。。。
恰好威爾森在曾在非洲工作過很長一段時間,也熟悉非洲事務,于是瓦萊麗向政府推薦了威爾森去尼日爾。
經過一段時間調查,威爾森并沒找到啥有力證據,于是打道回府給政府上交報告說,沒有證據顯示薩達姆從尼日爾買過鈾。

但到了2003年,當時美國總統小布什,發表了國情咨文說“英國政府得知,薩達姆最近從非洲獲得了大量的鈾”,并以此為借口,挑起了著名的伊拉克戰爭。
知道這件事的威爾森很惱火,他在《紐約時報》上發表文章,公布了自己當時在尼日爾的調查。
啪啪啪打臉小布什,也讓小布什順利陷入了第二輪丑聞怪圈。

不久,這件事就來了個大轉彎,有個《時代》雜志的記者,寫文章謊稱威爾森去尼日爾的調查是擅自行動,背后支持者是身為特工的瓦萊麗。
就這樣,瓦萊麗的特工身份被狗血般曝光了。這意味著,她的特工生涯就此結束,這就是當時轟動一時的“特工門”。
到底是誰指使記者去誣陷瓦萊麗呢?
經過各方媒體“齊心協力”調查之后,發現這件泄密事件竟牽扯了23個美國政府高官,為首就是小布什的左膀右臂:白宮高級顧問卡爾·羅夫。

被曝光身份后,瓦萊麗夫妻倆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經歷了多次被恐嚇后,他倆搬到了墨西哥洲一個偏遠社區。
不過,這件事產生的不良后果,并沒有伴隨著搬家而結束。。。
忍無可忍的瓦萊麗,終于在2006年的9月,向華盛頓地方法院提交訴狀,控告美國副總統切尼、切尼的前辦公室主任利比、白宮政治顧問羅夫以及前副國務卿阿米蒂奇侵犯她的隱私權。
經過曲曲折折的控告,副總統切尼的前辦公室主任利比,被判處30個月有期徒刑、兩年緩刑,還被罰款25萬美元。
就這樣控告戛然而止,毫無意外瓦萊麗在和政府的這場較量里,徹頭徹尾的輸了。
同年10月,瓦萊麗出版了自傳《公平游戲:我的間諜人生,我遭白宮出賣》,后來還被改編成了電影《公平游戲》。

經歷過這次“特工門”之后的瓦萊麗,會默默無聞的生活著嗎?顯然不會!??!
這次在推特上公開挑戰特朗普,反對對朝鮮動用武力,再次讓我們所有人見識到了,瓦萊麗身上的“特工精神”:即使阻力再大,對方實力再強,為了心目中的正義也要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