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幕后 那些有關電影的“蹉跎歲月”
——天水市電影行業40年變遷史
近期,抗癌藥降價之事引起大家的高度關注,而相關題材的國產電影《我不是藥神》也是票房大賣,影響深遠。不少觀影者認為《我不是藥神》堪稱數字電影發展史上的良心之作,以其良好的音效、清晰的畫質給觀影者帶來深刻的感官印象和優質的體驗。

“如果是當年的膠片電影,《我不是藥神》的放映效果可能要大打折扣了。”從事放映工作近40年的王集說,改革開放40年,電影業從樣板戲、膠片電影、數字電影再到VR技術的介入,水平一直在改進提升,也越來越能滿足觀影者的需求。可以說,40年間電影在我市走出了一條充滿生活色彩的時代傳奇之路。
◆天水日報記者王雪梅

1、放映崗位感受電影變遷
改革開放以來,除了電影放映方式和技術層面發生著巨變外,電影的其他方面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王集介紹說,在他印象中,改革開放前的電影幾乎都是樣板戲和戰爭片,其他類型的影片很少。電影剛到天水時,市民們觀影的熱情并不高,前來看電影的人少之又少。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上世紀80年代,大量港片進入大眾視野,上世紀90年代海外大片又蜂擁而來,市民們的觀影熱情越來越高。近些年,《戰狼2》、《紅海行動》、《芳華》等熱門國產片深受廣大市民喜愛,影院也成了市民們業余生活的一部分。尤其到了賀歲檔、暑期檔等檔期,我市各影院更是一票難求。
不難看出,電影已經成了我市市民精神需求的重要元素,也從側面反應出,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精神追求也越來越高。
王集在電影放映這個崗位上走過了近40個年頭,膠片電影放映了二十多年,數字電影放映了十多年。可以說王集見證了從上世紀到現在我市電影行業的發展歷程和進步變革,親歷了近年來膠片電影被數字電影代替的技術飛躍,感受著觀眾們因生活質量變好而帶來的觀影方式、理念的變遷……這其中,技術在變,場所在變,服務在變,體驗在變,可不變的是人們對電影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電影市場的繁榮,也昭示著一個城市文化的繁榮,電影無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各大影院紛紛落戶我市,影院為了拉攏客源,在競爭中都不同程度地提升了硬件設施和服務質量。
“在時代發展的大潮中,不緊跟時代步伐就會被淘汰。更換陳舊的音響設備、把所有的座椅換成軟包座椅、開設豪華觀影廳等,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排片量,也能為顧客提供更舒適的觀影環境。”我市一影城負責人告訴記者,無論什么時候,他們對硬件和軟件的提升都一直很重視。

2、國有公司經歷“世間冷暖”
1992年,天水的電影行業成績驕人,國有發行公司城市影院放映收入超過了200萬元,開創歷史最高水平。200萬的收入在當時來說,可謂是“巨款”。因此,上個世紀90年代初電影行業被視為天水地區電影發行放映工作的頂峰時期,當時全市設立了市級電影發行放映機構1個、縣區級7個、發行組5個共13個單位,電影放映單位達到387個之多。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隨著立體電影《歡歡笑笑》與《快樂的動物園》首次與天水地區的觀眾見面,又加之天水城鄉掀起宣傳放映科教電影新高潮,天水地區的電影行業空前繁榮,殊榮不斷:1986、1989年,甘谷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兩次被國家廣播電影電視部授予“全國電影發行放映系統先進單位”稱號;1986年至1987年,甘谷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張家川電影公司先后多次獲得“全國衛生優生優育科教電影月先進單位”、“全國衛生電視片白鶴獎”、“全國首屆農村科教電影匯映月先進單位”等殊榮。
而為天水電影行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天水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作為推動我市電影行業大力發展的功臣,也曾隨著天水的發展兩次變更名稱。1978年,天水地區電影發行放映管理站更名為天水地區電影發行放映公司,1985年天水地改市,又更名為如今的天水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期間,電影業的快速發展見證了天水的改革發展。
遺憾的是,1996年,電影發行放映體制改革,省電影公司實施電影放映院線制,由于天水城市影院經濟效益差,設備陳舊,無法融入院線制,省公司也相應地停止了對天水所有電影節目的供應,導致全市95%以上城市影院停業,許多電影院被拆遷改造,天水城市電影放映事業一度低迷。
“以前最紅火的時候,影院從早上五點到凌晨十二點,每天安排的場次很多,但還是場場爆滿,票房一度創下新高。現如今,大部分國有影院不是拆遷就是被私人企業租用,輝煌不再的天水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也由之前的100多人減少到現在的24人。”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總經理張育紅說。

3、農村電影發展欣欣向榮
2002年是我市電影業的轉折年,我市借著國家實施的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以及國家行政事業單位改革機遇,對電影發行放映體制和機制進行改革,并積極探索院線制改革途徑,我市城市影院運營體制開始從單一的國有發行公司轉到發行放映一體化的院線公司新體制。
從膠片放映轉到數字傳輸放映新體系,從原始粗放型轉到信息化管理新手段,不管是在技術體系層面,還是管理手段上都有了飛躍性的突破。同時,全市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正式啟動。
“1996年到2001年,是我市電影業發展的瓶頸期,一直到‘十一五’期間,天水市農村電影才得到恢復性發展。‘十一五’期間,全省完成了農村電影院線體制改革。2008年,省上組建甘肅飛天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公司,按照‘企業經營、市場運作、政府購買、群眾受惠’的總體思路,農村電影快速發展了起來。”市文化和旅游局傳媒管理科科長劉旭東說。
記者了解到,自2002年以來,按照全省農村電影固定放映點建設要求,我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農村電影固定放映點有34座。其中,秦州區3座(楊家寺鄉楊家寺村、太京鎮甸子村、玉泉鎮王家磨村);麥積區4座(新陽鎮胡大村、馬跑泉鎮崖灣村、馬跑泉鎮甘江村、五龍鄉劉家灣村正在建設);武山縣17座(城關鎮、洛門鎮、馬力鎮、灘歌鎮、四門鎮、鴛鴦鎮、山丹鄉、高樓鄉、樺林鄉、咀頭鄉、榆盤鄉、溫泉鄉、楊河鄉、沿安鄉、龍臺鄉等15個綜合文化站和楊河鄉小莊村,灘歌鎮王磨村固定放映點);甘谷縣2座(謝家灣鄉謝家灣村、六峰鎮新莊村);清水縣2座(白駝鎮白駝村、永清鎮原泉村);秦安縣3座(王尹鄉尹川村、安伏鄉安伏村、五營鄉邵店村);張家川縣3座(恭門鎮恭門村、梁山鄉梁山村、龍山鎮汪堡村)。
截至2017年底,我市共組建農村電影建放映隊139個,全市放映隊全年放映30060場次。

4、數字電影迎來最美春天
近年來,節假日到影院“看大片”,已從流行時尚變為普通需求。尤其節假日的黃金場次均出現一票難求的場面。
“大片”的票房效應越來越明顯,這是我市各影城負責人共同的感受,特別是國產影片整體水平的提升,極大地激發了觀眾的觀影熱情。尤其被影迷們稱為“國產良心片”的各種題材的電影讓各大影城的票房更是漲聲一片。
隨著2010年,我市首座城市多廳數字電影院——天水太平洋電影城正式運營,我市數字電影迎來了春天。據統計,截止2017年底,我市共有城市數字影院12家,銀幕63塊,座位5883個。其中秦州區5家、麥積區2家,甘谷縣、武山縣、清水縣、秦安縣、張家川縣各為1家。
“影城營業9年,數字電影從一開始不被市場認可到現在的經營良好,從摸爬滾打中找出路到發展黃金期,行業發展新態勢不斷涌現,我們走出了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秦州區大眾南路一影城負責人馬女士告訴記者,從2016年以來,隨著全市電影院的不斷增多,觀眾也出現了分流,整個電影院經營呈現出平穩趨勢,但并不影響經營。
據馬女士介紹,2017年她所在的影院共接待了22萬觀眾,暑期檔、賀歲檔最為火爆,一天的接待量能達到1000人左右,主要以年輕人為主。影院安排的影片都以優質的國產電影為主,也有極少數外國影片會穿插其中。影院每年都會響應國家政策號召放映一些公益場次,包括正能量的紅色電影、紀錄片等,主要服務于企事業單位、學生群體。
“看電影已經成了休閑娛樂的一部分,因消耗時間短、視覺效果強烈而深受歡迎。”市民段斌承說,只要一有新電影上映,我都是早早地從網上買好票,就等放映的日子帶家人一起去放松放松。
5、本土電影如雨后春筍
天水文化氛圍濃厚,民風淳樸,是個有內涵有故事的小城。近年來隨著電影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市拍攝出了一批優秀的本土電影和微電影。

▲微電影《愛·如己初》首映海報
其中不乏精準扶貧題材電影《幸福快車》、道德模范題材微電影《愛·如己初》,以及公益微電影《一路上有你》、農村教育題材《長大了我們都要嫁給你》、首部紅色題材電影《小兒錦》等諸多感人微電影。

▲電影《小兒錦》截屏
2017年,由天水市文明辦、天水日報社聯合出品,天天天水網、天水主流傳媒有限公司攝制的道德模范微電影《愛·不釋手》以絕對優勢斬獲被譽為中國公益微電影“奧斯卡”的中國首屆公益微電影十佳評選活動微電影十佳和劇本十佳,天水日報社新媒體中心也成為全國唯一斬獲微電影和劇本“雙十佳”的團隊,這也是全省唯一一部由新聞媒體自主編劇、導演、拍攝、后期制作的獲獎作品。

▲微電影《愛·不釋手》首映海報
在高峰論壇環節,天水市文明辦和天水日報社聯合發起的“天水市道德模范微電影系列工程”受到與會專家領導關注,也得到了擔任中國首屆公益微電影大賽的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專家的認可和贊揚。

▲電影《幸福快車》截屏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影視劇拍攝成績喜人。“電影《幸福快車》獲得第17屆洛杉磯國際家庭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第13屆中國長春國際電影節優秀故事片獎,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入圍參展影片,并在央視6套播出。電視劇《苦樂村官》也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2015年拍攝的四集紀錄片《祖脈天水》反響熱烈,2017年還拍攝了《后悔來得及》、《隴原妹子》等多部影視劇。”劉旭東說。
“我在《沉默的森林》里出演反派一號梁大龍,這是我第一次拍攝院線電影,這部戲的主角除了我之外都是專業演員,在對戲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專業演員應該具備的素質,對角色的把握,肢體、面部表情、眼神的表現,內心戲的釋放,還有導演對整部戲的掌控,拍攝手法以及具體的細節,真的是受益匪淺。”
在我市拍攝的微電影中有不俗表現的天水本土演員袁鵬輝說,他會把在外面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工作當中,如遇到合適的角色和劇本,還是會努力爭取,平常也會多注重演戲方面的知識,塑造更多好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