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我不是藥神》,因為影片故事的出眾,也使得背后的編劇團隊引發了大眾關注,更讓最早創作出這個故事的編劇之一韓家女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她是著名導演、電影圈大佬韓三平女兒的身份也首次亮相,就被冠上了“導二代”的光環。
眾所周知,不少知名導演的子女已經開始在影視行業里亮相,例如張藝謀的女兒張末執導了倪妮、霍建華主演的《28歲未成年》,劉震云女兒劉雨霖執導了《一句頂一萬句》,而同樣頂著“導二代”光環的韓家女卻選擇了從編劇做起。
編劇在整個電影產業鏈來看,并不是非常突出和吸引眼球的角色,但讓韓家女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第一部被改編為電影的作品《我不是藥神》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包括口碑和商業。

截至目前,豆瓣評分8.9分的《我不是藥神》累計票房超30億元(圖/CBO中國票房)
不過,盡管有著“韓三平女兒”的光環,同時第一部作品就非常成功,但韓家女在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非常謙虛和坦誠。
對于《我不是藥神》的劇本創作,她說當時是看了今日說法的一期節目,想以此為背景創作一部作品,至于當時沒有親自執導,她坦誠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希望更有經驗的人來執導”。
至于父親韓三平對自己的影響,韓家女說,家庭教育對她的影響很大,也正是因為父親她才喜歡電影這個行業、并最終進入這個行業,父親希望她能夠穩扎穩打地在這個行業中有所作為。

電影《我不是藥神》編劇韓家女(圖/受訪者供圖)
【對話韓家女】——
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我不是藥神》是戳中觀眾內心的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作品,您說不是你寫的第一部,卻是被采用并改編成電影的第一部,能不能跟我們講講您對編劇這個行業的認識。
韓家女:這是我剛剛研究生畢業的時候寫的一個作品,當時是看了今日說法的一期節目,然后開始搜集資料,并且很順利找到了這個人物的原型,初稿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在寫作中我希望能夠盡量克制一些情感,因為這樣的題材很容易寫成批判的意味。而另一位編劇鐘偉和導演文牧野在初稿的基礎上對整體故事做了大大提升了,他們把一個比較悲傷的故事以觀眾容易接受的故事表達出來。
NBD:您比較喜歡現實主義題材嗎?還是會考慮其他題材的創作。
韓家女:還是想多嘗試一下,盡量多類型都寫一寫,對自己的專業技巧也是很好的提升。
NBD:我們在之前采訪不少編劇時,他們都認為編劇是影視作品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目前看來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回報,您怎么看?
韓家女:我其實是經驗非常不足的,但是我對這個看法持保留意見。電影是藝術品,同時也是商品,首先投資大,風險也非常大,那么出錢的人便承擔了巨大的風險,因此,投資方有最大話語權這個也是合理的。
但電影的拍攝是集體勞動,一些劇組甚至有上千人的團隊,而這個團隊唯一的核心是導演,所以,如果導演拿到編劇的劇本進行二次創作,我認為是合理也是必要的。
NBD:您父親是業內非常著名的電影大佬韓三平,也是著名的導演,您為什么會從編劇開始深入這個行業?
韓家女:當初我寫這個劇本的時候是3年前,剛剛畢業不久,確實沒什么經驗,也覺得能力有限,導演需要對很多人負責,對投資人、對觀眾、對全體主創負責,因此更有經驗更有能力的人來做導演是更為合適。當然,以后我還是希望能夠在自己水平能力范圍內嘗試自己執導作品。
NBD:我們也想了解下,您覺得您父親對您的學習和職業有哪些指引?
韓家女:正是因為父親的原因讓我從小就喜歡看電影,進而選擇了這個行業,能夠將工作內容和自己喜歡的東西結合是非常幸運的事情。至于父親是否有要求過我什么,因為我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比較嚴格,所以來自家長的壓力反而不會更多,不過父親是支持我進入這個行業的,希望我能夠穩扎穩打的做一些事情。
NBD:您后續的作品是怎樣的?
韓家女:我正在創作一個電影劇本,是帶有奇幻色彩的,也是和文牧野導演合作。
NBD:我們此次統計發現,四川籍編劇在整個行業中的創作能力是非常突出的,近9年每一年的爆款作品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身后都有四川編劇的功勞,為什么四川編劇造出爆款的幾率高?
韓家女:我在成都出生,并且在成都生活了八年,成都是我最喜歡的城市,我現在都覺得四川人說話自帶喜感,至于四川編劇為什么會頻出爆款,我還沒有特別研究過。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