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檢察
自電影院出來之后,整個人便處于一種游離的狀態。觀影時并無特別的感受,也沒有影評人所說的整個影院千人落淚的情景,但是,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腦袋里回放著的是電影的一幕幕,好的電影便應如此,在觀影之后仍能給人一種很深的感悟,細細品味之后讓人能回味無窮。在我看來《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就不失為一部好的電影。
影片沒有復雜的劇情,縱觀全劇雖只有一條主線便是男主走私慢粒白血病特效藥賣給買不起進口藥的病人,但在這條主線劇情的背后擁有眾多的細節的刻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為了籌錢給女兒治病而選擇到舞廳跳舞的母親。當看見領班受于金錢在臺上跳舞時起哄聲最大,甚至有了一種發泄的情緒,一種對生活的不滿,對生活的無力,以及對過去可能受過的相同待遇而發出的一種咆哮。當男主有點詫異地看她時,眼睛里的淚水令人動容。這說明女主并不喜歡這樣的生活,這背后所反映的是殘忍的生活現狀——為了治病籌錢,做什么都愿意。這也證實了進口藥的昂貴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是壓垮家庭的巨石。從側面襯托了全劇男主為了這些弱勢群體吃得起藥鋌而走險走私特效藥的行為的偉大,不管是一直穿插全劇的小黃毛的認可還是神父對男主的感謝都體現了這點,直至結尾時患者集體趕來為因走私罪而被抓的男主送行的場景讓感動達到了高潮。
好的電影不僅僅需要好的劇本,更需要好的演員來演繹。老戲骨徐崢所飾演的男主一如既往地給觀眾呈現出了徐氏喜劇的幽默,但是相較于《人在囧途》《泰囧》等純喜劇而言,本片前半場的喜劇與后半場的感動相得益彰,更能襯托出小人物的一種生活喜悲,刻畫出了一個小人物從僅僅是為了籌錢到主動貼錢給病人帶藥,因為小人物的偉大,所以與觀眾才能產生更多共鳴,我相信這也是讓許多人都能動容的一點。但是本片中最讓我感到驚艷的是王傳君所飾演的男二,刻畫出了一位被白血病所折磨,一個為了家庭想活著,又最后為了減少家庭負擔而選擇自殺的可憐人。不得不說王傳君的形象近年一直受困于《愛情公寓》中的關谷神奇的角色,這部劇讓人真真了解到了王傳君不是關谷神奇,王傳君就是王傳君。無論是為了祈求男主幫他帶藥時的卑微的面部表情,還是談起兒子時的驕傲,直至最后決定自殺前看到家人的那一份溫柔的神情,都被演繹的深動形象,不得不說為此劇增添了許多感動,正如劇中所說:“在孩子出生前我一直想自殺,直至看見他的第一眼我就不想死了。”
作為一名身處公檢法的在職人員,通過本片也能產生出一份共鳴。從走私藥專案負責人一開始嚴抓嚴打到警察局長所說的“我們是執法者,是站在法律的一邊”,讓我感覺到法不容情,雖然理智上認為這是正確的,法不容情是堅持法律的一種保障,但是僅僅作為一名觀眾看來這是一種不近人情,甚至給人一種殘忍的感覺。但是最終到判刑的時候給予了從輕處理以及理解,這讓本劇不完全是一種悲劇,讓觀眾也能夠接受并且沒有遺憾,從法不容情到法近人情我覺得也是本片中的一種人情溫度。
一直以來院線電影都是要么大陣容,要么高特效,制作成本屢創新高,但是觀眾口碑越來越差,“月亮還是國外的圓”是近年來觀眾的共同感受。當然也不能全怪罪于制作方,在我看來一方面制作方不僅要去貼合觀眾,還要去貼合演員,演員不再是電影的一部分,反過來電影要靠著演員的人氣流量來拉票房,讓演員越來越不注重演技的磨練,另一方面片方還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來,一些本該是劇本的需要但是在廣電審核時就無法通過,從而刪除,導致觀眾在電影院看見的是經過了多次刪減的版本,嚴重的可能完全無法表達電影本身的味道。不得不說《我不是藥神》這一部根據現實生活為題材創作出來的電影,無論是演員的自我素養,還是題材的現實意義都是電影領域很需要的。這部影片讓我想起了去年印度的《摔跤吧,爸爸》,在我看來同樣是現實意義的題材,同樣是敬業的演員,兩部片都同樣的偉大。對我們國家而言,這樣具有社會性意義的電影多一部是一部,這多少會能給一些人慰藉和希望吧。
我國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福利制度方面也是越來越完善,醫保制度、養老制度等等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但仍有許多問題需要國家去解決,就如離我們最近的住房問題,房價的不斷上漲讓許多普通家庭傾盡家產,讓普通的工薪家庭背上一輩子的房貸。這些問題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進,社會的發展,會一步步得到完美的解決。正如男主在最后法庭上所說:相信社會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