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因為名字,我們可能因此而錯過一部好電影?!堵勏阕R女人》,看片名,或許會會以為是一部紈绔子弟的都市濫情片??僧斈憧催^后,會發現,這是一部關于男人的電影,一個關于男人重生與成長的故事。
一部好的電影,應該在一個適宜的環境、適宜的情境和適宜的心境,然后隨著電影的畫面與配樂,慢慢體會電影中的精神、氣質、內涵與情感?!堵勏阕R女人》,是一部需要在這樣的意境下,去細細品味的好的電影。
一、
音樂響起,電影在舒緩而又略帶傷感的節奏中展開,似乎是要訴說一個淡淡憂傷的故事。過完片頭報完幕,樂風卻突然一變,鼓點式跳躍的音符,古典學院的長鏡頭全景特寫,整部影片的基調也是隨即一轉。伴隨著躍動的旋律,鏡頭在學院的角角落落切換,無人的寧靜與音樂的鼓躁,形成強烈的對比,給人以期待與不安。突然,鈴聲響起,學生涌出,音樂、畫面與感情瞬間統一,故事隨即開始。
片頭音樂奠定了影片情感基調,卻用相左樂風的音樂將故事切入。于是,觀眾在不同樂風的音樂引導下,滿懷期待地等待故事的開始,不會因電影慢節奏的鏡頭而心生乏味。
先用音樂敘事,再用音樂烘托故事的情感色彩,漸漸引人入勝,期待故事的開始。
故事從男主的日常生活入手,沿著男主的生活軌跡,敘事性的慢慢展開。
《聞香識女人》,因為片名,而一直期待著女主的出現。隨著故事的展開,猜測著女主所有可能的出現時間與場景。
在男主敲開一戶人家的房門后,終于是看到了女人的身影,那一刻,猜測這或許會是女主吧。但只幾分鐘,就知道這是個錯誤。繼續期待著女主的出現??桑@只會讓你失望。因為,看完整部影片,你都不會找女主。為什么呢?等看完電影或許你就會明白。這是一部關于男人的電影,關于男人重生與成長的故事。
在影片的前五分之一,其實一直不曾明白導演到底想要講述怎樣的一個故事。一個拿獎學金略顯自卑的窮小子,幾個富裕自傲的紈绔子弟,一個暴躁的眼盲的退伍老兵,一個勢力令人生厭的校董,還有一個簡單平常的美國家庭??此撇幌嚓P的人,因為男主人公的生活而被提及。然后,是幾個平常不過的瑣碎故事。幾個紈绔子弟捉弄校董,卻被我們的男主碰到,于是被要求叫家長,交待事實。男主為了掙回家的路費而去給那位暴躁的退伍老兵當生活助理。
平凡的人物,瑣碎的故事,然后就是對影片主題的種種猜測:這會是怎樣的一部影片呢?關于一個窮小子成長的過程,用以勵志的故事?窮小子用自己的善良與行動,和那幾個紈绔子弟打成一片的故事?窮小子用真情感動那退伍老兵,從而使退伍老兵改變的故事?甚至,是一個有關基情的電影?只是,為什么還是不見女主的出現?
帶著猜測、疑惑與期待,電影繼續。
二、
在影片前面略顯絮叨的情節過后,退伍老兵帶著他的助理,也就是我們的男主,來到了繁華大都市的紐約。然后,就是老兵帶著我們的男主感受都市繁華與奢華生活。只是隨著影片的繼續,主角的身份似乎有所轉變。曾一直認為是主角的男主,形象開始漸漸模糊,而退伍老兵的形象卻逐漸鮮明。主角的身份,也就這樣開始轉換。伴著故事的發展,讓我們來感受這種角色的轉換。
第一階段,從二人去往紐約前的準備到退伍老兵與風情女郎跳探戈前結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低俗、暴躁并總是對窮小子查理頤指氣使的退伍老兵范克的形象,同時可以看到其浮華的生活品味。這種形象,在二人來到范克大哥家,而他大哥一家人卻對他表現出極大的反感時,得到了強烈的表現。而在二人與他大哥一家吃飯過程中,以人物間沖突對這一形象進行了高潮式的展現。最終,一個低俗、張狂、自負、暴躁與惡劣的人物形象,呈現在了我們的眼前。但人物性格小小的變化也在其中若隱若現的傳達了出來。比如,查理向范克要子彈時,范克的妥協;范克侄子一次次叫錯查理名字時范克的暴怒;范克與查理最終離開他大哥家時,輕拍他大哥肩膀的落寞。
范克的形象就這樣漸漸豐富起來,而查理的形象慢慢被弱化,只是從他對待學校那件事上側面展現了他的善良與猶豫不決。
第二階段,從范克與風情女郎跳探戈開始到二人回到查理學校為止。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痛苦與風趣、孤獨與風流、落寞與溫情相互矛盾與糾結的范克的形象,而這一段更是整部影片的高潮所在。在范克與風情女郎探戈的那一段,《Por Una Cabeza》 這首探戈舞曲,近乎傳神的把范克內心的糾結與矛盾,伴著二人的舞步傳達了出來;范克與查理開著法拉利跑車飚車的一段,則將范克內心壓抑的激情,淋漓盡致的釋放了出來;而最后范克與查理爭奪手槍的情節,則最終將范克的痛苦與脆弱徹底暴露了出來。而在這其中,通過對范克神情、背影、行動、言語等表現的特寫,更是將范克的落寞與孤獨,無聲無息地表現了出來。在這個階段的故事中,片頭的音樂多次響起,將整部影片的感情基調一次次推向高潮,同時呼應了片頭音樂對整部影片情感基調的預設。
相比較范克的形象,查理的形象,也有了質的改變。從自卑開始漸漸變得自信,從轉弱開始漸漸變得堅強,從猶豫開始漸漸變得堅定。
第三階段,從二人來到查理學校到影片結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最終看到了一個正直與睿智,慈祥與溫和的范克。范克的正直與睿智,在查理學校會議上他慷慨激昂的辯論中酣暢的展現了出來。而他的慈祥與溫和,則通過他對查理父親般的關心與最后和自己侄孫女的嬉笑中溫情的展現。范克在查理學校會議上的慷慨陳詞,將查理身上最寶貴的品質進行了一番極大的贊揚,并通過對那位校董的挖苦與駁斥,以及對那幾個紈绔子弟的諷刺與痛斥中得以襯托。這個品質是什么呢?善良。查理的善良,是一種水性的柔和;而范克的暴躁,則是一種石質的剛硬。但這種剛硬,最終被這種柔和所軟化。
以柔克剛,水不爭而勝萬物,看來導演是運用了中國道家的哲學思維,也未可知。
范克的形象最終確定了下來,而查理的形象,也最終通過范克的語言完美表現。其實,二人誰是真正的主角,已經不再重要。正是這種角色的模糊,才更讓這部電影顯得意味深長。
三、
《聞香識女人》,再次提到片名,有些遺憾。一部聽似與女人有關的影片,卻最終只有那個探戈女郎,讓人記憶深刻??赐暾坑捌?,也最終是略懂了整部影片的主題:一位遲暮英雄的重生與一個屌絲小子的成長。整部影片講得就是兩個男人的故事,與女人關系終是不大。只是依然有些糾結于片名。這里的聞香,這里的女人,到底有什么蘊意?
回味整部影片,關于聞香識女人,主要有兩個情節:一個是范克跳探戈前和那位風情女郎打招呼時,對她所用香皂的準確判斷;一個是范克和查理從學校會堂出來后,一位女老師表現出對范克的傾慕時,范克對她身上所用香水的準確判斷。用一個關于女人的片名,講述兩個男人的故事。為什么呢?影片中范克雖然對女人上多次表現出一種低俗與猥瑣,但又幾次表現出對女人的幽默與溫情。在這種形象的落差中,明顯可以感覺到范克的孤獨與寂寞,以及對真愛的渴求與對家的呼喚。僅僅從《聞香識女人》這個片名上,我們或許會把男主角想象成一個風流倜儻,處處留情的playboy的形象。但影片最終卻演繹了一個與片名給人主觀意識上的人物截然不同的形象。
《聞香識女人》原來還隱藏著對真愛的宣揚與對歸宿的尋求的主題。(關于真愛,關于歸宿,總會讓人不禁濕了雙眼。真愛與歸宿,誰不渴望呢?認識的一個女孩,曾因為看這部影片而落淚。開始時并不理解,一部關于兩個男人的影片,到底哪方面打動了她。當真正看懂了這部電影后,也就明白了。然后,心痛了她的傷感……)
開頭看似零散的影片,最終通過范克與查理形象的轉變而統一。
在看完整部電影后,在網上查看了這部影片的一些詳情。Al Pacino,曾經的年青教父,終是憑借此片而摘得奧斯卡小金人,也算是名至實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