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不喜歡下雨,尤其不喜歡下大雨,因為這樣的天氣太陰、太濕。但我不然,我愛下雨,愛這大雨痛快,愛這無拘無束。
這可能和以前的經歷有關,以前喜歡坐在老房子里看雨,老舊的木頭混合著濕氣散發出一種特殊的味道,似閉不閉的窗欞在風里搖搖曳曳,那個時候我總是戴上耳機,聽一首樸樹。
那是一種奇妙的感覺,不發一言,靜靜地觀察這個世界,聆聽平凡生活中的偉大意義。
而那個孤獨而又溫暖的樸樹,2張專輯,40多首歌,我無一例外都聽過,循環播放,一遍又一遍。
現在想想,那段有樸樹歌聲陪伴,平淡到不能再平淡的日子,竟是生命終于去不復返的舊時光了。
他的那些歌里除了十幾首耳熟能詳的,還有太多太多大眾不知道的珍寶......
《召喚》
我記得樸樹在演唱會上說,《召喚》這首歌對他有特殊的意義,還說這首歌是“討厭鬼”,因為排練的時候常常會出錯。
言辭之間又愛又恨,但不管怎么說,都可以看出來,這是樸樹心底的歌。
可我仍然想回來
在我死的那刻
它們在召喚我
我為它們活
有的時候,發現時間過得真的很快,身體已經來到了現在,靈魂卻好像還停留在四五年前。所以在睡不著的夜晚,那些舊時光,那些曾在生命里駐足的愛情總會找上門來,縈繞不去。
“我真的想回來,在我死的那刻。它們在召喚我,我為它們活?!毙腋S痔弁矗幸环N病態的美感。
《La Perte》
樸樹曾唱過唯一一首法語歌,收錄在專輯《生如夏花》中。
Quand toutes les feuilles jaunes tomberont
當所有枯葉落下
Et les amours reviendront
愛又再次重來
Cest comme ca
就是如此
這首歌雖然是法語歌,卻區別于意蘊溫暖幽怨的香頌,取而代之的是年輕現代的旋律、記憶深刻的Riff、意味深長的吉他Solo。
這首歌的前奏過耳不忘,整個編曲也堪稱經典,給我留下了很深的記憶點。
在聽這首歌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樸樹和周迅合作的第一部電影《那時花開》,二人因此相戀。
在電影里,周迅要求樸樹用三種以上的語言說"我愛你"。年輕的樸樹對著屏幕說了一句:Je taime,真誠又瀟灑,畢竟他們曾經如此相愛。
《媽媽,我》
很多人說他們愛上樸樹是因為他的憂郁,其實在我看來,憂郁只是樸樹性格中很小的一面。年輕時的樸樹無疑是有兩面性的,他一面沉默寡言,在無望的生活中找尋意義,另一面的他極端憤怒,在厭世中尋找自由。
比如那首《媽媽,我》,很多歌迷在聽完之后都說,樸樹大概只唱過一首這樣頹廢致郁的歌了。
我曾經很喜歡這首歌,在青春期的時候,覺得這首歌替我說出了很多平常說不出的話。當然,時至今日我仍喜歡這首歌,只是我可能再也找不回當年聽這首歌的感覺了。
或者說,我曾經懂得的一些東西,到了今天反而不懂了,因為我也加入了上班下班的植物人流中。就像他在那首《活著》里唱過的。
我們都是很柔軟的動物
活在殼里 發誓抵抗
最后不過丟盔卸甲 慢慢地順從
國王與小鳥
很少有人知道,樸樹曾經匿名參加過一個樂隊,甚至很多鐵桿樂迷也不知道。
這支樂隊很神秘,不知道有幾個人,更不知道成員是誰,只知道里面的男聲是樸樹,樂隊的名字叫“國王與小鳥”,是一部老動畫片的名字。
樂隊留下了兩首歌,一首叫《午后》,另一首叫《Oh My God》,是一首英文歌。
和暖陽相面對
和寂寞背靠背
這假日陽光午后
歌名簡單直接,歌詞意境迷人,更令人驚喜的是大男孩的聲音,不經修飾,干凈自然。這首歌可以看成悠閑版的《New Boy》,歌聲里充滿陽光,卻不慌不張,得意地跟你講述自己的年輕生活。
Yesterday you telling truth
its world you feeling cool
Just like a darken mood
樸樹的歌總帶著總帶著一種世紀末這年代感,這首那個時代歌手特有的標志。我想這也是樸樹獨一無二的青春印記吧。
這反倒讓我想到了樸樹的另一首歌——《我去2000年》,誰然很多人都聽過樸樹那張同名唱片,但是記住并喜歡這首歌的人確實不多。
荒唐是吧 悲傷是嗎 沒有辦法
就祝咱們都小康吧
這首歌也是充斥著那個時代的味道,給人一種霧蒙蒙的感覺。這種感覺不僅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喪失它的魅力,而且變得越來越耐聽。
到了今天,雖然“國王與小鳥”已經不存在了,這些歌樸樹可能也不會再唱了,但是依然不妨我們今天重聽這些歌。今日歸來不晚,與故人重來,天真作少年。誰說不是呢?
《世界盡頭》
這首《世界盡頭》并沒有收錄在樸樹的專輯中,而是出自張亞東的作品集,一張真正意義上的“制作人專輯”。
我曾經如此地著迷
最危險的游戲
和你 去找世界盡頭
那驚心動魄的不朽
“我已不能在感到快樂了,即使抵達彩虹的驕傲...”不知道樸樹是不是讀過那本《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因為里面有太過相似的氣質。同樣的氣質常出現在那張《生如夏花》里面。
蘇珊的舞鞋
《生如夏花》大概是我聽過最文藝的一張專輯了,音樂里透露出近乎縹緲和絕望的唯美,就像是充滿拼貼鏡頭的歐洲電影。比如這首《蘇珊的舞鞋》。
蘇珊有雙神給的舞鞋
能帶她離開倦怠世界
像根煙
還有那首《傻子才悲傷》。
咖啡真苦
蜜糖好甜
我從來不拒絕
所有滋味
行筆至此,已經介紹了樸樹九首冷門的歌,最后一首我想推薦一個樸樹的翻唱作品。
永隔一江水
2009年,許巍北京演唱會上,樸樹作為嘉賓登臺,合作了一首《永隔一江水》,造成了全場歌迷的轟動。
然而年輕的觀眾對這首歌知之甚少,在這首歌的原型取自蘇聯1959年電影《渴》的插曲《兩道河岸》。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西部歌王”王洛賓先生對這首歌進行編創,幾易其稿,九十年代初才收錄到先生的作品集里。
歌曲講述了一對青年男女,雖然心心照應,卻無奈“一江水”阻斷了一切。歌曲人物心理由“內向”向“外向”變化的過程,誰說不是樸樹和許巍兩個人自己的心路歷程呢?
從反叛少年到四十不惑,他們一直都是華語樂壇最優質的偶像...
這就是樸樹,陪伴我度過無數下雨天的歌聲。
我不確定自己如今喜歡下雨是不是因為這段經歷,但是我一直保留著在雨天聽樸樹的習慣,完完全全就是他的這些歌,靜靜地聽,不發一言。而在這個雨夜,我愿意把這歌分享給大家,借看你愿不愿意在你心里為它們騰出一塊空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