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發現,在同等的學習時間里,每個人的學習效率是不同的;同等條件下學習一門新技能,每個人的學習成果也是不盡相同的。
你是否發現,我們和大學同學畢業時都基本是在同一個起跑線。但是時間跨度一旦拉開,比如10年,20年,你就會看到大家之間的差距會非常大。
而造成這種差別或是差距拉大的最大關鍵就是“學習能力”。在當今,我們越來越清楚的意識到,在未來能夠定義自己與其他人差別的,除了“終身學習”能力之外,更在于“快速學習”的能力。
加拿大有一位神奇的學霸Scott Young(就是上面這個歪果仁),曾經花了1年時間學完號稱全美國最難的MIT計算機系本科課程,接著又花了3年時間學習了包含數理、經濟、語言等其他系的課,效率如此之高簡直閃瞎眾人。
而被媒體稱為現實版“鋼鐵俠”的埃隆馬斯克,也是一位超速學習者。據他弟弟介紹,從青少年時代起,埃隆馬斯克就開始每天閱讀不同學科的2本書。相比較而言,如果你一個月讀一本書,馬斯克的閱讀量是你的60倍。不可否認的是,每個人的大腦構建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我們更不可否定天才兒童的存在。
最重要的一點不要忘了,如果你可以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就可以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輕松地學習,成為超速學習者,短時間內掌握新技能!
同理,學學半平臺作為一款個人技能分享平臺,正是稟行著這樣的理念:我們反對枯燥的教條式說教,我們更不做灌鴨式的知識輸出。
在這個平臺上,“教員”不再是高高在上,你可以聆聽他們的故事,學習他們的成功方法,“學員”不再是孤軍奮戰,不論是問題的解決甚至是領域的交流,這里都可以輕松實現。這里,學學君為大家整理了如何更好地“超速學習”,一起看看吧。
一、帶著目的去學習
就像旅行之前做好攻略一樣,首先要確定想去的目的地。如果你的目標是成為某項領域的專家,那么確實可能需要花上一萬小時,不過實際上,大部分我們的學習,并不是要成為專業人士,只是為了獲得樂趣、夠用就好。
比如《如何學習》一書的作者齋藤孝,年過半百才開始學習大提琴,他的目標就是不指望練得多好,只要能演奏自己喜歡的曲子,自得其樂就行了。所以他選擇學習的方式非常自由,跳過枯燥的基礎練習,不需要每天一絲不茍重復機械的練習,抽空練習自己喜歡的曲目就好。這樣能夠在快樂的練習中堅持,進而獲得進步。確定目標,才能夠決定你的訓練方向。
二、學以致用
如果想快速學習一樣東西,需要將自己投入其中并且立即學以致用。很多人都是抱著“學習”的名義去閱讀,或者訂閱各種付費的課程、講座,以為付費了就一定能學到東西,于是陷入到了每天都在“學習”自我安慰當中。恰如之前一篇文章寫到的“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但實際上,只輸入,不輸出根本達不到提高的目的,拿破侖說得好:“知識只是潛在力量。它只有在轉化成確定的行動時才變成真正的力量。”例如,你可以找20 本相關讀物,但別讓自己非得看完20 本書才開始。所以,當你熟悉和了解一個知識大概70%左右就可以運用起來了,這樣可以讓我們更早的構建知識的連接點,減少記憶量,幫助我們更快的學習。
學的東西需要運用、需要實踐、需要聯系,這才是真正得到提高的實質。
三、在限定的時間內深入學習
小編身邊有一個在法院工作的朋友,一邊上班一邊準備司法考試,由于晚上回家還得專注陪孩子,所以幾乎沒有學習的時間。怎么辦呢?一般司法考試的備考時間大概需要差不多一年,而這樣長的戰線對她實際情況來說非常不現實。所以她給自己限定考前3個月的時間來備考。每天比平時早起2個小時,在家里或者在上班路上經過的星巴克里學習,中午壓縮一下午休時間,就又可以擠出1個小時。無論客觀條件如何,她都確保有一段特定的時間,在高度集中的狀態西完成復習。最后她成功的通過了司法考試。可見,超速學習是可以實現的,但前提是要一段日子的深入學習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淺嘗即止”。
四、對學習進行跟蹤和評估反饋
前一段時間有朋友開始學習鋼琴,目標就像前面提到的齋藤孝學習小提琴那樣,只要能夠彈奏出自己喜歡的曲子就好。可是問題來了,她覺得自己已經花了足夠多的時間在練習上面,可是彈奏曲子起來還是吭哧吭哧,連滾帶爬。那么究竟問題出在哪兒?其實,仔細反省下來才發現原來自己根本沒有花那么多的時間在練習鋼琴上。在有效的時間里做了無用的功。如果不對我們的學習進行跟蹤,事情無疑會比你想象中要差。比如說,大多數人不知道錢去了哪里,因為他們沒有對花銷進行記錄和跟蹤。
對學習進行跟蹤還有一個好處,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反饋回學習本身,就像船只在海上航行,你得了解自己的航線,并且根據具體的情況及時調整方向。
再來看一張圖:
這張圖片告訴我們,如果你想學習一項新的技能,在前期掌握的熟練程度增長是非常快的,只有到了高原的平臺區,才是需要花費大力氣突破的地方。所以要相信,任何知識和技能都是可以在短時間內被學會的,成為一個超速學習者,要的僅僅是實踐你所知道的方法論,讀對的書,問對的人,反復刻意練習。最重要的,就是要走出內心的舒適圈,主動突破障礙,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所以,小編想告訴大家,學習的方式有很多,技能的獲得更多樣,以此為出發點,我們始終致力于改變傳統的知識傳播模式,在互聯網浪潮下締造新的知識、技能共享新領域。然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請相信我們可以做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