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少有人不知道這個小姑娘吧?
林妙可,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一首《歌唱祖國》讓國人記住了這個紅裙小姑娘,大大的眼睛,甜美可愛的長相,恰到好處的鏡頭感,讓她成為一枚炙手可熱的小童星。
9歲獨登奧運舞臺,10歲出演《紅樓夢》,12歲上春晚,9年間片約不段,她可以說拿了一手許多人都不曾擁有的好牌。
然而前段時間,她在藝考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的片段流出:搖頭晃腦,眼神飄忽,對此,網友一片罵聲,評論其表情動作夸張,太作,浮夸。
▼
2月15日,北京電影學院公布復試榜公布,林妙可初試被刷下。
不止如此,她此前還被批:
捏著嗓子說話
▼
學藝不精,還不尊重老藝術家,
春晚被人指出霸著話筒不給老藝術家
(黃圈圈的是林妙可)
▼
衣品太差,老氣橫秋,不符合年齡:
▼
許多網友評論其:“一手好牌打爛了”。
而林妙可的母親,作為家庭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的角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錯誤的教育方式是造就孩子現在的處境的重要的原因。
林妙可的媽媽劉喆平是一個自尊心很強,極其好面子的人。林母39歲才生她,是一名全職主婦。
作為一名小童星的媽媽,她望女成鳳,但卻不懂得規劃女兒的人生,雖然有《紅樓夢》,春晚這樣高大上的演出履歷,但與林妙可相連的卻更多的是些負面新聞:
13歲酒吧走穴
▼
為不孕不育醫院站臺
▼
14歲和37歲的男演員拍感情戲
▼
在孩子最需要關愛,需要正常的生存環境時,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孩子的人生,讓孩子過早步入社會,在一味的討好和察言觀色中早早成熟,成為了一個滿足大眾人晚會式審美的童星,而根本沒有機會去了解自己,成為自己。
這樣長大的林妙可,孤僻,學不會和身邊的同齡玩伴相處
▼
缺乏創造性,她16歲參加的一場真人秀中,她完全不像一個見過大場面的孩子,只會問對方一個小學式的“你最喜歡的顏色”的問題。
▼
在學校音樂課上,接到讓自己作曲的要求
她當場就認定自己做不到,慌張的快哭了
缺乏自理能力(據林母暴露,林妙可“初三才會過馬路”),她的衣服也都是按照林母的搭配來穿的 ,
▼
林妙可的悲劇告訴我們:一個童年被傀儡般控制的孩子,學不會獨立;沒有被傾聽過的孩子,學不會表達;沒有好好玩耍過的孩子,學不會創造;沒有被當成孩子對待過的孩子,在該成為大人的時候,自然也做不好大人。
2
然而,提起林妙可,我們自然會想到另一個小姑娘,那個當年奧運開幕式上,雖然歌唱的好,卻因外貌不及林妙可成了“聲替”的楊沛宜。
白衣服為楊沛宜,紅色為林妙可
與林妙可不同的是,楊沛宜在父母的保護下,將奧運翻篇,默默學習,開啟了學霸模式:
在林妙可只要不跑調就會被夸獎的12歲,8歲的楊沛宜卻在苦練如何保證每一個音的圓潤,和對歌曲情感的詮釋準確無誤。并考入了一直以入團機制嚴格、教學內容專業為名的世界十大童音合唱團——“楊鴻年合唱團”。
▼
而在表演上,量不多卻也都是拿得出手的專業演出。
8歲在香港紅磡體育館參加“香港國慶60周年”晚會;
9歲錄制《喜羊羊與灰太狼之虎虎生威》插曲;
10歲邀擔任李云迪《紅色浪漫》演奏會下半場的開場嘉賓;
在之后的幾年,則完全淡出大眾視野,專注文化課的學習。2013年被北京人大附中錄取。
當多家媒體曾嘗試采訪沛宜并追問“沛宜現在對什么感興趣,她將來完全不考慮往音樂方面發展了嗎”。卻只得到了楊沛宜父親溫和而堅決的拒絕:“我當然認為我女兒未來有無數種可能,但現在她需要過的是她15歲的暑假”。
楊父用自己的大格局,遠視野,在幼時,珍視孩子的童真和本心,在學齡期教孩子踏實、博學,并沒有用自己有限的經驗束縛孩子而是教其在知識的海洋中找自己,做自己。
3
對比之下我們不難發現,符合孩子的天性,不揠苗助長,讓孩子在適合她的環境下成長是多么重要!
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指出:3-6歲是兒童學習音樂的一個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學習音樂,會對孩子的創造性的培養、智力的提升、高雅氣質的養成乃至情商的培養都有很大的作用。
米阿諾少兒音樂素養課是專門針對3-6歲兒童的一套音樂啟蒙課程,我們針對小孩子好奇愛玩對顏色敏感的天性,通過獨有的米阿諾教學法、米阿諾教材及米阿諾少兒專用七彩電鋼琴,讓學員在輕松快樂中的學習音樂,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藝術素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而且是影響最為深遠的老師,每一個孩子都曾把父母的話奉為真理。父母決定了孩子的出廠設置,就像面對一張白紙,父母給出什么顏色,孩子就會繪出什么樣的畫卷。但愿家長順應孩子的成長天性,不要用自己錯誤的教育方式去教孩子,但愿這種傷仲永式的悲劇不會再重演!
米阿諾·中國少兒音樂素養 啟蒙教育第一品牌
米阿諾教育集團全國加盟項目火熱進行中,期待更多的熱愛音樂、關愛孩子成長,擁有共同理念的有識之士,加入我們,共創未來!call:4006-55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