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輕輕的告訴你,天上的星星在等待,分享你的寂寞,你的歡樂。。。。。”
“藍藍的夜,藍藍的夢,請你從我的夢中走出來。。。。。。。。。。。。。。。。”
“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好看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
90年代廣東樂壇主要歌手
一句句熟悉的歌聲,響徹上世紀90年代初的大街小巷,楊鈺瑩,毛寧,李春波、麥子杰等一批80后耳熟能詳的歌手成為占據那個時代音樂排行榜的風云人物。那時,沒有手機,沒有,沒有電腦,音樂來源主要是磁帶收音機、本地電視臺。那時剛剛興起的MTV(音樂電視)排行榜會在固定的時間反復播放,這成為80后一代獲取音樂試聽的重要來源。印象中,當時的珠江臺有一個叫“嶺南新歌榜”的欄目,是當時展示廣東樂壇音樂作品的重要平臺,每天固定播放兩次,說是節目,其實更像是現在的MV,因為根本就不像現在的綜藝節目,有主持人報幕,有互動,而是直接將當時新出的MTV作品在電視上播放。
廣東樂壇從正是從那時候興起,一首首在當時膾炙人口的歌流傳至今,像《濤聲依舊》、《心雨》、《真的好想你》等,那時候的廣東樂壇在全國具有流行樂風向標的地位,全國知名的音樂人唐彪、毛寧、林依輪、廖百威、麥子杰、湯莉、李春波、陳明、高林生等當時就在廣東樂壇耕耘,那時候的廣東樂壇正如日中天,國內的流行歌曲都以廣東產出的為主,流行歌手紛紛“南下”發展,而不是如今普遍的“北上”!
然而從1996年前后開始,廣東樂壇忽然就像中邪了一樣,仿佛一夜間一盆熱火瞬間就熄滅了,大批廣東本土的歌手陸續將歌唱事業往北京遷移,其中包括毛寧、楊鈺瑩、林依輪、李春波等曾經在廣東地區創造過輝煌的外地歌手。伴隨著大批的音樂人的離開,曾經繁華熱鬧的廣東樂壇開始走向下坡路,從此一蹶不振,更令人奇怪的是,從廣東本土離開的一大批音樂人北上之后也并未續寫輝煌。
或許,水土不服、沒有合適的土壤是主要原因。
時隔多年,這批歌手大部分還依然活躍于樂壇,盡管北上后他們的發展并不順利,人氣與地位都大不如前,但至今為止也沒有誰再愿意回歸到廣東樂壇,雖然一部分音樂人還繼續留在舞臺,但無可否認的是,這些曾經的廣東樂壇巨星,在北上之后都無法突破他們當年的輝煌了。
也正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那些年的廣東樂壇,在70后80后人心中留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借唱片,抄歌詞,模仿唱片上的發型等行為都是年輕人的“標配”,那是一代人心中的記憶。
只是,繁華過后成一夢,熱鬧雖然短暫,記憶卻永恒。
毛寧和楊鈺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