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運桃+胡展
二度創作是指舞臺藝術門類的創作生產過程中,導演、演員等主創人員對劇本或臺本進行再創作,以實現舞臺呈現的過程。在曲藝作品的創作過程中,二度創作往往處于極端尷尬的境地。一方面,它被高度重視,不斷提及,幾乎每部作品被搬上舞臺,都要強調二度創作的作用。另一方面,關于曲藝作品的二度創作,鮮見專門論述。揚州評話在說類曲藝中頗具代表性,二度創作在揚州評話藝術中不可或缺,甚至可以說,正是有了二度創作,揚州評話藝術才能根繁葉茂、流派紛呈。本文擬以揚州評話為例,淺談二度創作在曲藝創作中的應用、作用等相關問題。
一、二度創作在揚州評話創作過程中不可或缺
人們有時會對二度創作產生誤解,如2015年年初,揚州市曲藝研究所上報的年度規劃里有創作揚州評話《王少堂》一項。有上級領導提出質疑:揚州評話《王少堂》早已創作完成,還獲得了中國曲藝牡丹獎的文學獎,怎么又提創作,是另起爐灶,還是另有名堂?不僅外行人有誤解,圈內人有時也會迷惑,某知名演員就曾表示,劇本不完美才二度創作。所以要談揚州評話的二度創作,首先就必須厘清幾個問題。
二度創作不等同于、但包括對原劇本的二次創作。“劇本不完美才二度創作”的說法將二度創作等同于了對原劇本的二次創作。其實,與小說、詩歌、散文等文學創作不同,舞臺藝術創作往往包括從文學到舞臺、從平面到立體的多層次、多環節的創作過程,劇本創作只是其中一環。一般來說,在作品搬上舞臺前對文學臺本的修改,無論執行者是原作者還是其他人(如導演、演員等),依舊被視作一度創作的一部分。只有在作品被搬上舞臺的過程中進行的創作,才被視為二度創作。
在二度創作過程中,有些藝術門類有時并不涉及劇本的修改,如歌唱演員的二度創作,往往就是根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結合自身的音色、個性等進行演繹,同一首歌曲不同歌手演繹出來的效果截然不同,而一般來說,他們都是忠實于原歌曲的,即不會改變原有歌詞內容與音樂旋律。所以即便文學本已經非常優秀、甚至完美,依舊必須進行二度創作。
而對于揚州評話來說,對原劇本的修改幾乎是二度創作的必要一環,試舉一例,揚州評話《水滸》是以小說《水滸傳》為底本的,里面的語言必須改為揚州方言,這必然涉及對劇本的改動。
二度創作包括、但不限于語言的再創作。二度創作廣泛存在于各種舞臺藝術中,如歌曲、戲劇、曲藝等。二度創作不僅有對劇本的合理修改,更有音樂、舞美、表演等全新創作,從某種角度來說,一千個導演,就會有一千種《哈姆雷特》。揚州評話是“以揚州方言與表演相結合敘述故事的語言藝術”,對于揚州評話來說,二度創作一般不需要進行音樂、舞美的創作,但依舊需要進行語言和“手眼身法步”的創作。與其他藝術形式相比,揚州評話藝術的二度創作一般是個體創作,但同時包括劇本、表演、語言等多方面的創作,二度創作者身兼編劇、導演、演員等多重角色。
二、揚州評話二度創作的幾個方面
李真、徐德明《從“王派<水滸>”看揚州評話的藝術形態特征》一文認為,“揚州評話的藝術形態由說書人‘全面表白的口頭文學敘事、書場音韻效果和書臺表演的形象塑造互動構成??陬^文學敘事以其細膩周到與書面敘述的繁簡詳略方式有別,口頭語言以其聲音、節奏中包含更為豐富的情感容涵與書面語言的意義繁復不同,書臺表演融通口、手、身、步、神諸藝術因素完成說、做、念、打的動作塑性,更有戲曲舞臺表演不及處”。
本文將從口頭文學敘事、書場音韻效果和書臺表演分別談談揚州評話的二度創作。
1.口頭文學敘事
揚州評話是口頭文學的杰出代表。老舍先生曾盛譽:“(揚州評話)《武松》是一部大著作,字數雖多,讀起來卻不吃力;處處引人入勝,不忍釋手;這真是一部大著作!無以名之,我姑且管它叫作通俗史詩吧!”
而揚州評話《武松》,以及王派《水滸》的其他書目,揚州評話《三國》《皮五辣子》《揚州話》,正是由一代又一代的揚州評話藝人創作的。據李真、徐德明整理的“揚州評話主要傳統書傳授系統表”,《三國》歷史上有任門、李門、“八駿馬”、康派、吳派,《水滸》有鄧門、宋門、王派、馬派,《清風閘》從浦琳到楊明坤已經是第九代??梢哉f,揚州評話的經典書目,都是一代一代書家不斷積累、不斷豐富磨出來的。
一組數據可以說明揚州評話藝術在書目文學創作方面的作用:《水滸傳》,以篇幅最長的楊定見序的一百二十回本《水滸全傳》計算,共96萬字;武松主要故事集中在第二十三回至第三十二回之中,占全書比重(一百二十回本)不到十分之一,在文字上不到10萬字。王少堂《武松》獨立成書,僅這一部書目就達83萬字;而王派《水滸》的書目還包括《宋江》《石秀》《盧俊義》等。《三國演義》,全書共一百二十回,約80萬字,其中三十九回到四十九回為吳蜀聯合抗曹,不足10萬字。而以李國輝為代表的李門(康國華、吳國良為李國輝弟子)《三國》主要演說的“三把火”:《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基本上說的就是這段故事,單行出版的康派三國《火燒赤壁》有九回三十二段51萬字?!肚屣L閘》是由評話藝人自行創作的書目,清代刊本《清風閘》不足10萬字。之后的龔午亭在揚州說書30年,《清風閘》每年必說多次,每次內容都有變化。而余又春口述的《皮五辣子》為38萬字,楊明坤版《皮五辣子》在前人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已達120余萬字。
由此,揚州評話藝人對原文本的二度創作不是小修小補,而是大刀闊斧地全盤修改、提高與再創作。
縱觀評話藝人對文本的二度創作,筆者以為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另辟蹊徑。如浦琳《清風閘》,主體還是公案,浦琳巧妙地將市井生活夾雜于公案之中。而到了現代,《皮五辣子》則反其道而行之,市井生活占據了該書的絕大部分篇幅,破案在其中僅起到線索作用。因此,其中的“假扮夫妻”“當活寶”等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全部是由歷代評話藝術逐步再創作、增加的。再以王麗堂《武松》為例,其中的“王婆表功”“康文辯罪”等回目都是原書所無,由王派《水滸》的歷代藝術家新創。當然,這里的另辟蹊徑并非完全的無中生有,而是根據原書的人物性格、社會環境進行了合理設置。皮五辣子是一個既無賴又任俠的人物,他是怎樣無賴,又是怎樣任俠的?歷代說書人正是在這一設問下,為皮五的無賴、任俠創作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我們有理由相信,到了第十代、第十一代《清風閘》傳人手中,還會圍繞皮五的性格,創作出更多的故事來。
二是敷衍描摹。揚州評話以“說表細膩”著稱,徐德明先生認為,“越是久經錘煉的傳統書,越是近人情、合事理”。他與李真先生在《笑談古今事——揚州評話藝術》中舉了一例,武松殺死西門慶與潘金蓮后,到縣衙投案,知縣聽得人來報了,先自“駭然”。施耐庵惜墨如金,這兩字確是神來之筆。但說書藝人面對的都是普通觀眾,其中還包括大量的文盲,未必理解“駭然”的具體含義。為此,王少堂設計了一段情節:
陽谷縣正在書房里,左手抓了本閑書,右手理著胡須。這頁書正看到津津有味的地方,看得他顛頭晃腦、面帶笑容,右手把這把胡子抹到臨了,有六根最長的,就擺在手上捻捻玩玩。這捻著這六根長胡子,耳邊聽見外頭大堂上鼓響:咚、咚,陽谷縣就吃了一驚,豎耳朝外聽了。正要叫人查問,看大堂的……什么?武松帶來了兩顆人頭,一男一女,擊鼓叫冤!啊呀!咦!不好了!他急得把桌子一拍。拍桌子嘛,要把胡子丟下來拍啊,捻住六根胡子,一拍一扽,都下來了,一根沒有留,血都扽下來了……陽谷縣這一驚非同小可。
書中巧妙設計了縣令不小心把胡子扽下來這一細節,將他的驚慌失措描摹得入木三分,讓觀眾感覺如在眼前。
這段書根據原書的寥寥數語敷衍而成,關鍵在于藝人展開合理想象,將原書中的一些描寫揉碎了寫,鋪陳開來,不僅不讓觀眾覺得累贅,而且娓娓道來,讓觀眾欲罷不能。
三是夾敘夾議。穆凡中《說書趣事》:“說書藝人常在正書之外,插進許多與‘書有關的事——或辛辣諷刺……這些‘書外書都使得傳統書目比原著更豐富,更曲折,更細膩,更動人。王少堂老先生的《水滸》,便是許多傳統《水滸傳》說書中規模最大、造詣最高的一種……其中《武松》,約83萬字,可以說上60天,可見王少堂老先生的《水滸》豐富細膩程度。有行家評:‘可以說,這部書,集三百多年來揚州評話文學創作與表演經驗之大成?!?/p>
再如楊明坤版《皮五辣子》,介紹了皮五父親皮宏好賭之后,緊接著帶了一筆:
吃過飯沒事做,大老板也要過過娛樂生活,三朋四友一聚,隨便到哪家,或者是輪流做莊,大桌子一拉,盤子當中一放,骰子朝里一扔,抓骰子賭錢。其實賭錢這個事情不大好,消遣的方法很多,比如你可以跑跑步啊,打打太極拳啊,看看戲啊,聽聽書啊,都是一種消遣。賭錢一傷神,二傷身,三傷感情,四傷財。你像這個聽書,可以說是最好的一種娛樂。為什么呢?因為人如果聽書肯定要笑,有句俗話,笑一笑,十年少,一天三笑百病消,書場上笑一笑,抵你做廣播體操六七套??墒瞧ず甏罄习宀幌矚g聽書,只喜歡賭錢。他不曉得,他這個賭錢,最終還禍害了兒子。
皮五在全書中是正面人物,如果說他欺騙壞人還情有可原,賭博終究是他的污點。在舊社會,這也許是小節,到了現代社會,賭博則是一種違法行為,所以楊明坤先生說到這里,順帶幾句將自己的觀點表明,告知觀眾:不要模仿。在皮五全書中,還有大量這樣的例子,比如將古代的婚俗與現代的婚戀觀進行比較,比如將現代的揚州旅游與古代的景觀相聯系,不僅宣傳了正面的文化,而且讓整個書目妙趣橫生。
評話藝人每次表演,會根據演出主題、演出觀眾、演出時間等不同場合進行現場的調度與處理。如,同樣是《武松打虎》,面對公安干警時,往往強調雷霆重拳;廉政演出時,則強調打虎與反腐,等等。
2.書場音韻效果
與同屬揚州地區的揚州彈詞及部分兄弟曲種的說白部分相比,揚州評話具有更為突出的節奏感,不僅說白富有“音韻效果”,其結構、文字等均具有抑揚頓挫、跌宕起伏、舒緩有致、疏密相間的藝術特征,產生了強烈的節奏美。如果說揚州評話藝人對書目的二度創作僅僅停留在文學書目本身,那么他還僅僅是一名作者,而非評話表演藝術家。揚州評話藝人的說表,既有龍吟虎嘯之磅礴,又有鶯歌燕舞之輕靈,既有萬馬奔騰之豪放,又有鴛鴦戲水之婉約,讓原本平面化的書目具體起來、鮮活起來、生動起來??梢哉f,評話藝人的二度創作,主要正體現在書場的音韻效果上。
一是語必鏗鏘。筆者曾多次欣賞揚州彈詞與其他地域的一些曲藝節目,他們的語言一般比較平實、親和,而揚州評話的發聲則鏗鏘有力,即便是娓娓道來、絮絮而談,也往往是起伏有致的。正如王少堂先生所說:“說書要有陰陽高下,說起來自然就好聽;有了緊、慢、起、落,說起來才有波浪。要快而不亂,慢而不斷。”
楊明坤先生曾舉了一例說明揚州評話的語言節奏。宋江、盧俊義、李逵、戴宗四人圍坐在桌子旁邊,這段介紹無關大局,而揚州評話藝人在介紹四個人的座位時,則是抑揚頓挫、鏗鏘起伏的:“戴宗——戴大爺……”還不僅僅是如此,根據下一段文字的主角(先開口的人),說書人對四個人、四句話的邏輯重音都是著意安排的,一般邏輯重音落在哪個人身上,下一段必然是他首先開口。再如:“就在這一刻,他緩緩走來。”這段話分為兩段,字數基本一樣,但高超的揚州評話演員在說這段話是,“就是這一刻”,往往說的又快又急,強調時間點;而“他緩緩走來”,則說得不緊不慢,強調“緩緩”兩字。
二是說表分明。所謂“說”,是書中角色以第一人稱說的話,揚州評話藝人的行話叫“官白”;“表”則是用說書人口吻對人物的介紹、對故事的敘述,對人物心理的披露等等,揚州評話藝人的行話叫“私白”。說表是揚州評話演員最基本的功底,在一段書里,不僅“官白”“私白”涇渭分明,不同人物、不同場合的“官白”以及不同情境、不同作用的“私白”,其聲腔、語調、音色、音高也千差萬別。揚州評話的表(“私白”)用揚州話,但又不同于一般揚州人所說的揚州話,它更有節奏感,也更有美感。
三是人各其聲。無論是一般文學作品,還是評話作品,塑造人物都是其核心任務。為了完成塑造人物的任務,在評話藝術表演過程重,人各其聲是最基本的功底。書目中不僅男女有別、老少不同,不同地區、不同職業、不同性格的人物,他們的語言都必然是不同的。如揚州評話藝術家惠兆龍被譽為“活陳毅”,他在表演陳毅的語言時,與陳毅的原聲極為神似。
3.書臺表演
揚州評話是“以揚州方言與表演相結合敘述故事的語言藝術”,它首先是語言藝術,但必須通過演員說表來與觀眾交流。老舍在《聽曲感言》中說:“他(王少堂)的動作好像有鑼鼓點控制著,口到手到神到?!薄吧倭搜凵袷謩莸呐浜?,未免減色”。
一是眼,即眼神神態。筆者曾見到一組揚州評話藝人的照片,有李信堂、惠兆龍、王筱堂等人,雖然相片無聲,但只要看照片,看他們的神情,再稍微熟悉一點揚州評話,基本上都能清晰地分辨出他們說的是什么書目,塑造的是什么人物,甚至可以說出他們此刻正說到哪一段。比如李信堂先生雙目圓瞪,逼視前方,他的神情宛然一只猛虎,他說的正是《武松打虎》一段。
二是手,即手勢動作,我們在說話時,總是下意識地配合揮手動作,拳頭緊握表示決心,雙手亂搖表示緊張害怕,等等。而揚州評話演員的手部動作無疑比一般人更豐富,也更形象,一般來說,揚州評話演員的動作帶有程式化而不失美觀,凝練而不拘謹,自然而不隨意,它是對生活中手部動作的藝術化歸納,也是長期訓練的結果。
三是身,即身形體態。評話演員一般在書臺后說書,或站或坐,或擺出造型,或穩坐位置,都是根據書中的具體情節、具體人物而設置的,比如說到一個小姑娘時,演員就不可能大大咧咧地坐在椅子上的,一般或是坐于椅子一角,或是縮身站著,表示害羞、拘束等情緒。在一些短篇書目中,演員已經離開書臺,他的身形體態則更為生動豐富,更能傳達出不同的意味。
四是步,即步伐腳形。一名優秀的揚州評話演員,必然渾身是書,即便他的腳已經隱在了書臺之后,但我們還是可以窺見他的腳在書目二度創作中的作用。比如《武大郎娶親》一段中,就分別有一段武大郎挑炊餅和追轎子的步伐動作。挑炊餅時,武大郎個子矮而炊餅擔子又高又重,武大郎既被擔子壓在底下,同時又努力提高腳步去夠擔子,這段腳是內八字,稍配合哈腰的動作。而追轎子時,武大郎已是空身,又心情愉悅,但畢竟個子矮,跑不快,于是他的腳是外八字,頻率快、動作小,這雖然是細節,但對塑造人物卻往往稍加設計,即事半功倍。
三、進行二度創作需要具備的功底
揚州評話的二度創作雖然可以借助老師、導演的指點,但主要還是靠演員自身來完成的。一名合格的揚州評話演員,不僅要能說表,而且要能二度創作。
首先要有一定的文學基礎。早在清代乾隆年間,金兆燕先生就將“聽書”作為高臺教化的有益補充,評話藝人在他眼里也是老師。評話藝人自己沒有一定的文學功底,是不可能很好地進行二度創作的。如《廣陵潮》作者李涵秋曾半開玩笑地感嘆,若康國華先生改行創作小說,則自己就沒有活路了。要想提高自己的文學功底,最便捷的辦法當然是廣泛閱讀了。
其次要有深厚的生活閱歷。《清風閘》作者浦琳創作該書目時,就是“乃以己所歷之境,假名皮五,撰為《清風閘》故事”。楊明坤先生為了說好《廣陵禁煙記·吞鉤》,不僅要體驗揚州的沐浴文化,還向知情者打聽當年煙鬼吸煙的情形,他創作的這段書目在首次全國新曲目書目大賽中拔得頭籌,獲得創作表演一等獎。當然,要獲得深厚的生活閱歷不一定需要表演者生活坎坷,而是要多看、多聽、多請教、多思考,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最后要深入理解所創作的書目和人物。只有對書目、人物進行了深入的理解、反復的揣摩,才能更好地進行創作,從而塑造出既符合人物特點,又獨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來。
揚州評話的表演講求“悟”書?!拔颉睍劝ū硌菡邔康睦斫?,也包括怎樣進行二度創作,將書目的內容立體化地呈獻給觀眾、聽眾。我們應繼承傳統,不斷創新,推動揚州評話書目常演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