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權
摘 要:動畫作品離不開“幻”,動畫作品以獨有的視聽語言呈現幻象, “幻”的大量應用成為了動畫的重要魅力因素,也成為了使動畫鮮活的一條生命線。亞歷山大·佩特洛夫的動畫作品中經常出現“幻象”畫面,這些“幻象”華麗、神秘且深刻,它們并不是單純的因幻而幻,而是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意義,本文從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和現實世界三個角度進行具體解讀。
關鍵詞:亞歷山大·佩特洛夫;動畫;幻象;隱喻
中圖分類號:J9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5-0128-01
幻象通常存在于我們的腦海里,藝術作品如繪畫、音樂等將這種腦海中的幻象用畫面和聲音表現出來并賦予其藝術性,而動畫作品將這些藝術門類綜合起來,以獨有的視聽語言呈現幻象,這是其他藝術門類所不能比擬的,也因此,“幻”成為了動畫作品的重要魅力因素。而“幻”又不是毫無邊際的虛構,它在動畫作品中可以表現和強化內心世界、精神世界以及反映現實世界,對于這一點,俄羅斯動畫大師亞歷山大·佩特洛夫(Aleksandr Petrov)的作品表現得尤為突出,其作品中的“幻象”有著深刻的隱喻。
一、內心世界的華麗再現
人的內心世界是隱約、神秘且復雜的,動畫特有的藝術語言對于表達人物內心世界十分擅長。佩特洛夫作品中的“幻象”常用于隱喻人物內心的掙扎和徘徊。《荒唐人的夢》中的男主人公認為自己將要自殺,世間的一切都將要與自己無關,因而沒有幫助向他求救的小女孩,卻因此放棄了自殺,開啟了內心的掙扎與徘徊。佩特洛夫并沒有把主人公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以及現實世界的物象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而是以幻象來隱喻,從而形成了他作品中特有的藝術表現語言。影片以主人公睡著為切入點,展開了內心世界的華麗再現。男主角醒來之后發現自己置身于一個世外桃源般的世界,更不可思議的是眼前出現了那個曾向他求救的小女孩。這個世界的人們自然、樸實、善良,這個世界只有歡樂,沒有苦痛,他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已經來到了天堂。這一段幻象的描繪,隱喻出主角雖然內心痛苦,但還是心存美好之念想,期盼有這么一個純凈的樂園,然而隨后幻象世界出現了逆轉,一張面具引發了那方樂園人們的信任危機,人們學會了虛偽、貪婪和欺騙,那凈土也隨之消亡了。這一段又反映出他的內心充滿矛盾與掙扎,他的心像一個鐘擺一樣徘徊于天堂和地獄之間。佩特洛夫的另一作品《春之覺醒》中少年瘋狂追求心中愛慕的女孩,熱切期盼開始他的初戀,佩特洛夫為了表現這種內心世界,同樣以幻象來表現,那美麗夜空下喃喃細語的戀人、周圍飛舞著的螢火蟲,施展魔法的魔法師以及他與心目中的“女神”一起蕩秋千的情景。這些畫面情境的反復切換采用了超現實的手法,給人以炫目的視覺效果,更重要的是,這些幻象華麗并深刻地再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佩特洛夫動畫作品中的幻象通常還帶有強烈的宗教色彩,他的早期作品《母?!分杏羞@樣一段幻象:在圣光照耀下,宗教音樂響起,一個嬰孩在吮吸母牛的奶,這一情景反映出主人公內心理解母牛失去自己孩子的痛苦,希望自己成為母牛的孩子來減輕它的痛苦,同時這段幻象令人將生命的降生同宗教聯系在一起,是那樣的神圣和莊嚴,同時將這一幻象上升到了宗教哲學高度。他之后的作品如《春之覺醒》也具有類似的手法,片中伴隨著低沉的誦讀經文之音、旋轉的教堂,飛向高空的群鳥,這些元素給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添上一種神秘色彩。同時,這些幻象又是充滿浪漫情懷的,在這里,人物可以長著翅膀在蕩秋千,場景可以是荒蕪的高原,可以是抒情的海岸,而且幻象與現實的切換又是那么的自然,因為這些幻象都恰如其分地呈現出了人物的真實內心世界。
二、精神世界的象征性表現
佩特洛夫動畫作品中的“幻象”還象征性地表現出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如他的改編作品《老人與海》。片中老漁夫的年事已高,常被村里的人嘲笑為老而無用,但他有一種面對困難永不服輸的精神,他想要找機會證明自己。他的精神世界是厚重而深遠的,如果只是以他出海與大魚搏斗來刻畫會使這種精神世界的呈現顯得單薄,而佩特洛夫在作品中加入了好幾場幻象表現,從而使作品的藝術表現別具一格,那幻象中的人魚形象即老人的精神化身,他的一生與海洋為伴,內心的靈魂早已與海洋一體,與大馬林魚沖破海平面的一瞬間,那是這種精神的升華,象征著老人沖破枷鎖、永遠進取的大無畏精神。此外,另一處幻象中的與之掰手腕的水兵和揮汗如雨的拳擊手等元素都象征性地構成了老人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是抽象的,但卻讓人能夠實實在在得感受到它的力量,通過動畫展現人物精神世界一般被認為不如真人電影那般有力,但隨著動畫語言的豐富和演化,能否提升動畫的精神世界表現能力呢?佩特洛夫動畫作品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在他的動畫中精神世界的具象化不是簡單而純粹的,而是糅合了民族文化、信仰、信念、理想等元素,并把這些具象元素加以概括、提煉為符號,并且賦予其豐富的內涵,引觀眾去冥思和遐想。除此之外,佩特洛夫對于精神領域的探索還具有深刻性,精神的本源應該是人物所處歷史、文化和環境等,很顯然,佩特洛夫在表現的時候非常注重這一點。他創作的“幻象”所采用的視聽語言都與這些精神本源緊密聯系,才會使觀眾感受到精神世界的深刻,在深刻的同時,又給人一種“言不盡意”的感受,每多觀看一次,所感受到的精神世界都會深入一步。
三、現實世界的批判和諷刺
幻象表面上是虛幻的,其實映照的是現實世界。佩特洛夫動畫作品中的“幻象”充滿了對現實世界的批判和諷刺。其作品《母?!分心穷^母牛的思子之痛引發觀眾共鳴,這共鳴來自觀眾內心的通感,母牛悲慘的一生也映射出人類社會的人生無奈,在人類社會中也有類似的遭遇,在社會歷史進程中,生命也曾被冷漠對待,觀眾通過這個故事也看到了人生和人性。《荒唐人的夢》中人組成的“金字塔”驟然崩塌,“金字塔”頂端的統治者被設計為小丑形象,這隱喻著現實世界中魚肉百姓、不得人心的統治者的丑陋。幻想中的世外桃源因為有人戴上了面具,實施了欺騙,進而演變為人們互相爭斗和殺戮,最終美好的天堂變成了地獄,這些幻象其實正是現實世界的真實寫照,并對現實世界進行了批判和諷刺,進而告誡人們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天堂還是地獄,完全取決于我們自身的所作所為。主人公實現了自我救贖,因為他為自己沒有施救于小女孩而懊悔不已,說明他的內心還是心存善良,而正是這份善良拯救了他。片尾一個小孩喚醒了低頭昏睡的主人公,主人公向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一般抱住了小孩,這一情景也許還是他的幻象,但卻告訴我們在物欲橫流的世界依然要保留內心的那份善良,要向愛自己一樣愛別人,我們才會在失望乃至絕望中看到新的希望,這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四、結語
寫實主義動畫通常給我們的印象是刻板的以及缺少動畫特征的,而佩特洛夫動畫作品打破了這種偏見,他的動畫作品造型風格是寫實的,但卻在寫實里加入了浪漫,形成了寫實浪漫主義動畫風格。他作品中的“幻象”的大量應用是形成這種風格的重要因素,同時,這些“幻象”又是和作者所在民族的文化息息相關,有著豐富的內涵,通過對佩特洛夫動畫作品中的“幻象”的解讀,希望國內動畫同仁們在構建動畫“幻”之魅力時也能注重“幻”的文化內涵。
基金項目:2015年度淮南師范學院人文社科科學研究項目“亞歷山大·佩特洛夫動畫作品中的浪漫主義情懷研究”(項目編號:2015xj44)。
參考文獻:
[1]劉曉林,錢博弘.動畫概論[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2]余為政.動畫筆記[M].北京:京華出版社,2010.
[3]董立榮.經典動畫作品解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