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摘 要】人文素養是個體在人文科學領域所擁有的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等方面的綜合品質。它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能夠完善大學生的個人品格,還能夠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和人民的情懷。在大學音樂教育中,人文素養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可是這部分卻被音樂教育工作者忽略了。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社會的高度發達需要的音樂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所以大學音樂教育在注重專業知識傳授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大學;音樂教育;人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J6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1-0180-01
一、大學音樂教育中的人文素養及其缺失的主要原因
人文素養是個體在人文科學領域所擁有的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等方面的綜合品質,與藝術都被列入人類精神世界的三大支柱,對人類的精神文明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人類從誕生之初就生活在一個聲音的世界中,對各種各樣的聲音具有天生的敏感。后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聲音發展成了音樂,成了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這主要是因為音樂能夠在表現、傳遞、調節人類情感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在現代,因為音樂中包含了大量的人文因素,所以音樂不僅能夠抒發情感,還能夠培養個人氣質、提升個人形象。但是在高等教育階段,音樂教育僅僅注重大學生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的人文素養則忽略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
1.當前浮躁的社會大環境,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中國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各種新思潮蜂擁而至,大學生思想活躍,善于接受新事物,所以面臨林林總總的誘惑和各種不良信息的影響,很難靜下心來踏實學習;2.大學生的人生定位不明確,容易受到錯誤思想的引導。網絡信息的發達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擴大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其傳遞的錯誤價值觀會誤導人生定位尚不明確的大學生;3.大學生缺少學習人文知識的動力,忽視個人修養的提高。目前高校的音樂教育重心是音樂專業基礎知識,對于人文素養則認識不足。再加上現行的評價體系,音樂學院的學生沒有動力來學習人文知識,更不要談提高文化修養了。
二、大學音樂教育中培養人文素養的策略
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增加音樂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人文綜合素質。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它經歷了長時間的沉淀,能夠影響人類的情感變化。音樂教育就是引導學生來感受音樂情感、欣賞藝術美感的教育,要想達到這一點,人文素養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學生沒有聯想和想象力,沒有藝術感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無法真正領會到音樂的魅力。此外,大學階段正是大學生審美能力得以形成的關鍵時期,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增強人文素養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比重,來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是十分必要的,如開展人文主題的講座、各種藝術活動等。
2.立足于音樂教育的教育特點,將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結合起來。在素質教育中,音樂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而且能夠改變學生的精神文化風貌。所以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增加一些人文內容,加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音樂專業的教材中也富含著人文教育的素材,音樂教師在日常的音樂學習中,要善于挖掘教學內容中最富有人文精神的東西,引導學生去體會、領悟、感受,在提高專業水平的同時,深入挖掘音樂作品背后的故事,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3.提高生源的質量和音樂教師的自身素質。因為音樂專業的文化課分數較低,這是導致音樂專業的生源質量不高、學生人文素質差的主要原因。為了提高音樂專業的生源質量,高考時應該適當提高文化課的分數線,保證具有一定文化素養的學生來學習音樂。此外,高素質的音樂教師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關鍵,高校要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打造出一批具有深厚文化素質、完善知識結構的音樂教師團隊。在音樂教育實踐中,教師運用自己深厚的文化積累,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4.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更新教學內容。憑借科技的東風,音樂教育能夠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和現代教育成果,來充實音樂教育的學習內容,使得音樂教育與學生的生活更加貼近,更加富有文化魅力。例如音樂教育可以中央電視臺制作的《國樂飄香》為素材,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引導學生認識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強民族認同感。
綜上所述,只有把人文素質教育融合進大學音樂教育之中,憑借著音樂的魅力來影響學生,才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道德文化水平,實現音樂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蘇敏.盡精微而抒廣大——大學生合唱團對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意義[J].藝術教育,2009.
[2]岳雷.談普通高校的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3]劉瀛瑩.大學音樂教育模式芻議[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0.
作者簡介:
楊 陽(1977-),女,漢族,河南新鄉人,碩士,河南科技學院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