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曉
【摘 要】鋼琴教學中復調作品的教學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巴赫的復調作品在教學中被廣泛運用。那么,如何教好巴赫復調作品呢?教學中應從觸鍵、風格與速度、教材選擇、練習方法這四個方面來進行,讓學生通過復調作品的學習,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橫向思維、手指獨立性、協調能力、手指控制能力等,對于鋼琴的學習提高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關鍵詞】巴赫復調作品;鋼琴教學
中圖分類號:J65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3-0072-01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德國最具影響力的作曲家之一,巴洛克時期音樂的領軍人物,也是成功地把西歐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渾然溶為一體的開山大師。
復調,是由兩段或兩段以上同時進行,相關但又有區別的聲部所組成地,這些聲部各自獨立,卻又和諧地統一為一個整體,彼此形成和聲關系,以對位法為主要創作技法。鋼琴復調作品因其綜合性、多樣性、獨特性等特征,在音樂專業院校被廣泛地運用到演奏與教學中,是專業教學的范本和途徑。復調作品雖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卻還是比較吃力和迷茫,許多教師在教學中也是顯得無所適從,有些往往采取回避的方式。然而,如果學生能深入地對巴赫復調作品進行學習,他們將能更快地提高手指的獨立性,達到練習曲訓練都無法達到的高度。如何教好巴赫復調作品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筆者認為,巴赫的教學需要抓住以下四點:
一、觸鍵
在巴洛克時期,現代鋼琴還未出現。那個時期的鋼琴作品不是為古鋼琴所作,就是為羽管鍵琴所作。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這兩種樂器,了解其與現代鋼琴的不同。因為在構造與發聲方面的局限,在彈奏巴赫復調作品時應該盡量按當時的樂器奏法來演奏。當時的古鋼琴與羽管鍵琴不能保持很長的持續音,所以在彈奏這類音型時跳音不可太短促,彈成斷奏即可。而歌唱性的樂曲則需要手指彈出飽滿而富有顆粒感的聲音,每個音都均勻干凈。在力度上并沒有過多的要求,基本都是mp-mf之間,很少彈到f以上。
二、風格與速度
巴赫的復調作品創作于巴洛克時期晚期,以節奏嚴謹、規整、平穩著稱。因為巴赫本人信奉路德新教,長期在教堂任職,受周遭宗教環境與音樂的影響,他接觸到了很多民間音樂,并將這些音樂元素運用到了當時的創作中。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去查找相關資料,了解這些舞曲之間的區別,帶著這些問題,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舞曲的不同風格與速度,使學生通過這些作品的學習,掌握巴洛克時期音樂的特征,進而在演奏中準確表達其風格特點。
三、教材的選擇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材的選擇上應該循序漸進。我們可以根據從易到難、由簡入深的線條去選擇教學作品。比如:《巴赫初級鋼琴教程》《巴赫小前奏曲與賦格》《巴赫創意曲》《英國組曲》《法國組曲》《德國組曲》《十二平均律》等等。《巴赫初級鋼琴教程》可用于初次接觸復調作品的學生,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針對每個小曲主要訓練的技術重難點來進行訓練,使學生通過對初級作品的學習,對復調音樂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獲得初級技巧;《巴赫小前奏曲與賦格》相對《巴赫初級鋼琴教程》會難一些。學生有了前面的基礎,學起來也會有一些方法和眉目。學習小前奏曲與賦格是為后期學習復雜的多聲部打基礎的;《巴赫創意曲集》中包括了二部創意曲和三部創意曲,首先要要求學生學習二部創意曲,幫助學生學會單聲部彈奏,劃分主題、答題、對題等內容。三部創意曲是在二聲部基礎上多了一個聲部,這對訓練學生的手指獨立性以及手指的控制力很有幫助;《十二平均律》是巴赫復調作品的巔峰之作,分為前奏曲與賦格。從巴赫的前奏曲中可以看出,其中裝飾音的運用較為頻繁,曲式也較自由和隨性,有些更是為了炫技而作。
四、練習方法
根據學生技術層次不同,練習的方法也可有區別。初級程度的學生,教師可要求其加強分手練習,將分手練習貫徹到實處,再慢慢進入雙手練習;對于中級程度的學生仍要求多進行分手練習,可以要求學生一只手彈一個聲部,嘴巴唱另一個聲部,這樣能訓練學生的歌唱性及橫向的線條感;對于高級程度的學生,則要求分聲部逐一練習,找出各聲部如何交錯,如何重疊,又如何平行進行等元素,使思路清晰,培養其橫向思維能力、手指的獨立和協作能力,進一步提高手指的控制力。
巴赫的復調作品在鋼琴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內容,其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巴赫復調作品從曲式、創作手法上較其他類型的作品復雜很多,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多深入研究,勤于思考,找出適合學生學習復調作品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復調作品的積極性,同時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音樂審美觀,從而在鋼琴演奏的技術方面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高揚.巴赫鋼琴復調作品及其教學策略探討[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6).
[2]高君.淺談巴赫鋼琴復調作品的教學[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1.
[3]樊明迪.淺談巴赫復調類型鋼琴音樂教學特點[J].藝術教育,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