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滔 翟林 范菲菲
【摘 要】中國武術與古典舞都是在我國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優秀傳統文化,這兩種傳統文化之間有著共性與差異,本文意圖分析兩種傳統文化的同與異,然后對二者的相互發展與促進進行探討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武術;中國古典舞;共性;差異性;相互影響性
中圖分類號:J7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3-0188-01
一、武術與中國古典舞的起源
(一)武術的起源。原始社會,面對“人民少而禽獸眾”的困境,先民便需設法進行有效的自我保護,在不斷的自衛斗爭中有了武術的萌芽[1]。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以及氏族與部落間的戰爭,人與獸斗開始轉化為人與人搏殺格斗的工具和技能。兵器技藝及格斗技能從生產技術中的逐漸分離,為武術的產生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二)中國古典舞的起源。我們的祖先在物質上滿足了后,還要追求精神方面的滿足。隨著敲打狩獵或種植工具所發出的節奏,或引吭高歌,或手舞足蹈,抒發他們內心的滿足和快樂[2]。這是人類最早的審美創造,也是古典舞蹈的起源。當然,關于舞蹈的起源,還有勞動說、模仿說、圖騰崇拜、游戲說等。
二、中國古典舞與武術的特征
(一)外部特征、動作動律的相容性。武術與中國古典舞,兩者都是動作形態,而且都是以人的身體運動作為一種物質載體。武術訓練講究“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的路徑,其身體訓練不單是外在的可見的身體運動,還有內在的精神要求。武術運動追求一種“內外合一”,簡單來說,“內”是指內在品德,“外”是指外形的塑造。而中國古典舞,講究“形、神、勁、律”,“形”指的是外形;“神”是民族的神韻、神態和氣質;“勁”是中國舞的節奏及用力特點;“律”指的韻律及運動規律。
武術動作與中國古典舞的練習,都非常講究韻律,以及動作起勢的相通。中國古典舞與武術的動作特征都離不開剛柔并濟,剛中有柔、柔中有剛,缺乏任何一種,都將失去其審美的意義。如武術中的太極拳通過“極柔軟,然后極剛強”路徑而“化柔成剛”[3]。如中國古典舞,一般來說,優秀演員必備的素質是既有一定的軟開性,又具有一定的力量性,柔美再加上一些力量美的詮釋,便能產生更好的視覺沖擊與效果。
(二)兩者本質、傳遞內容、藝術效果的差異性。武術是傳統體育項目,劃分為體育類,而中國古典舞,是一種舞蹈藝術,兩者在概念以及類屬上有所不同。
武術傳達的是一種技擊語言,而舞蹈傳達的是一種生活的語言。武術作為一項傳統體育項目,它所帶給我們的視覺沖擊,更多的是一種力量的對抗。而舞蹈,往往能震撼我們的是其本身想傳達的情感,在舞蹈中展示的技術技巧的直接目的不是為了炫技,而是利用動作技術來抒發、表達一個人的情感。所以兩者在傳遞內容有所差距,側重點也不同。
舞蹈的受眾比武術的受眾多,兩者在藝術效果等方面也有所差異。武術編排單一,主題單一,音樂不常變化,沒有情節,在情感方面不能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而古典舞,觀賞性頗強,演員有著豐富的面部表情與肢體動作,不僅僅有表達喜悅之情,悲傷離合、難舍難分等情感都能很好的表達出來。
三、武術與中國古典舞相互影響
(一)武術在中國古典舞的應用。武術與中國古典舞在基本功的訓練上,是可以互相借鑒的。中國古典舞的訓練體系包括:基本功、身韻、技術技巧訓練等,練習的時候,分男女教材,這些與武術里面的訓練內容相似,甚至是一樣的,如技術技巧蠻子、虎跳前撲、毽子等。而古典舞身韻組合里面的動作構成,也是來自于武術與戲曲,如大刀花、瀑布等動作。
(二)中國古典舞在武術中的應用。武術中如何加入中國古典舞的元素呢?本人對此提出一些關于武術的訓練建議:
1.在武術套路練習上,增加表現能力的訓練,加入中國古典舞眼睛、眼神訓練元素,以增強武術的表演效果。
2.在大型武術表演上,與中國古典舞表演藝術相融合,既要突出兩者的各自特色,也要展現兩者的共性。
3.加強武術運動員的藝術素養能力訓練,包括對音樂風格類型把握的訓練,從各方面使武術這一傳統體育項目更具有魅力。
四、結語
中國古典舞與武術在起源方面有同源性,兩者的起源都離不開生產實踐、而在分析兩者的本質特征的時候,得出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兩者在實踐上可以相互吸收借鑒,以求完善自身的發展,推動傳統文化進步的歷程。
參考文獻:
[1]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中國武術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6.
[2]劉玉珍,龐禹文.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教學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
[3]隆蔭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謝 滔(1992-),女,湖南湘潭人,研究方向:體育舞蹈教學、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