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amba 古典吉他
【摘 要】古典吉他是一件具有悠久歷史的彈撥樂器,具有較強的音樂表現力。古典吉他的音樂表現力是由它的歷史底蘊、制造工藝、聲學特點、演奏技法、美學特征等因素共同決定的。本文就古典吉他的藝術表現力從它的歷史起源和發展歷程,藝術表現力和歷史傳承性,制作技術和音孔設計,演奏技巧和美學特征等進行逐一梳理,旨在為古典吉他演奏進一步突破樂器特性的局限略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古典吉他;藝術表現力
中圖分類號:J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6-0061-01
古典吉他是吉他家族中的一員,在民謠吉他、電吉他等吉他種類誕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幾百年。在帕格尼尼、柏遼茲彈吉他的那個時代,人們只把這件樂器叫做“吉他”,那么“古典吉他”一詞又從何而來呢?從它的發展歷程著眼,不難推斷出“古典吉他”一詞的由來,現代吉他種類的多樣化使得吉他逐漸大眾化,它的特殊性極有可能漸漸掩沒在大眾的視野里,為了區別這種從歷史上傳承下來的樂器,就把當時的吉他叫做古典吉他。因為它的獨特音色和歷史性以及它所具有的對音樂的表現力,受到很多著名音樂家的青睞,當年貝多芬稱贊它“像個小小的管弦樂團”,帕格尼尼也用它演奏了很多有名的樂曲。
古典吉他的歷史氣息濃重,藝術表現力極強。古典吉他是由魯特琴改良之后演變而來的現代吉他,古典吉他的演奏技法移植了魯特琴的演奏技法,而且當時在魯特琴上演奏的作品,今天我們同樣可以在古典吉他上演奏。總之,古典吉他作為一件西洋彈撥樂器,歷史是相當悠久的,在它自身發展的數百年時間里,雖然歷經滄桑,但是終究沒有被歷史淘汰,而且最終成為了被世界廣泛演奏的樂器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它繼承了魯特琴的傳統,另一方面是它經過了各個時期吉他的改良發展而來的,比如:泰雷加對吉他技法的再發展,使之形成今天我們所演奏的方式。
古典吉他的樂器制作理論與藝術表現力也具有歷史傳承性。其琴身由三部分組成——面板、側板、背板,面板采用聲學性能優良的云杉、雪松等,背側板以硬度和共振性能優良的玫瑰木、楓木等為主。這種木材搭配及其內部結構的設計經托列士的反復實驗總結最終得出以扇形梁架為主體的內部聲學結構,保證古典吉他的最佳聲學特性和動聽的聲音,為古典吉他的藝術表現力提供了樂器制造學上的基礎。六根琴弦的材質保留了歷史的傳統,即由羊腸或尼龍制成,這使得它的音色溫暖柔和,不驕不躁,有著古香古色的韻味。
近年來,由于演奏個別曲目的需要,古典吉他的音域又擴展了一個八度,比如八弦古典吉他的改造、增設第二十品等。古典吉他的聲學傳導過程是這樣:琴弦振動產生聲波,經琴碼等部位的傳導,聲波被擴大到整個面板和共鳴箱,聲波在共鳴箱內不斷反射疊加,并經由音孔向前方傳播,就形成了我們所聽到的聲音。音孔大小的設置與魯特琴的花孔設計有明顯的區別,這也是它受歡迎和被大眾喜歡的地方。但是,古典吉他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雖然,它能夠勝任沙龍式的小范圍演奏環境,但是,到了大型劇場,它的音量就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了,必須要合理配器才可以發揮出它獨特的聲音,否則聲音被掩蓋也是必然的。但這一問題也得到現代改良派制作家的改進,并且也得到了世界各國制作家的重視。所以,現在我們才可以看到新型吉他和新型吉他制作技術的出現,如雙面板吉他、雙背側吉他的制作技術就和西班牙手工吉他的傳統制作技術有明顯的區別。同時,這種新興的制作技術也成為了吉他制作的亮點。
古典吉他的演奏技術、美學特征也是音樂界的一筆財富。古典吉他在保留魯特琴演奏技術的基礎上,經過很多有名音樂家的努力,諸如泰雷加等人,它的演奏方法越來越豐富,如輪指奏法、小軍鼓奏法、大鼓奏法等。但是,其基本演奏方法仍然沿用了西班牙阿波陽多、阿魯愛勒的彈法。雖然經過了一代又一代音樂家的改造和重新設計,但是,古典吉他在演奏樂曲方面依然具有典型的西班牙風格,無論是演奏旋律還是和聲,琶音還是分解和弦,抑或是掃弦彈法都變換出了濃郁的西班牙韻味
古典吉他的演奏形式包括獨奏、重奏、協奏。古典吉他的六根琴弦材質大小均不同,使得每根弦都具有獨特的音色,此外,古典吉他在不同的演奏區域可以發出不同的音色,可以模仿交響樂團的木管、銅管區音色和小軍鼓音色,這對于沒有聽過古典吉他演奏的人來說有點不可思議,但事實無可爭辯,它的表現力豐富多彩,獨具魅力。
古典吉他的輪指奏法也有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它與中國琵琶的輪指很相似,但奏法卻不同,琵琶是由內向外輪,而古典吉他是借助三個手指由外向內輪,但是,同樣可以演奏出顆粒均勻的連音色彩,讓人體會到“大珠小珠落玉盤”般的奇妙感受。古典吉他演奏的最經典的曲目當屬《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這首出自塔雷加之手的作品通篇運用輪指技法演奏出一位老人對阿爾罕布拉宮的歷史輝煌的回憶與現實的遺跡,勾勒出豐富的內心情感變化,因而成為了當今膾炙人口的經典曲目。
古典吉他的藝術表現力是獨特的、動人的,它不似鋼琴般宏偉大氣,也不似小提琴般細膩婉約,它更像是能夠奏出內心變化的真實聲音,唱響了內心最真摯的情感,它有一種雋永、酣暢、沉穩的美。
作者簡介:
王建國(1979-),男,漢族,甘肅張掖人,本科,講師,現就職于河西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