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潑可愛的氣息緊緊吸引住現(xiàn)場觀眾.在隨后的表演中,幼兒園師...
孫芮
【摘 要】音樂與舞蹈二者相輔相成,互為弼助。音樂表現(xiàn)人的內心情感,而舞蹈是把人的內心情感通過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進行陳述,兩者通過不同的方式表達人的內心情感。鋼琴伴奏在鋼琴舞蹈中的作用尤為重要,它能為舞者的作品提供優(yōu)美的音樂,并通過音樂激發(fā)舞者內心情感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舞蹈與音樂也是一個共榮體,它們有著一樣的情感和審美情趣。每一部作品都會有一定的起伏,這種起伏將會通過音的強弱加以表現(xiàn),這種氣息貫穿于整個作品始終。一首成功的音樂作品,取決于其內在的豐富情感,而情感體現(xiàn)于氣息的強弱處理。
【關鍵詞】中國舞;影響因素;古典舞;演繹;舞蹈
中圖分類號:J7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9-0171-01
音樂發(fā)展至今已有了不同種類、不同風格、不同時期、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作品,如此種類繁多的作品所要表達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將作曲家的內心情感加以詮釋。人的情緒都會有一定的起伏,這種起伏將通過音的強弱加以表現(xiàn),這種氣息貫穿于整個作品的始終。一首成功的作品,取決于其內在的豐富情感,而情感體現(xiàn)于氣息的強弱處理。
一、中國舞中點線結合對氣息處理的影響
中國舞的種類較多,但無論是哪一種舞蹈形式都需要氣息的流動才能夠更好地詮釋作品,我們這里以中國古典舞為例進行氣息重要性的論述。“點、線”是中國舞身韻課程中的專業(yè)術語,“點”指的是強拍或者短暫的停頓,“線”則指運動中所遵循的路線,包括平圓、立圓、八字圓,這些都是線的具體運動形式。如果從氣息方面加以分析,它們的意義就更加深刻:“點”——眼神運用中的凝聚點、身法變換的閃光點、呼吸中瞬間的停頓點等等。“線”運動中的韻律感和音樂中的樂感一樣重要。舞蹈中的“點、線”與音樂中的呼吸、強弱,需要緊密的結合才能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假使舞蹈動作與音樂的旋律線和氣口不同步,那也就談不上相得益彰,更談不上韻律之美。任何優(yōu)美的舞姿中的身韻動作都離不開心中的“線”,即旋律感,而恰恰音樂中的旋律美才能夠與之相襯托。
中國舞的身韻課是中國舞的重要特征,如果領會了中國舞身韻課中的“旋律線”,那么也就抓住了中國舞伴奏音樂的旋律特征。中國舞的身韻課是中國古典舞學科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二、中國舞形神勁律與氣息的關系
形:即體態(tài)上的“擰、傾、圓、曲”的曲線美、“仰、俯、翻、卷”的動勢美和“剛健挺拔”“含蓄柔韌”的內在氣質。在瞬息萬變的運動中,中國古典舞可以說是“圓”的藝術,其生命力在于運動的過程中,即要善于行意,控制用力,就是在每一細小的動作過程中有呼吸的內涵及內蘊到外形,這即為氣息。
神:也就是神韻,可以說是一種氣質、一種修養(yǎng)。任何一種藝術形式若無神韻,也就缺少了靈魂,神韻是生命力所在。我們在評論任何一種形式的作品,都要考慮到其有沒有韻味,有之則為上品,如無則失了神韻。好的音樂中的“神”必須與舞蹈中的“神”融為一體,只有這樣,音樂才能襯托出舞蹈中的神韻,舞者才能找到“心靈感應”的契合點。
勁:節(jié)奏有層次,有對比的力度處理,即靜中會出現(xiàn)巧妙的“閃動”,“動”中閃現(xiàn)“靜”的停頓。中國舞的節(jié)奏規(guī)律不“勻速”,不是“脈動”式的,而是一種“慢而不斷,快而不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纏繞”的“彈性”動作節(jié)奏。這就對音樂有了一定的要求,迫切地需要較為自由而又有變化規(guī)律的節(jié)奏,這種節(jié)奏將會給舞者提供更多更大的創(chuàng)作與表現(xiàn)自由性。古典舞中力度大小變化多樣,呈現(xiàn)出緩急、快慢、頓挫、附點、切分等區(qū)別,這些符號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進行表現(xiàn),只有找到這種“勁頭”才能更好地襯托出這種“勁頭”。
律:舞者在詮釋作品時動作自身分為律動性和規(guī)律性兩種。動作接連時必須要通順,好似行云流水、一氣呵成一般,這里的“順”是律中之“正律”。“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沉必提,欲開必合,欲揚先仰,欲前先后”,這些都是“反律”的規(guī)律,也是律動中典型的特征。這種順與逆的變幻呼應又與音樂中高低起伏的旋律形成襯托,彰顯了中國古典舞的奧妙與特質。這種強烈的對比表現(xiàn)在音樂中可以是互相呼應,也可以是反襯——即動作明明是停止的、控制住的,但音樂可以用流動的感覺來襯托它;動作意識明明還在延伸,音樂可以用小的氣口、小的停頓來突出。在組合里,這種反襯的效果非常好。
所以說,氣息在中國舞肢體語言中非常重要,氣息的處理無處不在,內心情感的伸張也是如影隨形。
參考文獻:
[1]高文靜.論芭蕾基訓鋼琴伴奏者的知識結構和彈奏要領[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7.
[2]張婷.綜合類大學舞蹈專業(yè)民間舞課程現(xiàn)狀分析與構想[D].上海:上海戲劇學院,2012.
[3]劉慧明.論魏晉六朝時期的舞蹈審美特征[D].上海:上海戲劇學院,2010.
[4]南宮璇.中國古典舞蹈水袖舞與韓國傳統(tǒng)舞蹈(僧舞)長袖舞的比較研究[D].上海:上海戲劇學院,2011.
[5]張廷森.為舞蹈教學揚起音樂的風帆——論鋼琴伴奏教師的專業(yè)素質[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5(04).
[6]王雁,李民.在鋼琴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xiàn)力——對但昭義老師教學有感(上)[J].鋼琴藝術,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