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項規定的約束和影響之下,中國旅游市場有了一番新氣象,但一些亂...
許軍懷
【摘 要】隨著豫劇的發展和完善,打擊樂對其影響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對它進行分析,能夠明顯提升打擊樂在豫劇中的地位,明確其對豫劇造成的影響,促進我國豫劇的完善和發展。
【關鍵詞】打擊樂;豫?。坏匚唬挥绊?/p>
中圖分類號:J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2-0094-01
眾所周知,打擊樂在豫劇伴奏中占有重要地位。豫劇表演能不能成功,決定于唱腔是不是能夠感動觀眾,其音樂是不是能夠激發觀眾的共鳴。同時,還要衡量音樂是不是與劇情相契合,塑造的人物形象是不是生動,能不能營造適宜的氣氛,描寫的環境是否適合人物的性格。而要讓音樂具備這些特征,符合舞臺節奏,讓演員的表演和樂隊的演奏達到水乳交融的地步,關鍵就在于音樂演奏的恰到好處。而打擊樂作為豫劇音樂的主要構成,對豫劇表演的效果有直接影響。所以,對打擊樂在豫劇中的地位和影響進行分析,對提升豫劇表演效果有極大影響。
一、利用打擊樂能夠控制舞臺表演的節奏
通常情況下,戲曲可以劃分為“文場”和“武場”兩類,而“武場”指的就是打擊樂。作為豫劇舞臺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對舞臺表演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常情況下,其需要借助節奏、力度、速度、音色、音響的變換來構成鮮明的比對,體現人物的思想情感,改善演員的表演形式,突出豫劇的矛盾,渲染舞臺氣氛。在舞臺表演中,不但演員表演需要打擊樂,念白的時候也不能缺少,唱腔依舊需要借助它才能打開,打斗場面也要依照它的約定來完成。此外,打擊樂還能夠打造壯觀激烈的斗爭場面,體現輕松活潑的游戲情趣,營造緊張詭異的意境等。
例如,豫劇經典作品《三岔口》的伴奏,就有很多打擊樂,甚至有一個折子,采用的伴奏全部都是打擊樂。在伴奏的時候,打擊樂要和演員的身段密切結合,在角色內心活動劇烈、氣氛緊張的時候用重音擊打;在氣氛詭異的時候,則要輕輕擊打;角色是單獨一個人時,打擊樂節奏舒緩;在角色之間有接觸的時候,用歡快或者緊張的打擊節奏。為數不多的打擊樂能夠在司鼓的指揮下,將各種舞臺氣氛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來,尤其是強弱對比、詭異和緊張氣氛都能夠很好地表現出來。
從這個角度看,打擊樂在戲曲舞臺上想要充分展現其影響力,穩固其舞臺地位,必須要強化其節奏對比,將打擊樂強弱之間的對比表現出來,聯系各種表現手段,綜合起來構成完整的豫劇音樂樣式,這是打擊樂的功能,也是它的特征,通過打擊樂,能夠調控演員。
二、打擊樂能夠控制豫劇音樂的節奏,完成對劇情的分析
在戲曲演出過程中,打擊樂控制著豫劇聲腔的變化。戲曲唱腔通常都會存在激烈對比,節奏有快有慢,聲調有張有弛,而這一切取決于角色的情感需求,隨著其內心的節奏而變化。
例如,豫劇《風流才子》中秋香與唐伯虎兩人之間的對唱,他們的演唱速度有著明顯區別。秋香的身份是一個丫鬟,對于唐伯虎的表白,并沒有盲目欣喜,直接接受或者認可,而是采取了非常理智的態度,謹慎地面對唐伯虎的表白。因此,她在面對唐伯虎表達自己的想法時,表現得委婉而含蓄,唱腔優美婉轉,速度較慢,節奏很穩,準確地刻畫出秋香矜持穩重又有點害羞的性格。轉換到唐伯虎的時候,其唱速和節奏都有了明顯改變,不但唱速幾乎快了一倍,而且節奏也明顯變得緊湊,表現出唐伯虎此時心急如焚,想要通過自己的真誠和堅定來打動秋香的急切心情。在為這兩個人進行伴奏時,就需要充分分析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掌握其內心情感的變化,恰到好處地掌握兩人唱腔之間的轉接點。只有如此,才能很好地調控演員的唱速,引導其節奏,淋漓盡致地表現角色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需要,以及演員的演唱技能。
身為打擊樂師,還要對劇中角色的情感、情節做深度解析,只有分析透徹,才可以更為妥善地指揮演出。比如,《穆桂英掛帥》中,穆桂英在拒帥印和最后接帥印的過程中內心發生了重大變化,情感很復雜,剛開始是對朝廷失望,堅決拒帥印,之后聽到老太君的勸說,內心開始猶豫,再后來,經過一系列內心抉擇之后,她終于想通了,決定掛帥出征。此時,她的內心是充滿自豪感的,她為自己能夠保家衛國感到驕傲。這一系列的情感變化,隨著穆桂英的唱段而展開,時而低沉,時而高昂,時而緊張,時而舒緩。通過打擊樂調整穆桂英的情緒變化,恰到好處。
三、結語
打擊樂在豫劇演出中的特殊地位和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舞臺上演員的言行舉止都與之密切相關。在演唱過程中,打擊樂的每一個音符都和演員之間有著關聯??傊?,它掌握和引領著戲曲舞臺上的一切,是戲曲舞臺的“中樞神經”,同時也是“大腦”,它影響著一部戲的成敗,對豫劇有重要影響,對打擊樂進行分析,可以幫助豫劇獲得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建波.談談打擊樂在戲曲音樂中的作用和運用[J].中國戲劇,2015,(6):66-67.
[2]徐寶權.司鼓在戲曲音樂中的作用和地位[J].東方藝術,2010,(S1):137-138.
[3]白海川.試析打擊樂的五個功能要素[J].大舞臺,2013,(7):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