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理視唱練耳整合課程研究
劉科++吳若芬
【摘 要】本文首先對貴州省三所高師本科院校中音樂學專業(yè)的樂理和視唱練耳課程實施現狀進行分析;再對貴州省高師本科院校中音樂學專業(yè)的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行論述;最后結合貴州省目前的實際情況,提出一些關于貴州省高師本科院校中樂理和視唱練耳課程整合的見解。
【關鍵詞】貴州省;高師本科;樂理;視唱練耳
中圖分類號:J61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9-0200-03
樂理和視唱練耳是高師本科院校中音樂學專業(yè)的兩門重要基礎課程,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習者的音樂基本素養(yǎng),提高學習者的讀譜能力和對音樂的感悟、分析能力等,為音樂學專業(yè)的其他課程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根據教育部2004年12月29日下發(fā)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yè)課程指導方案》(以下簡稱“指導方案”)和2006年11月29日下發(fā)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yè)必修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指導綱要”)文件精神,其中就提出了樂理與視唱練耳整合成為一門必修課程的要求。但目前,在我國大部分高師音樂院系中,樂理和視唱練耳課程還是采取兩門課程分離教學的模式,貴州省也不例外。由于兩門課程長期的分離教學,不能很好地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得學生對其知識的理解、掌握不夠深入、扎實,從而導致了這兩門課程學習質量低,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本專業(yè)其他課程的學習,以及學生音樂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在貴州省,這種“傳統”的將兩門課程分離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高師音樂教育的迅速發(fā)展。
一、貴州省三所高師本科院校中音樂學專業(yè)的樂理和視唱練耳課程實施現狀分析
近年來,隨著貴州省高等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截至2016年,高師本科院校中設置并已招生音樂學(師范類)本科專業(yè)的有:貴州師范大學、貴州師范學院、六盤水師范學院、遵義師范學院、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安順學院等11所院校。
為了對目前貴州省高師本科院校中的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的實施現狀有個大致的了解,筆者挑選了貴州師范學院、六盤水師范學院、興義民族師范學院三所高師本科院校,對其音樂學專業(yè)的樂理與視唱練耳的課程設置、授課教師、使用教材等情況進行分析,如下表(見下一頁):
由此可知,所例舉的3所高師本科院校中,音樂學專業(yè)課程設置中都開設了《樂理》和《視唱練耳》課程;貴州師范學院和六盤水師范學院的《樂理》、《視唱練耳》都是采取的40人左右的班級授課,而興義民族師范學院的《樂理》和《視唱練耳》則是采取的30人左右中小班授課;三所學校的《樂理》和《視唱練耳》都是采取分離教學的模式;貴州師范學院和六盤水師范學院的《視唱練耳》開設了2年4個學期,分別是124學時和144學時,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只開設1年2個學期,64學時。《樂理》課程的設置三所學校大致一樣,都開設在大學一年級第一、二學期,每周2學時,總學時在60至72學時之間。
授課教師,所例舉的3所高師本科院校的5名視唱練耳教師中,只有貴州師范學院有1名教師是本專業(yè)方向畢業(yè),另4名教師都是非視唱練耳專業(yè)(如作曲理論、鋼琴專業(yè)、聲樂專業(yè)等)。而5名樂理教師中,只有貴州師范學院的2名教師(1名視唱練耳和1名作曲理論專業(yè))是屬于音樂技術理論專業(yè),符合樂理課程對教師的要求,另3名樂理教師所學專業(yè)(中國音樂史專業(yè)、民族音樂學專業(yè)和綜合師范類專業(yè))與樂理課程教師的要求不對口。
教材使用,視唱練耳教材:3所學校中,貴州師范學院和興義民族師范學院使用的教材是由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熊偉編著的《視唱練耳普修教程》,六盤水師范學院采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許敬行、孫虹編著《視唱練耳(一)》;樂理教材:六盤水師范學院和興義民族師范學院采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李重光編著的《基本樂理通用教材》,而貴州師范學院采用的則是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賈方爵編著的《基本樂理》。教學設備,三所學校都具備多媒體教室和鋼琴教學條件。
二、貴州省高師本科院校中樂理和視唱練耳課程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目前,音樂基礎理論界關于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是否整合教學的觀點有很多,既有贊同的,也有反對的。贊同者認為:樂理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而視唱練耳是一門技術性較強的課程,二者的融合有利于加深理論的理解和實踐的認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全面的音樂思維。同時,還能有效、合理地利用教學資源,避免兩門課程之間重復知識的重復講解,除此之外,樂理與視唱練耳的整合還可以使學校的師資力量得到整合。反對者則認為:兩門課程雖然在教學內容上有相同之處,但這兩門課程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性質不同,如將兩門課程合并在一起會顧此失彼無法突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筆者認為,就目前貴州省高師本科院校的現狀來說,將樂理與視唱練耳整合為一門課程進行教學是合理的、科學的。因為目前貴州省的音樂統考中沒有設置樂理考試內容,這也意味著貴州省高師本科院校中所招收的大部分學生的樂理基礎都比較薄弱或是沒基礎,針對這樣的學生而言,將樂理與視唱練耳整合在一起進行教學,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使學生能把理論知識和音樂實踐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同時,將樂理和視唱練耳整合在一起還能有效的解決貴州省高師院校中師資短缺的問題,樂理和視唱練耳在內容上有很多重復的內容,將樂理和視唱練耳整合在一起能有效整合師資力量,避免師資浪費。
除此之外,將樂理和視唱練耳整合教學還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水平。如:在進行視唱練耳教學中對節(jié)奏、節(jié)拍的訓練時,和樂理教學中對節(jié)奏、節(jié)拍的講解融合在一起,不僅會使枯燥無味的理論變得生動、有活力,而且還會加強學生對節(jié)奏、節(jié)拍的更深刻理解,使訓練的效果更加明顯。還如:在樂理教學中對調式、調性講解時結合視唱練耳,視唱或彈奏一些與之相應的旋律,讓學生在理論的基礎上通過感性的經驗掌握、運用和鞏固,使學生對調式、調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可見,將樂理與視唱練耳融合在一起之后,再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運用,既能充分解決目前貴州省高師院校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音樂技能技法與理論知識相互脫節(jié)的矛盾,還能有效地加強學生對音樂教學內容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等。同時,也符合目前貴州省高師本科院校中音樂教育的發(fā)展。
三、關于貴州省高師本科院校中樂理和視唱練耳課程整合的思考
根據文章前兩部分的論述,結合筆者近幾年在貴州省高師本科院校中樂理與視唱練耳方面的教學工作經驗,筆者認為,貴州省高師本科院校中要進行樂理和視唱練耳整合教學,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fā)。
(一)師資隊伍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優(yōu)秀的教師對學生能力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貴州省高師本科院校中要進行樂理與視唱練耳的整合教學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師資問題。將樂理與視唱練耳整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對師資水平的要求就更高了,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樂理知識及教學技能,而且還要具備熟練的視唱練耳教學經驗。
目前,貴州省除了貴州師范大學建有音樂基礎理論教研室外,其他高師本科院校中樂理與視唱練耳大多是設置在理論教研室中。擔任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師的也大多是由其他專業(yè)(如:鋼琴、聲樂、器樂、作曲理論專業(yè)等)的老師兼任,而專門研究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的教師就更少了。所以加強貴州省高師本科院校中的樂理與視唱練耳師資的建設是進行整合教學的首要任務。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點出發(fā),其一,鼓勵在崗的視唱練耳和樂理教師進行專業(yè)技能培訓,學校定期選拔一些優(yōu)秀專業(yè)教師去發(fā)達地區(qū)高校或國外訪問學習。其二,目前貴州省還沒有視唱練耳和音樂基礎理論專業(yè)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培訓點,人才的培養(yǎng)還依賴省外,所以加大此專業(yè)方向的人才引進力度也刻不容緩。
(二)教材建設
教材是知識傳播的一個重要媒介,一本優(yōu)秀的教材對學生能力的提升起著關鍵的作用。文中所例舉的3所高師院校中,使用的教材都是由我國基本樂科方面的專家或是其他外省高校教師所編著的,教材都非常的優(yōu)秀,但是以目前貴州省高師院校中大部分學生入學的樂理和視唱練耳基礎,使用這些教材都稍微偏難。所以編著一本符合貴州省高師基本情況的樂理與視唱練耳教材也是當務之急。
筆者對于貴州省高師本科院校的樂理與視唱練耳教材的編寫有以下兩點看法。其一,加強教材的實用性,樂理和視唱練耳教材所選擇的內容要有較強的課堂教學可操作性。要根據貴州省整體水平來選擇編寫,貴州屬于我國西部地區(qū)的一個欠發(fā)達省份,音樂教育發(fā)展滯后,特別是音樂基礎理論的發(fā)展與中東部地區(qū)有較大的差距。所以我們在選擇的樂理與視唱練耳教材內容時要結合大部分學生的學情。其二,注重教材的民族性,貴州省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民族、民間音樂十分豐富,所以在編寫樂理和視唱練耳教材時,內容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到當地民族、民間音樂的實際應用價值,可以將一些既有地方民族特色,又具有較強實用性的民族、民間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內容編入教材。同時,視唱譜例也可以結合當地的民族、民間音樂選擇一些具有典型代表的旋律。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學習熱情,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民族自豪感。
(三)課程設置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指導綱要”,和對三所院校樂理和視唱練耳課程設置與開課等情況的分析,筆者認為貴州省的樂理與視唱練耳的課程設置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調整。
一方面,適當增加課時量,根據教育部頒發(fā)的“指導綱要”規(guī)定:樂理與視唱練耳的總學時應為144學時,視唱練耳的學時占3/4,樂理占1/4,也就是說視唱練耳占108學時,樂理占36學時,而上述例舉的3所院校中貴州師范學院和六盤水師范學院的樂理和視唱練耳課程總學時都達到或者超過這一水平,只有興義民族師范學院的總學時沒達到要求。根據目前貴州省高師本科院校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各學校應該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加樂理與視唱練耳課時,以保證教學質量。
另一方面,根據學生的程度進行分組上課,教育部頒發(fā)的“指導綱要”明確規(guī)定:樂理與視唱練耳采用課堂分組授課形式,每個授課組以15人左右,不超過20人。而目前貴州省的大部分院校中樂理和視唱練耳都采用的中、大班授課制,少則30人1班,多則50人1班甚至更多。由于班級人數過多,班級管理難度加大,作業(yè)的檢查、批改以及和學生的互動等減少,隨之也使教學質量下降。為了保證樂理和視唱練耳的教學質量,小班授課制或分組上課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結語
一個民族的振興在于教育,而教育的發(fā)展則在于教師,貴州省高師音樂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當地基礎音樂教育師資、提升國民音樂素養(yǎng)、弘揚民族音樂文化。貴州省高師音樂教育質量水平的高低關系到貴州省音樂教育的發(fā)展,筆者真誠地希望對貴州省高師本科院校中樂理和視唱練耳課程整合所寫的一些想法能開辟新的教學思路,提高貴州省高師本科院校音樂基礎課程的教學水平,促進貴州省音樂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石碩.表演藝術專業(yè)視唱練耳與基本樂理相結合的教學探索[J].藝海,2014.06.
[2]董捷.對高師音樂教育《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的思考[J].大舞臺,2011.4.
[3]關志英.《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整合教學方法初探[J].大舞臺,2010.10.
[4]陳雅先.高師《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9.02.
[5]劉科.對基本樂理教材建設的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06.
[6]文慶容.淺談高師音樂教育的改革[J].中國音樂,2003.01.
作者簡介:
劉 科(1988-),男,湖南漢壽人,碩士研究生,貴州師范學院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視唱練耳教學與研究;
吳若芬(1994-),女,湖南石門人,貴陽市烏當區(qū)順海小學音樂教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5年度貴州師范學院科研基金資助項目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5YB039。